APP下载

汉中地区推广黄茶品种情况调研及发展思路

2020-07-06吴军舰席彦军李秀峰郭明星王思梅魏护国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汉中绿茶茶叶

吴军舰,李 佼,席彦军,李秀峰,郭明星,王思梅,魏护国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汉中 723000)

汉中是陕西省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镇巴、西乡、南郑、宁强、勉县、城固、洋县和略阳等七县一区的海拔550~1 100 m的浅山丘陵和高山区。其中分布在海拔600~800 m左右的茶园面积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截止2018年,全市茶叶总面积8.17万hm2,其中开采园5.45万hm2。全市茶叶总产量5.65万t,直接产值74.7亿元。汉中茶叶因其高海拔,高云雾机率,零污染的区域特点和香高,味长,形美,耐冲泡的产品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汉中茶叶广泛销往西安、甘肃、青海、内蒙、新疆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香港等地区。近两年,汉中绿茶出口优势亦强劲崛起。

汉中茶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企业创收的好门路,更是茶农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全市七县一区都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来优先谋划和发展,茶产业在脱贫摘帽工作中有压舱石的作用。2018年全市茶农人均收入10 407元,户均收入3.8万元,有5 516户15 922人因茶实现脱贫。随着2020年全市实现脱贫,农村进入乡村振兴,茶产业依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载体。

汉中茶叶以绿茶生产为主,绿茶产量占比高达93%左右。在全国绿茶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汉中绿茶销售强劲,加工企业鲜有库存积压。虽然汉中茶叶生产形势看好,但随着全国茶叶产销形势的变化,茶园面积的急速扩大,茶叶生产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加之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到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导致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分化明显。适时未雨筹谋地开发出有特色的、适合于市场需要,特别是年青一代消费群体的时尚、健康、清爽、简便需要的茶叶新产品,满足不同口味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适应消费市场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今后提升茶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茶叶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细分化必然对茶叶生产提出新的要求和思路,提质增效是汉中茶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措施中,茶树品种对其贡献率高达40%以上。引进选育及推广一些优质、功能型、特色明显的茶树新品种,以增加汉中绿茶的花色品种,给汉中茶产业发展注入一种新潮流,形成一种新活力,是我们茶叶科技人员的必担之责,必尽之义务。特异黄茶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推广是农科人应做的新贡献。

1 黄茶品种的概念和特点

1.1 黄茶品种的概念和界定

“黄茶”一词有加工说和品种说两个含义。加工说是指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杀青后立即经渥堆发黄这一工序而形成的六大茶类之一的黄茶类;品种说是本文正意,是指茶树群体种在长期的遗传变异和分化中或人工干预遗传中形成的自然或人工干预黄化突变体,经人工选择和驯化后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该品种生产的茶鲜叶不仅能加工绿茶,还能加工黄茶、红茶等其他茶类。

1.2 黄茶品种的特点

黄茶品种因其嫩芽嫩叶(梢)中叶绿素退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增加而使其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种特性,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品种的2~3倍,高达7%~10%。用其鲜叶加工成的绿茶类具有干茶外形金黄隐绿,汤色金黄透亮,滋味嫩鲜,豆香明显,叶底嫩黄鲜活,耐冲泡,耐储藏,特色明显,品质优质。

2 已知国内育成的黄茶品种名称、来源及特点

根据公开报道和各地引种交流,目前国内已知黄茶品种(株系)5个,已审定(认定)品种3个,有一个正在组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还有一个正在选育。这些黄茶品种在汉中市农科所茶叶综合试验基地都有引种筛选示范,各个品种(株系)名称、来源及特点如下:

2.1 黄金芽(余姚黄金芽)

黄金芽品种是20世纪九十年代由浙江省余姚三七市德氏家茶场场长张宗林在附近茶叶地中偶然发现的,后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余姚市德氏家茶场、余姚市林特总站等单位联合经近十年时间选育而成。该品种是灌木型,小叶种,一年四季均为黄色,芽叶三季可采。树势中等偏弱,易开花但花小不易结实。黄金芽是一种光照敏感型黄色变异品种[1],该品种所制绿茶类表现“三黄”特征,即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叶底纯黄。味道鲜美,氨基酸含量9%,性状稳定。园艺专家还把其作为一种高档观赏植物应用于景观绿化中[2]。

2.2 中黄一号(天台黄)

