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太空拍电影
2020-07-04崔爽
崔爽
美国媒体“Deadline Hollywood”于当地时间5月4日曝出,汤姆·克鲁斯正在与伊隆·马斯克策划,去国际空间站拍摄新片。
消息得到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署长布莱登斯坦的证实。据传,这趟太空电影之旅的交通工具是SpaceX公司的龙飞船。
如果最终成真,阿汤哥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参与太空旅行,并在国际空间站取景拍摄电影的演员。
其实,太空旅游不新鮮。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介绍,这件事已经有十几年历史,2001年起,有7位太空旅客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他们的太空之旅为期10天,前3位均各自支付了超过2000万美元,还有人去了两次。
国际空间站(ISS)约有一座足球场那么大,可以同时容纳6到7名宇航员工作生活,迄今有超过200名宇航员到访。
早在2002年,美国IMAX公司就曾推出3D纪录片《国际空间站》,其中取材了很多空间站的真实影像。
2016年开播的纪录片《A Year in Space》全程记录了宇航员斯科特·凯利的太空生活,结尾更是播出3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出舱的珍贵画面。
2013年2月8日,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国际空间站连线地球,与地面上的乐队一起演奏了他创作的歌曲《有人唱歌吗》,他也曾在空间站上演奏了无重力版的大卫·鲍伊的《太空奇想》(Star Oddity)。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帕米塔诺则在空间站的太空舱内扮演过“太空DJ”。
但要在国际空间站拍电影,还是存在一些现实制约,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战略规划室主任张伟一一历数道:“舱内空间有限,摆机位、选角度等有困难。如果在空间站舱外拍,出舱行走非常复杂,一个人出舱需要有舱内两三个人和地面很多人的配合,且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危险性较大;同时出舱多人也有很大困难,难以保障。”另外,张伟表示,演员的身体条件也要达到航天员的基本要求。“如果只有一两位演员在空间站内部拍,对拍摄空间等没有过大要求的话,计划可以进行。”张伟说。
2019年6月7日,NASA首次宣布与商业公司合作,开放国际太空站观光。由SpaceX的“Crew Dragon”和波音的“Starliner”将旅客送上国际太空站。按照当时的计划,每年可以有两次造访空间站的短程观光任务,每次任务最多30天,甚至可以在太空拍摄电影及广告。按照《卫报》的说法,乘客每天要支付的“食宿费”是35000美元,而几千万美金的“船票”和几百万美元的火箭发射费用还要另算。
杨宇光算了笔账,除了发射费用之外,国际空间站每天运行的费用也非常高,宇航员每天需要的水、食物、氧气等都需要货运飞船运送。他打了个比方,把一公斤物资送到空间站,价值量要远远高出同样重量的黄金。他表示,太空旅行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复杂的,加上商业空间的盈利需求,“送一个人去空间站再回来,粗略估算,花费一定超过千万美金”。
可以想象,如果汤姆·克鲁斯真能成行,这部太空故事片一定造价高昂。
就算钱不是问题,依旧“不是买张票就能上天”。杨宇光说,要成为太空旅客,必须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训练,“实际上,即使在飞船运行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宇航船也会面临运载火箭升空时的超重、振动,返回时的超重等特殊环境。到了太空,面临失重,也可能有空间运动病,这些都要提前测试和进行适应性训练,身体素质方面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杨宇光说。
更多的是对非正常情况的应对,比如火箭出现故障,飞船紧急逃逸,宇航员可能要经受超出身体重量七八倍甚至更高的过载,要想生还,需要经过承受至少4G以上的过载(相当于自身4倍的重力)测试;再比如飞船紧急逃逸后降落在海上、荒漠上,搜救队员不能及时赶到,也要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早在2015年,英国女高音莎拉·布莱曼就曾计划乘坐“联盟号”前往国际空间站,原定9月1日出发,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她从当年1月起,就开始在俄罗斯接受太空之旅的训练。据当时的报道,布莱曼在莫斯科附近的航天中心受训,一天要训练16个小时,包括4个小时的俄语通话、失重训练和一些工程测试。
张伟坦言,即便在长期的生活适应性锻炼之后,大部分人刚上太空仍然无法适应,很长一段时间会呕吐、失眠等,这也是一个挑战。“有些身体条件确实是天生的,选拔的演员未必能适应太空。有个解决办法,就是直接选航天员当演员,回到地面后接着拍。”他笑说。
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开建到现在,光是NASA就要付出每年35亿美元左右的营运费用,舱内宇航员平均每人每天花费750万美元。
为了提高公众影响力,NASA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宣布合作时,布莱登斯坦表示:“我们需要大众媒体来激发新一代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让NASA雄心勃勃的计划成为现实。”
“很多好莱坞科幻大片背后都有NASA科学家的深度支持,我非常赞赏NASA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杨宇光说,“航天人有让公众了解航天的义务,知道航天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价值,从而得到公众理解和支持,这对航天事业的长期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应该在这个方面做更多的事情。”
◎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