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奇到创生:谈陌生化策略对阅读教学的意义重建
2020-07-04吴静
吴静
【摘要】以往陌生化策略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重在创造“新奇”,从多种感官上吸引学生,在取得一定课堂效果的同时,在学生接受学习与主动探究、融入情境与客观反思、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等关系上还有需要进一步反思的方面。实际上,逐渐发展的陌生化理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与结构层面,成为参与、介入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是要借助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旨在“创生”的陌生化策略,强调学生主体性、客观理性思考以及关键能力提升。
【关键词】陌生化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96-01
一、“陌生化”的内涵与重提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提出的一个词语,它按照俄语构词法造出,它的俄语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是“making strange”,一般翻译为“defamiliariza?鄄tion”。[1]按照以往大部分研究对其的理解,“陌生化”就是让学习内容陌生,打破之前的认知规律,以一种新奇的态度和意境对待“似乎熟悉”的内容。一百年来,这种理论一直致力于要求人们打破平常思维,突破偏见限制,用更加新奇的眼光,把人们从迟钝麻痹的状态中唤醒,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习惯性的理解就是把语文课堂中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把意料之中变为意料之外,把抽象的认识变为具体的视像,从而唤醒学生对“新”的敏感,进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可以说,“新奇”体现了陌生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策略的“新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境,让学生有不同的认知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以往一段时间内,讲求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策略的要求与特点也在于此。其实,在该理论提出以后20年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从戏剧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发展。如果“陌生化”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是一个纯粹的美学概念,是一种认知体验,那么经过布莱希特的理论发展后,这时的陌生化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与结构层面,成为参与、介入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2]“陌生”不是目的,“陌生”只是一种手段,是要借助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
二、“新奇”下的陌生化策略运用
针对传统课堂上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内容安排等方式上的低效现象,以往较多的陌生化策略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让课堂产生“新奇”,例如改变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单一的教学程序,着眼点在于如何改变机械重复的模式。加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背景,教师们追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较为前沿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方法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良苦用心,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效果。但由于缺乏深入研究,指导不够到位,往往是流于形式,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总体来看,“新奇”下的陌生化策略阅读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以下从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接受学习与主动探究
“出奇招”的教学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但理性分析不难发现,形式上的新奇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学生仍是处于外在组织的客体角色,在教师煞费苦心的安排下,感受到内容的新颖、教学形式的新鲜,天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学生内心对知识的独白却没有得到更大的呈现和机会。
陌生化策略下的阅读教学,在学生观上首先要讲求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对主体精神的发扬。陌生化策略注重的是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反应,是一种知识与学生心灵深处的沟通,在此过程中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是知识的内化、消化与加工,并构建出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它本质上讲究的是一种内在的“神”,讲究一种审美培养的“蕴”。
(二)融入情境与客观反思
“新奇”的陌生化策略,大体上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用尽浑身解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引发他们思考,并尽力增长学生能力。客观上这样的课堂相比传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也是目前公开课、赛课等争取亮点的重点所在。这样的陌生化策略,让学生的思维融入课堂,在教师精心组织的氛围中似乎“润物无声”的并且“事半功倍”的学习了很多内容,很多教师想尽办法如何出“亮点”,制作各种教具,设想教学情节,制作精美的课件等。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能抓住学生的“心”,也毋庸置疑,这样的老师是很有教育情怀的。所搜集到的陌生化策略的阅读教学研究总體上也是围绕如何抓住学生思维,让学生融入教育情境出谋划策。但随着陌生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强调主体对情境的客观反思,让学生与内容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即让学生从“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
(三)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
对陌生化策略“新奇”特点的运用重在掌握知识,这是众多阅读教师不可否认的。在此并非说掌握具体知识就应该受到诟病,而是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限于具体知识,尤其是限于阅读教学中字词、中心意思等文章的分析层面。现代阅读论认为,阅读对象是作者言语行为的成果,阅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其言语发生的特征和技巧,应该让学生主动的阅读。[3]只有将阅读对象的精髓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本领。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更透彻的将阅读对象进行学习,如何更好的将每篇范文转化为学生具备的能力,这都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旨在“创生”的陌生化策略对阅读教学的意义构建
旨在“创生”的陌生化策略阅读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客观理性思考以及能力提升。在实践教学中,这种主体性,不是形式上的主动性,而是心灵深处的对话,是内心的构建。客观性要求教学中不是用线索牵引着学生,而是要在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适当的制作“间隔”与分离,融入情境与超脱把握相结合。能力的提升是指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不局限于具体的阅读内容和技巧,而是融入学生的自身成长,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一种以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所必备的,是具有竞争力的能力。教师不仅仅利用简单的吸引注意的教学方式,还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课堂情境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放开思想,从课文中超脱出来,发挥他们的想象,锻炼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现力。
参考文献:
[1][2]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91-99.
[3]王新彦.“陌生化”与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4(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