来源于浙江省天台县当地茶树群体种的自然黄化突变体,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天台九遮茶叶公司和天台县林业特产技术推广站联合选育,经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2013年秋认定的黄化茶品种,认定证书号:浙R-SV-CS-008-2013。该品种春季新梢鹅黄色,颜色鲜亮,夏季新梢亦为淡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均呈绿色,芽叶茸毛少,发芽密度较高,持嫩性较好。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7.1%,茶多酚13.3%,咖啡碱3.3%,水浸出物43.3%,内含物配比协调,制成的茶叶外形色绿透金黄,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黄鲜亮,特色明显,品质优异[3]。该品种克服了一般黄化或白化茶品种适应性差、抗逆力弱的缺陷,抗寒。抗旱能力明显高于其它黄化或白化品种,与普通绿茶品种相当,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

2.3 中黄二号(缙云黄茶)

来源于浙江圣缙云县当地茶树群体中的自然黄化突变体。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县上湖茶叶合作社联合历时十余年选育而成。2015年由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编号:浙(非)审茶2015001。该品种是光照敏感型黄化茶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植株中等,树姿直立。其春季新梢葵花黄色,颜色鲜亮,夏茶芽叶为绿色,秋茶新梢呈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均呈绿色,芽叶茸毛少,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度较大,发芽具有从上到下顶腋同生的萌发特性,节间小,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6.8%~8.3%,茶多酚12.4%~15.9%,咖啡碱2.8%~2.9%,水浸出物42.1%~46.4%,内含物配比协调[4]。制成的干茶外形金黄透绿,汤色黄亮隐绿、透金黄,豆香明显,滋味嫩鲜,叶底嫩黄鲜活,特色明显,品质优质。经田间观察记载,该品种克服了一般黄化或白化品种适应性差,抗逆力弱的缺陷,耐寒性及耐旱性强,与普通绿茶品种相当,适应性强,栽植成活率高,易于栽培管理,推广潜力大。

2.4 中黄三号(龙游黄茶)

浙江省龙游县罗家乡茶农繆木钢发现的,该株系试制的干茶色泽金黄,滋味鲜爽,香气浓郁,具有“低茶多酚,高氨基酸”品质特点,其氨基酸含量高达10%左右。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正会同龙游县政府向农业农村部申报新品种登记及植物新品种保护。

另外,中黄四号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正在选育的新株系。

3 发展黄茶品种生产的产业优势

茶叶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多种营养元素,而氨基酸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茶汤鲜爽程度。普通茶叶氨基酸含量一般为3%~4%,白茶氨基酸含量为5%~7%,而黄茶品种的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7%以上。加之所制干茶黄汤、黄叶又黄亮,口感鲜爽,香气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崇尚和喜爱,市场上目前也是有价缺货,成为茶叶发展的“新贵”。

3.1 品质优势

茶黄素号称茶叶中的“软黄金”,黄茶品种茶黄素高于其它品种,氨基酸更是高出普通绿茶品种2~3倍,质优、形美、味佳的突出特征在品质天下的今天独具优势。

3.2 市场优势

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当代中国大市场的趋势。市场会随着新的消费形式的到来和新的消费群体的加入而更加丰富和细分,发展黄茶品种生产能丰富绿茶类茶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满足一部分追求时尚、健康、猎奇消费群体的需要,加之在当前全国茶园面积逾266.67万hm2,黄茶品种不足6.67万hm2的情况下,有市无货,有价无货的情况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2019年市场上安徽的黄茶零售价7万元·kg-1,同等普通绿茶1 200.0元·kg-1,利润达5倍之多;邻近的四川广元市,2019年广元黄茶16 000.0元·kg-1,同等品质的普通绿茶零售价2 000.0元·kg-1,黄茶零售利润比普通绿茶高,且高达8倍之多。发展黄茶品种生产应该是富民脱贫的好产业,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3.3 茶旅结合,景观优势

十九大报告正式把乡村振兴战略提上议事日程,美丽乡村建设已起步展开。发展茶产业也是今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载体,休闲农业、养生农业的兴起,茶叶生长所处的富氧、绿色、零污染的环境,必将促使茶产业走茶旅结合之路。黄茶品种不仅能制茶,还能起到景观绿化功能。留得住乡愁,万绿丛中一抹金黄,给人眼前一亮的新奇感觉。

4 国内部分省市黄茶品种发展简况

黄茶品种因其优势居多而引起全国茶人和政府、企业的重视,全国五大茶区都有引种。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山东等省份都有一定面积的引种种植。现举三个种植范例:

(1)贵州省瓮安县2012年开始引种黄金芽,在栽培种植中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种植面积逾120 hm2,是全国面积规模最大的黄金芽种植示范基地。

