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员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

2020-07-05孟亚飞李瑞菁

今日消防 2020年6期
关键词:塑造职业化消防员

孟亚飞 李瑞菁

摘要: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从单一灭火救援到“全灾种,大应急”,消防救援队伍从现役向职业的转变就此尘埃落定。这既是总书记重要训词提出的目标要求和路径方法,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和现实任务需求。如何快速转型升级、锤炼打赢本领、保持严明纪律作风,消防员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不可或缺。

关键词:消防员;职业化;塑造

1 引言

2018年11月9日,以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致训词为标志,消防救援事业开启了新征程,迈进了新时代,消防职业化的争论也就此尘埃落定。面对这场革命性、历史性的政治大考、能力大考和作风大考,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总方针,瞄准“国家队、主力军”职能定位,直面“大应急”“全灾种”形势挑战,奋力跑好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第一棒,努力向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探索迈进。

在消防员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体现在思想观念、业务素质等方面,如何更好更快实现职业化要求,也愈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套用企业管理理念,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消防员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涵盖职业化素养、职业化技能和职业化行为规范三个部分内容。两年来,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通过狠抓岗位练兵、实战拉动演练、专业处置队建设等各项工作,使得队伍专业化、正规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受到职责任务调整升级、新招录消防员和政府专职消防员大量补充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员职业化进程中产生了一些新形势、新变化。

2 消防员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入职动机多元,职业素养不高

改制前,很多消防员是怀揣军装梦从外乡走进的警营,改制后,经调查摸底,多数外省籍消防员持观望态度,待各项政策稳定后决定去留。新招录的消防员入职动机多元,队伍思想活跃。某总队对2019年第一批新招录的消防员问卷调查显示:280名消防员中,入职动机为考学提干的有99人(35%)、找工作就业赚钱的有108人(38%)、向往消防员职业的有45人(16%),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57%的新入职消防员十分看重个人各项待遇。从人员成分上看,应届毕业和在读学生中招录的共55人,占19.6%;各类退役士兵127人,占45.3%;此外还有专职消防员31人,社会青年55人,多有社会打工、经商等经历[1]。整体来看,了解、向往消防救援职业的人员比例较少。

2.2专业技能欠缺,职业训练不精

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考验,消防员训练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职业技能掌握不精。主要体现有训练内容针对性不强,目前基层消防救援站以冬训体能、夏训操法训练为主,弱化了业务理论学习、安全防护、战法应用训练、心理适应等科目训练,针对灾害对象本身的研究较少,与社会联动单位联合训练开展少;训练方法不能适应灾害对象的需要,如训练适应度不高,不能结合灾害对象开展贴近实战的训练;训练管理还不够细致规范,训练目标计划过于笼统,训练内容与辖区实际结合不够,训练组织实施不够规范,训练考核评比制度不够健全;训练保障条件落后,缺乏大型训练场地,许多消防救援站营区训练场地小,多项训练操法施展不开,很多消防救援站借助当地学校、工厂场地开展训练;组训人力资源稀缺,懂理论型、自身素质过硬、有实战经验的组训人员缺乏。

2.3职业认同模糊,管理难度增大

改制后,许多消防员对“两严两准”和纪律部队建设标准的认识不够;脱下军装后,职业定位不清,身份认同模糊,认为职业非“军”、非“警”,执行条令条例意识逐渐淡化,特别是新招录消防员没有穿军装的经历,对准军事化、准现役认同感不高;少数有服役经历的人员抱着找份平常工作的心态入职,对严格的训练管理模式有排斥心理,成为“不服管”、“不好管”的群体。基层指战员因长期高强度、超负荷运转,身心压力较大,对倒班轮休、休假疗养以及照顾家庭等待遇期望较高,现实存在落差,容易造成疲劳作战、产生抵触情绪。消防救援队伍是执行灭火救援保卫任务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有的消防员通过社交网络随意发布信息,极易被推到社会监督和公共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消防救援队伍職业形象的误解。

