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议防疫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2020-07-04张照霞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1期

张照霞

摘    要:年初,疫情的扩散和传播,为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应该从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出发,重新审视城市发展的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疫情期间,防疫治疗的重担使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本文从城市防疫公园的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希望防疫公园的设置能够在疫情到來时,成为医疗系统的补充,缓解医疗设施供不应求的矛盾;在平时,防疫公园能够发挥康养疗愈的作用,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功能复合、属性融合、平灾结合的一类城市公园,为公园城市的建构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防疫公园;网络化布局;错时利用

1  引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个国家积极出策应对,纷纷采取隔离措施,应对高传染的风险。疫情的急速蔓延对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和卫生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好像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让发展的节奏慢下来,重新审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认知。数千年的中国,从实践中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庄子曰“天曰自然”。自然者,自其然也。主宰宇宙的是自然而不是人。[1]人类过度的索取自然界,就会形成危险甚至是灾难。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要突出公园城市要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城市应该在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城市中的生态空间布局应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城市格局应该在生态肌理里穿插营造,城市和公园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存的。

2  网络化布局规划

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在公园城市、城市双修等新时代发展理念之下,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着新一轮的修编。按照GB/T 51346—2019《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城市绿地分为城市公园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城市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共五类。防疫公园体系主要涉及的是城市公园绿地和城市广场用地。城市公园是建成区绿地系统的主体内容,大多数城市建成区域正在逐步完成300m见园,500m见绿的公园服务半径覆盖,并已基本完善了从市级公园——区域级公园——社区级公园的多级公园体系布局。依托公园体系布局建设的本底,已经初步确立。防疫公园可以在这些绿地系统格局之下,筛选出面积合适、场地空间适宜的公园,作为防疫体系下的补充内容,同时需要疏通防疫通道,精细规划设计公园的具体防疫内容和设施布局。

2.1  就近原则

防疫公园的选址,应尽量靠近大中型医院或社区门诊,有利于在疫情时期,就近纳入救治体系,构建方舱医院,配合防疫治疗。公园选址在医疗设施周边,也有利于病患在空余时间,散步休闲,达到园艺治疗的目的。

2.2  体系化原则

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体系化布局,市区级大型公园绿地可考虑对应大型综合型医院,社区级公园可考虑对应社区门诊医院,小型游园绿地可考虑对应门诊前哨点。最终防疫公园的布局,应形成大型公园--中型公园—小型公园,层析明析的体系。

2.3  平灾结合原则

公园内的景观设施和基础设施,应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布置建设,平时利用的休闲游憩设施,如亭廊等内容,在疫情时期,可以快速改建成救助防疫用的房屋。

3  防疫公园的错时利用

防疫公园的空间布局讲究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的结合,郁闭空间可以利用景观构筑物、建筑物、乔灌木绿篱围合形成,平时可以作为休闲游憩的空间,成为使用者的私密性空间;疫时可以作为救治空间,形成封闭的治疗空间场所,达到与健康人群隔离的目的;疫后可以作为隔离空间,对疑似人群进行隔离观察。开敞空间可以利用草地和广场形成,平时成为使用者的运动休闲的户外区域,面积较大的平坦场地,疫时可以作为方舱医院的建设区域。

4  专项设施布局

4.1  应急发电

防疫公园,应配套建设应急发电设备,考虑为防疫医疗设备提供不断电的供给服务。

4.2  应急供水

在防疫公园的供水设施上,应考虑多个水源的供给,在疫情期间应有充足的洁净水源,为治疗或隔离供给。同时,在水景设计上,应考虑水质的过滤清洁,因为疫情期间消毒医用废水对水质造成污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对水的净化和处理,达到安全标准后再排放。

4.3  应急厕所

参考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的要求,在防疫公园内配备暗坑式应急厕所和移动式应急厕所,由于防疫公园的特殊属性,患者的排泄物可能会携带病毒和细菌,可考虑增加处理设备,对排泄物的消毒和抽真空压缩处理,将排泄物统一处理密封包装后,转运至符合规格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4.4  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在规划设计时,应该布置在公园的核心关键位置,交通便利,标识明显,功能齐全,同时建造工艺要求坚固安全耐用。指挥中心是公园的主导和核心,平时可以作为公园管理、指挥、监控的中心,疫情时期应该发挥应急调度指挥,收集、获取、过滤、传达各类信息,组织防疫救援工作,对防疫资源和救援物资进行合理安排。在基础设施的配置上,其需要有独立的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和应急通讯设施的配建。

4.5  应急医疗室

根据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在规划时就应具备完善的医疗救护设施,作为长期性的医疗救护站使用。但是防疫期间由于病患可能会出现急剧增加的情况,已经存在的医疗救助站受限于规模,并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已经存在的景观建筑进行改建,增加医疗治疗室和防疫隔离病房,满足治疗和隔离需求。

4.6  应急广播通信系统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患者能安全疏散、避难安置和救援行动的有序开展,防疫公园应配置广播系统对常规要求和紧急情况进行广播。同时应配置有线和无线系统,在无线系统无法稳定提供服务的时候,有线系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托底城市的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

5  场地设计

应急避難场地应考虑有开阔平坦的空间,在主要的救治场所,坡度应不大于30%;并且它的周边地块应该有一定的坡度地形和密林植被,作为隔离缓冲带,在疫情期间可以作为与周边群众生活的场地隔离区域,隔离带围合内部形成封闭管理的空间区域。

