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

2020-07-04马永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思考

马永春

【摘要】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结晶,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珍贵财富。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构建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以达到发展素质教育目的。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38-02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并注意引导学生吸收优秀文化营养和智慧”。老师在开展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也推动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发展。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纪比较小,认知水平也比较低,就需要老师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并选择符合学生认识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甚至还能够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在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遵循原则

语文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为了保证效果,就需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辩证选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发展,积累的优秀文化内容有很多,但是无法将这些传统文化全部渗透到语文课堂中,这就需要老师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的进行渗透,既能够让小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化有一个细致了解,又能够对小学生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作用;2.因地制宜,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比较明显,所处地域不同其传统文化也呈现较大差异,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老师就可以从本地文化资源着手,挖掘出可利用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体现因材施教,还能够促进学生快速接受和吸收;3.深入浅出,在对传统文化渗透时,老师也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传统文化渗透所有侧重,尽可能选择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兴趣,老师还可以将趣味导入、多媒体、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其中,使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更加事半功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

(一)仔细研读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散文、古诗词、故事等进行学习以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为学生其他科目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民俗文化、先进人物、可贵精神等等,需要老师提前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然后从中挖掘出可利用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这些优秀文化进行梳理和优化设计,使之在课堂上呈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及掌握。

(二)趣味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作为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老师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找寻到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着力点,借助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实际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如:在对“乌鸦喝水”、“司马光”等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亡羊补牢”、“精卫填海”等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感悟所传递的道理,并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汲取故事道理的同时,对自身也进行检视,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

(三)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知识获取、能力锻炼和素养提升都是经过长时间课堂学习实现,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拓展学生思维和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还能够指引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1.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承载着诗人丰富思想情感,诗词内容也充分反映出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和人文风俗,学生在对这些古诗词学习以后,也能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进行了解,并对诗人精神世界进行探索和学习,学生思想行为也能够受到熏陶,如:在对“赠汪伦”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展现古诗词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李白在游历桃花潭时对好友汪伦的留别,诗人词句所表现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也能深刻领会,进而引发学生学习诗人友爱朋友和同学。

2.在散文中渗透传统文化

散文作为语文课本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章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更多优秀词句和文章写作手法,使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而在散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如:在对“难忘的泼水节”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将民族文化、节庆文化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各自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常见的国庆节、端午节等节日可以增进学生理解和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并对优秀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

3.在识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识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内容,并且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介于6~12岁之间,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通过识字教学的开展可以扎实学生语文基础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也为小学生后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这时候老师及可以将很多经典的教育读物推荐给学生,如《百家姓》、《三字经》等等,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和识字兴趣,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让学生在识字、背诵、练习当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也会感叹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识字练习中学习古人宽阔心胸和高尚品德。

(四)实践活动,体验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向传统文化所传递的可贵精神、优秀品质等进行学习,在推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优秀文化弘扬和传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体验过程中感受和领会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学生在这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并努力向先人进行学习,实现综合化、全面化发展。如:在对“美丽的小路”开展教学以后,学生从中学习到小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鹿先生、兔小姐等打扫和维护,在学生对爱护环境知识了解透彻以后,老师就可以开展相应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小区或者城市卫生建设当中,实践体验中学生也会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不爱护环境行为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并树立从自我做起观念,加入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当中。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文化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学生思想素质也会获得进一步提升。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就需要老师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仔细研读,挖掘出可利用的传统文化,并在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中科学合理渗透,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新课程·小學,2019(2):243.

[2]刘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21):59.

[3]李娇.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读与写,2018(22):42.

[4]胡劲松.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6):45.

[5]张瑞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14):53.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