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协同育人体系及其质量保障机制探究

2020-07-04田英华王亚聪

科技风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全员协同育人

田英华 王亚聪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协同育人的体系的构建,提出应建设科学合理的专用协作平台以利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工人员协同联动,共同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构建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也是实现全员协同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构建协同育人管理体系、增强深化协同育人的思想意识、激发协同各方实施动力的保障制度、提供协同育人的保障条件、拟定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体系等五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全员协同育人;地方高校;质量保障机制

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基于此时代背景,全国高校也都认真开展了相关的学习和讨论,不少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以协同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专家学者探究了协同育人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是许多高校多年来一直在倡导的理念。但囿于多方面原因实际成效并不一定都那么显著,如何让很多好的理念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还是值得更加深入的探究的。特别是在全员育人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本文即以我校二级学院为例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全员协同育人体系的构成

人才培养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不仅需要有大批爱岗敬业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而且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和更多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参与,如何更好地统一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有机统一,这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专业教师无疑是教学的主体,承担着各种专业课程的教授任务,他们在课堂内外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着各行各业的未来的栋梁之才。各单位的教学管理人员中最忙碌的是教务员和教学秘书,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为教学相关事务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琐碎事项,也包括学生学籍、选课、考试等各方面的杂务。而学工部门人员主要是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以及就业发展等各项事务,这部分力量主要是辅导员队伍,他们是在课堂之外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人员。这三个方面各自承担着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一部分责任,都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三方面力量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某些交集,比如,教师教学后检测形成的成绩单,需要提交给教学管理部门,同时学工部门也需要依据成绩单来对学生进行考评奖励等。又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既需要教务部门发布通知、组织教师参加指导,又需要学工部门组织学生积极参赛,并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桥牵线。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三方面的力量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他们在构建协同育人的体系中是缺一不可的,高质量的全员协同育人体系首先就应该由这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构成。培养高质量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的投入,也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学工部门人员的通力协作。正如东北大学熊晓梅(2019)所言:“育人工作具有整体性,要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将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覆盖到全校各班级,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

二、全员协同育人体系的联动方式

为保障全员协同育人的教学质量,需要专业教师、学工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三方力量协同联动,这首先就需要搭建三方协同育人的交流平台,其次是探讨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

协同育人的各方面力量需要很好的交流平台,一方面是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一方面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在线交流。线下的交流主要是每周例会或临时会议等,各方面通报近期一些工作情况,共同探讨一些特殊问题等。而在线交流平臺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内容信息储存量更大更多,也将更加有利于协同各方的交流。这种在线交流平台不同于其他业务方面的交流,它不是单纯的问答或者单向的信息发布,这种交流的核心就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关乎学生的方方面面的信息都需要互明互示。它不是现在使用最多的微信或者QQ聊天工具等所能够完成的,也不适合于一个固定的网站页面来显示,它是需要一个更大的专门平台来承载的。相比较而言,建设专用APP还是比较可行也比较接近需求的。这种在线交流平台,可以很好地关联其他一些信息平台,比如教育部平台上关于学生的所有相关信息,学校各职能部门关于学生的相关文件、信息等,以及学院网站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的一些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不是单纯的链接就行的,需要有很好的归类,便于大家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及时进行交流。比如,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来源,大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兴趣爱好等,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优长,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工部门的老师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其兴趣所向,也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力量,为班级为社会做出一些更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各方面力量通过平台信息的交流,可以更好地联动,共同关注并在各方面帮助这部分学生。

关于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共同举办某项活动、协同解决一些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是共商共议互相献言献策,还可以是工作通报或经验的分享交流等。当然,协同育人并不是说所有的工作必须全员动员共同参与,有些工作适合全员参与,但也有些工作并不需要大家必须同时参与。比如专业教师借助学工部门提供的平台上的信息就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教学管理人员了解过学工部门的近期活动,就可以在工作中主动配合,避免撞车;学工部门了解了专业教师的授课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等等。