5.1  园路的布局

防疫公园的园路布局有别于一般意义上园林布局要求的蜿蜒迂回、曲径通幽的要求,其布局应该以便捷、通达作为标准,应满足使用者能够快速到达场地,转运和撤离的要求。园路的纵坡应该低于12%,转弯半径应该大于6m。

5.2  弯道的设置

园路的弯道应该避免过于极速,可使用较大的弧度,减缓车速过高时离心力产生的影响。弯道处应避免设置高大的绿篱或是假山等景观构筑物,以防对救援车辆的驾驶员视线造成遮挡。

5.3  园路交叉口的处理

防疫公园的园路设计,应较少园路的交叉,在园路一定要交叉时,交叉口最好应该采用正交,或采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形成小型的广场,以集散较多人群和车流。

5.4  道路绿化

公园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应该避免采用带有尖刺尖叶的灌木和小乔木,以防刺伤行人,乔木的分支点应该控制在2.2米以上,树下可使行人车辆安全通过。

5.5  无障碍设计

防疫公园的设计必须考虑残疾人和病患人员使用的便捷性,防疫公园的重要区域——医疗救治区和隔离区,应该强化道路路面的防滑属性,适当加宽路面宽度。道路的设计应按照《JGJ50-2001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控制横纵坡度和宽度。在道路铺装的设置上,应采用摩擦系数高、防滑性好、耐高温、透水性好的材料。在防疫重点区域的周边道路,道路两侧可采用植草砖铺筑,以便疫情期间加宽道路,临时使用。

6  植物配置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一般意义上植物可以起到生态防护、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在防疫公园中,更应该关注:植物有降温增湿、杀菌驱虫、固碳释氧、增加空气负离子等作用1 。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十分注重品种的设计。在品种选择上:一是外疗型植物,即植株可以释放抗菌素和含抗病毒的挥发物,代表性植物有美国扁柏、百里香等,二是内疗型植物,代表性植物有山茱萸、杜仲等,三是综合型植物。即既具有外疗型的特质,也具有内疗型功效的药用植物。代表性植物有薄荷、金银花等[3]。

在植物的空间配置上,应讲究开敞空间和郁闭空间相结合。防疫救治的主要空间应该由草坪、地被植物和广场为主的开敞空间组成,为搭建防疫治疗帐篷,留出上层的空间。隔离防护的空间应该由大乔木、小乔木和绿篱等内容构成。

7  标识系统

7.1  指示标志牌

防疫指示标志牌可以采用应急避难指示牌的设计标准,在绿地或场地中,以图形符号的形式,来表示该处的功能,直观、方便、易识别。指示标志应较全面的反应公园内的防疫设施、场地、以及应急通道等内容。

7.2  导向标志牌

防疫公园的导向标识牌应该布置在公园的出入口、交叉口,清晰的引导使用者以最短的途径到达使用场地。可以在疏散防疫道路的铺装上设置醒目的颜色,以避免使用者绕路,以最直接的方式到达防疫区域。

最后,防疫公园标识系统规划应从合理性、流畅性和全面性三个方面出发[4]。

合理性是指防疫公园标识系统应该在原有的公园整体标识系统的基础上设置,注重整体布局;其次位置要准确,能够提供及时信息,便于使用者顺利快捷的抵达目的地;再次信息量要适当,但同时要避免过多啰嗦的现象,重要的信息(比如出入口和厕所位置)可以重复出现;布局的具体位置应该显而易见,不应该有树木或是其他设施的遮挡;最后布局要讲究统一化,避免矛盾的地方出现。

流畅性是指:首先色彩一致,在整个公园的标识系统之下,防疫标识可以有自己的色彩语言,也可以利用原有的公园标识的色彩,但自体内部的颜色要一致,其顺序要有序,内容要连贯,有逻辑性;其次,防疫标识要复合使用者的视觉习惯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最后标识的位置应该避免过紧或是过松,在使用者需要看到标识的时候能够适时自然的出现。

全面性是指防疫公园内的各种标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融入到公园的整体风格和环境里面,这些公园内的标识以及公园周边的指示信息,要形成的点、线、面的网状形态,最终要形成整体的标识体系。

8  运营管理

具有防疫功能的公园,其运营管理的频率和要求应该高于普通的公园绿地。首先,应急储备物资应该满足三个月生活和防疫的需求,这些物资应该及时更新,以保证其可以随时有效使用;另外对绿化、硬质场地和相关设施的管养维护应该更加频繁和及时,以保证公园时刻处于有效的服务状态,随时投入到防疫的需求中。

9  结语

防疫公园是在城市的防灾体系、医疗体系和绿地系统的交叉融合下构建形成的,具有多系统功能融合的属性。它不完全等同于防灾公园和康养公园的功能,具有二者交叉的共性——防护、救治、疗愈、避灾、健身、聚集等,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防疫公园是复合型的城市公园,具有临时性、综合性、为民性、平灾结合性等特点。它属于城市防灾体系和绿地系统交叉的防灾公园体系的一部分,也属于绿地系统和医疗系统交叉的康养公园的一部分,还属于防灾体系和医疗系统交叉的防灾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对防疫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要用系统的眼光和整体性的思维进行研究布局,具体的方案设计应该符合防灾公园、康养公园的设计规范要求。同时,应该参考有关医疗救治和无障碍设计的内容。

国内大多城市正面临着用地紧张,增量困难的局面,建设用地的增加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倒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了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城市用地的功能逐渐从单一走向复合。城市公园的属性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多种功能的复合加载,使得公园的设计和运营维护越来越具有难度,这也对规划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C. W. Linking landscape and health: The recurring theme [J]. Landsc. Urban Plan. 2011(99):18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