(2)浙江龙游县政府以 龙政办发〔2018〕14号文件形式制定了《龙游县加快龙游黄茶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2018-2020年)。举全县直立大力打造中国黄茶第一县,要求到2020年末,按产业规模化要求,三年扩种中黄3号面积0.1万hm2以上,力争中黄3号的总面积达到0.11万hm2以上,年产量达到240 t,产值达到1.5亿元。

(3)四川广元市县借助浙广茶叶科技协作平台,着力打造茶旅一体的万亩黄茶示范园。其旺苍、青川两县集中连片从2014年开始计划种植0.33万hm2(旺苍县0.2万hm2,青川县0.13万hm2),旺苍县种植面积已达到333.33hm2,已经成为中黄一号、中黄二号品种的主要栽培区域。四川省极力打造“广元黄茶”、“广元纯黄茶”品牌,其“广元纯黄茶”在2018年获国家地标证明商标。其生产的“广元纯黄茶”牌黄茶售价至今在万元以上。

5 汉中目前黄茶品种引进推广情况

5.1 引进及推广情况

汉中市农科所茶叶研究室从2016年开始陆续引进全系列的黄茶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和示范,并在汉中当地大河群体种中发现了稀有黄化突变体,展开了自有黄茶品种选育工作。2019年10月,组成茶叶生产调研团队对汉中七县一区的茶技站和当地10家生产企业实地走访座谈,并面向七县一区的茶企及经营主体发放调查问卷15份,对当地发展黄茶品种情况进行了解和研判,七县一区发展面积见表1。

表1 汉中茶区已发展黄茶品种及面积统计

5.2 黄茶品种在汉中的试验表现

从2016年开始,通过开展一组特异茶品比试验连续三年对主要黄茶品种的抗逆性和物候期观察统计,试验显示中黄1号和中黄2号都是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在2017年1月31日及2月21日试验当地降雪降温连续一周以上最低气温在-6℃的情况下,黄茶品种均未受冻,表现出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的抗寒性。其开采期也早于对照一周左右,属早生型品种。其物候期和抗寒性统计结果见表2。

5.3 调研结论

(1)各县茶技部门和技术人员一致认为:黄茶品种作为一种茶树良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一定的特色和品质优势,可在汉中茶区推广发展。

(2)各县茶技部门及企业和经营主体受信息不对称影响,对引进适宜当地的黄茶品种缺乏了解,对黄茶品种良种配良法缺乏研究试验,存在引种盲目和种植大众化。加工工艺及品类还在探索。

(3)黄茶种植面积偏小、分散,市场难见成品,有市无货。价格万元以上,不符合市场规律。

表2 不同品种黄茶和对照品种的物候期(月·日)及抗寒性统计

6 汉中进一步发展黄茶品种的思路和建议

茶产业从全国来说,都进入了提质增效的环节,汉中也无列外。汉中的气候特点和黄茶品种的原产地有一定的相似性,汉中当属中国茶区的北源之地,纬度高,日照时间长,更能发挥光敏型黄茶品种的优势,增加汉中绿茶的花色品类,提高产品附加值。汉中适合适度规模地发展黄茶产业,我们在引种上已经落后,但也可迎头赶上利好时期。在发展思路上建议以“政府引导,专家宣传,市场搭台,企业主体”的原则在主要产茶县区适度规模发展。

6.1 政府引导

茶产业是汉中产茶县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各县每年都有发展茶园面积的指导文件,各乡镇也有一定的招标采购茶苗计划。政府应该根据当地事情,把发展一定面积的黄茶纳入每年的招标补贴计划。

6.2 专家宣传

茶叶科技人员要把试验示范成果迅速宣传和转化,在汉中目前大力宣传推介中黄二号和中黄一号品种,淘汰生长较弱的黄金芽品种。并且良种良法配套,加工工艺及标准及时跟进,茶技部门要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

6.3 市场搭台

发展黄茶品种要始终紧跟市场需求,打好抢先发展的第一步。要充分利用好汉中茶区海拔高,零污染的区域优势,紧紧抓住“绿色安全”这一产品生命线,着力打造“汉中高山有机黄茶”这一品牌。拿市场做品牌,拿品牌换市场。

6.4 企业主体

发展黄茶初期不拟搞万户千家、星星点灯,这样不利于加工和销售。适度规模的企业或经营主体为核心,在其核心产区结合茶旅一体集中发展一定面积。这样既利于加工利用,又能美观绿化,示范展示效果明显,产品深度开发和产业链也容易尽快形成。

猜你喜欢

汉中绿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汉中为王(二)
汉中为王(一)
香喷喷的茶叶
红樱绿茶两相欢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