3 消防员职业化养成与塑造路径分析

3.1优化招录,提升消防员职业化素养

执勤消防救援站作为应急处突的一线力量,直接面向广大居民群众,一线消防员队伍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消防救援队伍的形象。可以说,高素质的消防员队伍是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因此,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应切实把志愿从事消防救援事业的人员招录进来。当前消防员招录环节多,体能和岗位适应性测试标准高,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面试环节比较复杂,体检标准也较高,许多高学历的或者对从事消防救援事业意愿强烈的青年因此而被拒之门外。鉴于此,应采取适当放宽体能测试标准或者设置在入职培训一段时间以后再行测试等办法,让更多优秀青年能够进入培训环节,考核不合格后再行淘汰;面试要相对简化,必须告知应征者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责使命及“两严两准”、24小时备勤制等工作、训练、管理模式,再对其个人意愿、政治表现等进行考察。从源头上,把意愿强烈的职业化素养高的青年招录进来。

3.2强化训练,提升消防员职业化技能

党和国家给予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国家队、主力军”定位,赋予“全灾种、大应急”重任,这是形势所趋、任务所需、人民所盼。广大指战员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实战导向的训练理念,按照遂行任务的标准和要求组织训练,做到“灾害应对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灾害怎么处置消防员就怎么练”,着力推进训练作战一体化、训练内容实战化、训练模式规范化、训练保障体系化[2],把“一切面向实战、一切贴近实战、一切瞄准实战”作为硬性要求,努力实现“按实战要求训练”与“按训练去作战”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抓好全员基础训练,不管是哪个层级还是哪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训练科目和标准要求,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要围绕主责主业,把战斗力标准在岗位上立起来、落下去。新入伍消防员主要是对各类灾害对象的认识理解与辖区情况熟悉、基础及应用体能、灾害现场心理、安全防护等环境适应训练;有实战经验的消防员开展全方位的灭火救援作战能力训练,突出新装备、新技术措施的运用,通过实战检验,提升技战术训练熟练程度;指挥员则应侧重应对灾害思维辨识、战术战法应用、作战力量部署及指挥机关统筹协调等能力训练;与社会联动力量联合训练按照预定规范性、程序化方式进行。要统筹专业队训练计划,组织开展高低大化、地震救援、山岳救援、水域救援等专业技术培训,让更多的消防员获取专业资质认证。要抓好基地化集中轮训,发挥训练基地设施齐全、场地开阔、人员集中的优势,分批次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集中轮训。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组训队伍,加强训练的人力资源支撑,在来源上,不拘一格,从优秀指战员中选拔;在组训队伍上,形成优化的年龄、职务、学历和专业结构,从组织上保证组训者的高素质。

3.3固化机制,塑造消防员职业化形象

职业化形象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公众面前树立的印象,消防员职业化形象的塑造需要职责使命教育、制度完善和职业化管理。首先应加强职业精神教育。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直接决定着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专业救援队伍,选择了志愿加入这支队伍,就意味着服从,意味着奉献。要增强消防救援人员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教育,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追求。其次要健全完善考评、奖惩、保障等制度。考评包括检查制度、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及验收制度[3],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分析消防员职业发展方向,并给予优异者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奖惩就是依据客观、量化的考核标准评定消防员的业绩,奖优罚劣,树立努力工作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保障机制就是建立并落实消防员荣誉体系、子女教育、交通出行、福利待遇、退出安置等政策,以此激励全体指战员以身许党报国、竭诚为民的坚定决心。从管理要战斗力。必须严格落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内务、队列条令,深入推进正规化建设,依法严格治队,做到按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坚持将各项管理机制细化到一岗一位、一人一事、一时一刻,抓好习惯养成,实现规范的营区、严整的队容、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正规的秩序,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一支过硬的消防救援队伍。

此外,要加强针对性的消防宣传。广大消防员风里来火里去,可爱可敬,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灭火救援工作,必须培树好消防员的职业形象。要积极协调各级新闻媒体,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平台等新媒体广泛报道,充分体现出消防员“养兵千日、练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枕戈待旦,体现出消防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往直前。要讲好消防员背后的故事,挖掘出小故事、小人物、小感动,要让消防员的辛苦工作切实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让消防员的职业形象深刻树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吴振坤.对消防员招录和入职培训工作的调研思考[J].今日消防,2019.

[2]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白凤领,许雨.消防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4).

猜你喜欢

塑造职业化消防员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