总之,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是全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都属于协同育人的范围。因此,协同育人更主要的是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将这一个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

三、全员协同育人体系的质量保障机制

有效的全员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有足够的质量保障机制才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从构建协同育人管理体系、增强深化协同育人的思想意识、激发协同各方实施动力的保障制度、提供协同育人的保障条件、拟定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体系等五个主要方面,对全员协同育人的质量保障机制进行构建。

(一)构建协同育人管理体系

良好的协同育人体系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作为一个体系,首先需要有负责工作的领导,各单位的教学工作的领导即是协同育人的领导者、指导者和统筹协调者,当然同时也应该是协同育人的责任主体。负责沟通上级主管部门和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等,便于在组织、政策等方面更好地指导工作并协调各方力量。领导者的顶层设计决定着各部门工作的方向,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必须有上一级的领导的协调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另外,作为一个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也需要有专人负责沟通协调本部门的工作,也即各部门的负责人或者专业负责人等。另外,协同工作还需要有专门负责APP的管理人员,负责各板块内容的组织、信息的调取以及提供其他后台工作所需要的条件等等。

(二)深化协同育人的思想意识

培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在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在履职尽责方面都会恪守准则尽其所能。但是,在协同育人方面却不一定有那么强的意识,特别是当下社会繁忙紧张的节奏下,各方面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那么及时充分。因此,要想达到协同育人的功效,需要大力增强和深化大家的协同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多方面共同发力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劳动。只要意识强了,大家自然会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

(三)激发协同各方实施动力的保障制度

激发动力是任何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条件,协同育人工作也是一样。在当下高校中“科研为上”的现状下,要想调动广大教职员工以育人为本的积极性,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将协同育人成果与科研成果等同对待,与教职工个人的绩效、职称、晋升直接相关联,在各项评优立先工作中,给与协同育人工作参与者足够的认可和支持等。只有有了一定的实质性的奖励措施,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投身到协同育人这项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最终目标。

(四)提供协同育人的保障条件

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比如上面所说的APP平台、专门的管理人员、一定的交流场所以及其他一切所需的物质条件,另外在时间上也需要给协同各方提供便利条件。时间对于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有大量的教学或管理工作需要时间来做,想要有足够的协同育人的时间和精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适当减少课时工作量,减少不必要的會议,提供高效的信息化办公条件等。有了这样的条件的保障,协同育人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得到开展。

(五)拟定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体系

任何事业和工作要保证最终的成效,都离不开一套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制约。此评价体系通过对工作成果的定量分析来检测其成功度,并且可以通过此评价体系来有效检测工作方式方法等的有效性,使好的做法得到弘扬,也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以为后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协同育人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者可以由学生、上级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等共同组成,评价方面可以包括育人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协同联动的频率及效果、育人成果的多少、育人态度以及学生质量的社会认可度等。通过质量评价体系的评测,有效促进协同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成效性,使协同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协同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协动,也需要有足够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机制为之保驾护航。

四、结语

新时代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就是高质量人才的最后的关键塑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需要有同样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协作方能把好最后一道关,上好最后一堂课,为社会提交足够的优异的人才清单。本文立足于地方高校二级学院的体制内,探讨全员协同育人的体系的构建以及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构想,力求为高校的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一点参考,也期冀更多的好的全员协同育人的经验和体制的呈现,以共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2-14.

[2]李银丹,韩得满,陈光亭.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双元制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18,40(05):45-48+61.

[3]朱国军,陈文娟.江苏高校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1):123-126.

[4]孙莹.基于协同育人的设计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1):39-40.

[5]杨盼盼,闫茂德,左磊,龚贤武.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68-71.

[6]郭媛,敬世伟,魏连锁,刘省非,张剑飞.“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9,39(06):85-88.

作者简介:田英华(1974-),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王亚聪(1982-),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教学。

猜你喜欢

全员协同育人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台县:“三个全员”提升纪检干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