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学劳动教育期刊综述
2020-07-04叶一粟吕亚非孟妍红李正方韩彦龙
叶一粟 吕亚非 孟妍红 李正方 韩彦龙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情况,通过分析将国内学者研究集中于三个方面——宏观、中观、微观。在宏观方面,学者多关注各历史阶段的变迁和对国外理论的解读;在中观方面,学者多关注区域、学科、学校的联动;在微观方面,学者多研究劳动教育的课程、师资队伍等。本文仅是对国内近期期刊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关注国外进展,形成同期的比较教育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技术 小学 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10-02
本文是北京教育学院第二期协同创新院级课题中《基于当地资源的劳动教育课程研究》的国内综述部分,主要分析国内劳动教育期刊文章,从国内2014年到2019年的劳动教育论文中,梳理出最近6年来的劳动教育研究方向,总结发展趋势,为后续课题和专题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期刊论文来源是:CNKI、万方、维普。
一、宏观方面
学者关注我国劳动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当下发展趋势,以及前苏联劳动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如:卓晴君(2019)记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其名称、教学目的、内容、教学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变迁与展望。倪娟(2018)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演变,剖析劳动教育课程文化的内涵发展,就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提出当前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义。王维审(2018)分析各个历史阶段中小学培养目标的变迁,审视了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过去与现在,认为劳动教育的落实,在于构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其他学科渗透的课程序列,发挥课程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何欢(2018)总结了当前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三个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杨显东(2018)对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包括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详细阐明了劳动教育和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白雪苹(2014)认为在劳动教育中,若仅关注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学模式的选择等微观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在宏观层面关注对劳动教育的倡导,才能使劳动教育在理念上有更核心性的导向性。
二、中观方面
(一)职业学校联动
沈有禄(2019)建议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多方参与、多位一体的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保障体系,加大鼓励和加强中职学校与中小学的合作。
(二)区位联动
戚梦蛟,陈建军(2019)探索了诸暨市市级外联基地的劳动教育模式,对基地推出的蔬菜种植、花卉养护、烹饪、露营等10多个课程模块进行总结。袁麒麟,杨骏(2018)介绍了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现状以及国际化发展情况。
(三)多学科联动
卓晴君(2018)从 STEAM 教育视角审视中国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认为中国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最现实的STEAM类课程之一。张童明,丁玲(2018)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劳动教育的新内涵,认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育,同时摒弃脱离生活实际的劳动教育内容。葛晶等(2018)以北京市学农教育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建议。
三、微观方面
(一)课程及队伍建设
宁本涛(2019)鼓励大力开发校本劳动课程,在课程开发中融合现代化生产劳动模式、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多维度、多领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何云峰,宗爱东(2019)指出目前的劳动教育主要阵地包括思品课、劳动课、劳技课、学科实践课和学生德育五大板块,分析了课程现状,针对性提出六点建议。薛维学等(2019)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策,并强调教师是关键。邵春瑾(2017)分析了劳动教育和劳动素养的内容,提出四点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和教研员队伍的对策。姚静(2017)探讨了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提出中国可借鉴的四个方面。马开剑,李振疆,刘志珍(2016)认为落实劳动教育,就必须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方式进行再思考,可通过设置劳动课程、布置实践作业、安排项目活动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柴秋云(2015)认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应当创新,建议从课堂、兴趣、项目三条路径进行创新。
(二)特定区域
薛妍(2017)具体指出城市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并提出三个解决对策。兰军,兰彩霞(2016)通过梳理亲历1966—1977年中小学劳动教育人员的口述资料,考察武汉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存在状态,从理论基础及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
四、小结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梳理国内的期刊论文。本文认为国内学者研究多以质性研究为主,较少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研究。本文仅是对国内近期期刊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关注国外进展,形成同期的比较教育研究,为后续课题和国内劳动教育专题展开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卓晴君.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19(03).
[2]倪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变革及其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8(12).
[3]王维审.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概述[J].中小学德育,2018(07).
[4]白雪苹.对当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05).
[5]薛维学.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9(02).
[6]沈有禄.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天时、地利、人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3).
[7]戚梦蛟,陈建军.区域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德育,2019(01).
[8]袁麒麟,杨骏.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能动手的地方不动嘴[J].重庆与世界,2018(12).
[9]卓晴君.刍议STEAM视角的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8(09).
[10]张童明,丁玲.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再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07).
[11]葛晶.实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01).
[12]宁本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19(02).
[13]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01).
[14]邵春瑾.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7(09).
[15]马开剑,李振疆,刘志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载体[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4).
[16]柴秋云.立足课堂兴趣驱动项目实践,创新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5(02).
[17]薛妍.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09).
[18]兰军,兰彩霞.口述记忆中的武汉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反思(1966-1977) [J].江漢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3).
[19]杨显东.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中小学品德培养的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7).
[20]姚静.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7(10).
作者简介:
叶一粟(1982.12-),汉族,女,江西省奉新县人,硕士学历,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育、职业教育、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