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城乡风貌特色塑造研究
2020-07-04杨君
杨君
摘 要:本文结合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发展定位和景观资源现状,提出了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特色统筹城乡文化风貌塑造的理念,并依此构建城乡风貌的框架体系,进一步从新的视角提出城乡风貌控制规划导引。
关键词:城乡风貌 风貌分区与管控 青龙满族自治县
1 城乡风貌基础研究
1.1 概念解读
城乡风貌是城乡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特定区域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1]。城乡风貌包括城市风貌和乡村风貌。城市风貌反映城市特有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显示出城市的经济实力、商业的繁荣、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达,这是可考资料中对城市风貌最早的定义[2]。乡村风貌研究兴起较晚,2006年《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提到鄉村风貌是民俗民风、文化传统与地形地貌、地理特征的融合,是依托村镇物质形态而反映出来的精神气质[3]。综合以上概念,城乡风貌实质上就是城乡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是人们对城乡物质环境、文化风俗、公众素质的总体印象,是区别不同地区地方性与传统特征的灵魂所在。
1.2 研究拓展
国内外城乡风貌早期实践多集中在街区尺度,针对历史建筑或历史街区的 建筑风格、高度和色彩等单一要素进行控制和改造。后来不断尝试更宏观的空间范围,从老城区的中心区风貌规划、新城区片区风貌规划、新老城区结合区域风貌规划逐渐发展到城市整体风貌规划。相应地,学者们层级式地挖掘风貌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建筑、自然、基础设施等物质空间因素,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城市经济文化等较为抽象的因素[4] 。 随着研究深入,风貌规划实践地域逐渐转向更大尺度的区域空间,即城乡区域研究。同时,风貌理论研究也更加重视关联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引导城乡更新,提倡风貌与景观、生态、社会、文化等学科的交互式研究。
1.3 相关启示
城乡统筹规划背景下,应突破基于城市或乡村地域范围的风貌研究局限,建立复合性风貌研究,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加强城乡风貌领域研究对接;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前瞻规划;三是梳理共性逻辑,构建复合评价;四是承载地域文化,突出传承与特色。
2 青龙城乡风貌现状及问题
2.1 城区建筑风貌特色
县城老城区部分片区建筑风貌具有满族建筑特色。如满韵街临街主要是以二至四层的满族风情特色为主题的商业街。以坡屋顶、吻兽、攒顶、重檐、垂脊、吊坠装饰以及满族文化图腾作为主要元素,加上现代元素的结合与应用,使整个街道较好地展现出现代满族建筑的特色。县城新建片区建筑风貌具有现代建筑简约风格特征。建筑色彩以灰色系为主,建筑外墙为石材或涂料,屋顶以平屋顶为主。
2.2 乡村建筑风貌特色
乡村建筑风貌整体比较统一,民居建筑以一层现代硬山式起脊砖瓦房居多,建筑材料多以水泥和红色、灰色粘土砖为主。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民居主要以毛石砌筑,中部和南部主要以砖墙为主。
2.3 文化遗址风貌特色
青龙境内最主要的文化遗址就是明代长城,境内全长184公里,是明早、中、晚期长城相结合的建筑。墙体由砖边墙、石筑边墙、陡峭山脊无城墙地段构成。城墙上有敌楼、墙台、长城碑刻等重要的遗址遗迹。虽然部分城墙段落已经处于半塌毁或全塌毁状态,但是仍可清晰看到长城遗址恢宏壮观的磅礴气势,是青龙重要的风貌组成部分。
2.4 城乡风貌现实问题
一是建设无序扩展,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城镇空间布局零散。二是缺乏文化内涵,城市景观特色不明显。青龙城乡文化根基是雄厚的,但文化传承较差,导致青龙城乡文化特色不够突出。 三是历史要素与地域要素缺少对话,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缺少融合。
3 城乡风貌特色塑造策略
3.1 风貌定位与景观体系
(1)风貌定位。塑造自然山水、满族风情、现代气息、长城风韵的城市风貌。突出“休闲四季、满韵新风”风貌特色。 (2)全域风貌格局。依托现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构建山、水、关、城四大要素构成的全域风貌景观格局。(3)景观体系。挖掘传统景观风貌元素,保护城乡历史文化基础,塑造具有片区特色差异化的城乡风貌。中心城区宜体现燕赵明珠,塞外山城的繁荣景象,乡镇宜体现四面环山、舒适宁静的小城镇景象,乡村宜体现浓厚地域民俗民风的自然质朴景象,城乡风貌的差异性共同形成丰富的城乡景观体系和轮廓形态。
3.2 全域风貌分区与管控
按照地形地貌和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将县域划分为四大乡村风貌区,即西北部都山原生态自然风貌区、中部青龙河山景水韵风貌区、东部粮马古道人文景观风貌区、南部长城古韵风貌区。明确对建筑风貌、建筑体量、公共空间及色彩等方面的管控要求,提升整体的景观品质和风貌特色。
(1)都山原生态自然风貌区。强调城乡建设对自然环境格局的尊重,强化建筑体量控制,顺应山形水势,注意保护重要观山视廊与亲水通道,形成城景合一、点状发展、山水互动的特色风貌。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建筑色彩以灰、红两色为主,细部装饰提取本当地独有的建筑元素进行提炼运用。建筑标志、小品设计亦体现原生态文化特征。绿化景观,尤其区域景观路绿化设计,推荐区域常用树种,体现自然、原乡的的风格。
(2)青龙河山景水韵风貌区。鼓励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与材料,建筑风格应简洁明快,加强与自然山水景观格局的融合。建筑材料以砖和水泥为主,建筑色彩以砖红为主,细部装饰对本区域独有的龙文化元素进行提炼运用。村庄标志、小品设计亦应体现青龙河文化,并搜集整理与青龙河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人文秩事以及其他文化要素,围绕青龙河水系,运用多类别符号将青龙河文化融入区域景观设计之中。村庄绿化景观,尤其旅游路绿化景观设计推荐区域常用树种。
(3)粮马古道人文景观风貌区。重点在处理好城乡建设与满族文化要素的关系,展现青龙县作为满族文化城市的独特魅力。建筑材料以灰砖、灰瓦为主,建筑色彩以灰为主,细部装饰提取满族独有的建筑元素进行加工提炼。建筑标志、小品亦应体现满民族特点。绿化景观尤其是旅游路绿化景观设计时推荐区域常用树种,并融入该区域的特色文化元素。
(4)长城古韵风貌区。强调城乡建设对自然环境、历史景观格局的尊重,强化建筑体量控制,顺应山形水势,注意保护重要观山视廊与亲水通道,形成城景合一、点状发展、山水互动的特色风貌。建筑材料以当地石材为主,细部装饰提取当地特有的长城建筑文化元素加以提升运用。建筑标志和小品亦以体现长城文化为主,以仿古牌楼、石材等形式为主。绿化景观,尤其旅游路绿化景观设计时推荐采用适宜树种。
4 总结
青龙满族自治县城乡风貌特色塑造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等多种生态景观元素的融合,对于提升城乡规划建设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城乡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青,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乡风貌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池泽宪,郝慎钧,译.城市风貌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 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S].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