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依托农业产业链 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2020-07-04李艳芳
李艳芳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5月12日,中央企业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推进会上,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表示,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动中央企业消费扶贫工作,组织开展中央企业消费扶贫专项行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有针对性加大采购帮销力度,推动中央企业消费扶贫金额力争比上年增加50%以上。
目前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开设央企扶贫馆92家,上架贫困县农特产品1500多种。其中,中粮集团发挥产业链优势,通过培育产业、深挖消费、做强电商,以消费扶贫带动脱贫攻坚。2019年以来,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原材料30多亿元,7个定点扶贫县和2个对口支援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中粮在消费扶贫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并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手联弹 让消费扶贫“实、细、精”
作为全产业链的农粮企业,中粮集团依托所在农业产业和行业优势,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挥中粮产业链优势,通过培育产业端、深挖消费端、做强电商端、集成供应端等,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以消费扶贫带动脱贫攻坚。
订单农业,促进消费扶贫长远发展。如何使消费扶贫工作有组织,串联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形成长远发展的产业?将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订单农业是很好的方式。中粮集团充分发挥在农产品产业上下游的影响力、带动力,打通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积极探索可持续的订单农业消费扶贫新模式,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消费扶贫的长远发展。
下属企业中粮糖业在地处“三区三州”的新疆乌什县,通过设立中粮屯河乌什果蔬制品有限公司,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创立“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开发当地番茄、杏子、坚果等资源,利用订单农业,打造了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另外,下属企业中粮粮谷在黑龙江延寿县直接收购延寿县大米,把稻米加工利润留在当地,2019年累计采购大米4450余吨,收购金额达到2127万元。
连接供需,破解消费扶贫对接难题。供需对接是消费扶贫的难点。中粮集团开展消费扶贫时,聚焦消费的供需两侧,利用一头联接上游农产品生产基地,一头服务下游消费者的产业链优势,打通上下游,破解消费扶贫对接难题。
下属企业中国茶叶在集团定点帮扶的7个扶贫县以及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湖北作为疫情重灾区,省内春茶的采摘、加工、销售、流通和出口等均受到严重冲击。对此,中国茶叶在湖北春茶上市的第一时间签订意向协议,从贫困县采购花茶茶坯和出口茶叶,采购金额约20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湖北茶企的复产复工。此外,集团的纺织、酒业、粮谷等业务板块,通过产业带动贫困地区棉花、葡萄、核桃、大米等优质农产品原料采购,2019年初至今累计采购超过32亿元,既直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夯实了消费扶贫长远发展的产业基础。
电商辐射,放大消费扶贫惠民成效。拓展消费扶贫必须善于借力于网络电商和科技力量。中粮“我买网”是专门从事食品销售业务的电商平台,自2013年起深入开展电商扶贫,扶贫足迹已覆盖全国27个省、53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累计销售国家级贫困县农特产品6000余万元,架起了“千家万户小商品”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桥梁。
2019年以来,“我买网”在原有线上销售方式基础上,新增扶贫县“一县一店”店铺模式及线下集采模式,扩大扶贫范围,塑造产品品牌,帮助更多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受疫情影响,众多农副产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销售难题。对此,“我买网”持续发力,不仅助力四川甘孜县、石渠县等地的农副产品销售,还携手集团旗下大悦城控股,上线“湖北助农”专场爱心活动,开通销售绿色通道,帮助售卖湖北秭归橙,扩大湖北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各地农产品已通过“我买网”走进了东南沿海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高端产品主销区,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群众增产和增收。
中粮集团挂职扶贫干部甚至亲自上阵,以“直播”的形式带货。延寿县挂职副县长蔡显凯走进直播间与网络主播一起化身延寿特色农产品“实力代言人”,两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共销售1万袋香其酱、100袋富硒米以及80箱大樱桃。
品牌助力,拓展消费扶贫影响范围。品牌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资产,将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进行发掘和品牌打造,是消费扶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粮利用自身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将扶贫产品纳入产业链体系,并在终端消费环节不断发力,持续提升扶贫产品价值。
2019年以来,集团不仅通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保障供应任务推广新疆乌什县的核桃,还借助自身品牌“福临门”先后为黑龙江延寿县大米和绥滨县大米打造品牌单品,借助自身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渠道优势,持续加大推广力度,带动更多消费者共同助力消费扶贫。截至目前,延寿县大米销售400多吨,累计销售额4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推广效果。
三位一体,走出央企消费扶贫创新路
截至目前,中粮已经助力7个定点扶贫县、2个对口支援县全部脱贫“摘帽”,尤其在消费扶贫上做得有声有色,形成了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中粮缘何走出这样一条具有央企特色的消费扶贫之路?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消费扶贫的统筹引导。中粮集团把扶贫攻坚与中粮业务优势相结合,融入中粮全产业链,统筹规划,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顶层设计。集团下发《关于中粮集团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中粮集团工会、扶贫办关于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的通知》,汇编《中粮集团定点扶贫县特色农产品名录》对消费扶贫工作进行指导。并通过优化产品、畅通渠道、主动购买等方式,抓住消费扶贫持续发展的关键,扶持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优势产品,推动消费扶贫疏通“堵点”。
“我家种的洋柿子今年赚钱了!每亩地赚了800多元!我家有八亩地,今年保守算,种洋柿子能赚六七千块钱呢!还有核桃的收入……”2019年年底,在中粮屯河乌什果蔬公司卸料台上,拉运番茄进厂的维吾尔族贫困户买买提,心里乐开了花。中粮集团旗下中粮昌吉番茄公司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农企合作新路子,让种植、采收、销售一条龙服务得到了扶贫当地及村民的好评。
因地制宜,增强造血功能,夯实消费扶贫长远发展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消费扶贫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須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道路。中粮集团充分发挥在产业、贸易、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产业扶贫项目等,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国资委消费扶贫推进会上,中粮集团发言人表示。
2019年,中粮依托当地资源,统筹规划,培育和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共同体,落实扶贫项目49个。在黑龙江省绥滨县,中粮在水稻上“做文章”,与绥滨国有粮食企业等共同投资7000万元,组建农业股份公司,打造“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让贫困户当股东”的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资金注入、规模种植、订单农业、品牌销售等措施,带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借力科技平台,紧跟消费扶贫未来发展趋势。此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直播经济成为新的“经济窗”,同样,消费扶贫也离不开网络电商和科技的助力。中粮运用旗下食品电商平台“我买网”在品牌运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最大化发挥便民惠民的辐射功能。在中粮专项资金支持下,青海省门源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依托科技研发实力,中粮为贫困地区新产品研发、营养功效检测和产品质量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拓展了市场空间。
消费扶贫是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和迫切要求,是贫困地区发展优质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贫困地区对接城乡市场的有效途径。中粮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订单农业、连接供需、电商发力、品牌助攻等创新模式,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并努力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因疫情带来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在扶贫攻坚与业务优势相结合的总体框架下,中粮能够持续发力,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扩大消费扶贫规模和影响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