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视域下谈体育课堂构建
2020-07-04巢玲
巢玲
[摘 要]设计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建立主体教学意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丰富实践活动,引入游戏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学科能力。生本视域下的体育课堂带有鲜明的主体色彩,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符合主体教学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本视域;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5-0056-01
生本视域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构建,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展开教学创新实践,以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创生多元互动游戏等,都可以为体育课堂注入丰富的动力,营建良好的运动环境。因此,教师可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教学构建,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条件。
一、创设情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如多媒体、场地器材、示范操作、游戏竞赛等,都属于情境创设范畴,教师要做出理性判断。师生关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不仅要给学生创建适宜的运动训练环境,还要主动参与学生的运动交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造良机。
教师为学生做示范展示,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如果让学生进行示范展示,其调度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教学徒手操时,教师事前找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训,课堂教学启动后,让这些学生进行展示操作,课堂呈现和谐互动场面,效果更为显著。在跳马训练中,学生大多存在畏惧心理,教师可让部分学生率先展开示范,并结合这些学生的动作做具体分析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使學生逐渐进入训练环节,消除心理障碍。
这里,教师变换展示对象,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启迪,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情境之中,获得更多的运动启示。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示范,当看到同学也能示范时,自然会形成心理触动,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训练自觉性有重要帮助。
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素养
体育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活动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自觉进入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课堂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训练实际做出理性选择。科学组建小组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在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时,教师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提升活动的适合度。学生对集体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展开教学调度,提升实践效果。
课堂训练形式众多,教师在筛选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的契合度。如对加速跑运动,学生大多感到乏味,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对运动形式进行创新设计:“离起跑线100米处有一个篮球,两人一组展开竞赛,一起起跑,谁第一个抢到篮球就算胜利,失败的一方要继续接受其他人的挑战。”教师让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寻找比赛对手。比赛正式开始,因为只有两个人竞争,比赛程序简单,操作极为便利,很快就分出胜负,学生也获得了多次比赛的机会,运动训练效果良好。
这里,教师利用创新比赛,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运动情境之中。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形式有更高的认同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
三、创生游戏,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学生对游戏有特殊情结,教师不妨利用体育游戏和竞赛展开教学布设。将游戏与竞赛相结合,学生认同感更强,调度作用也更为突出。游戏具有趣味性,竞赛具有对抗性,这些特殊属性都是学生的挚爱,教师据此展开科学设计和调度,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选择体育游戏形式时,教师要进行创新,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对抗性。如在篮球投篮训练中,学生大多掌握了投篮技术,但命中率不高,教师为此设计训练游戏:“投篮要动作规范,也要追求命中率。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不同位置进行投篮比赛,命中率最高的为投篮冠军,命中率最低的要给大家唱一首歌。”学生听说有游戏,顿时有了参与的热情。在小组比赛时,教师深入其中,给学生具体的技术指导,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
在体育游戏中,教师要及时跟进指导,适当增加惩罚性内容,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内驱力,健康成长。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