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的政策创新分析

2020-07-04孟玲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5期

孟玲

【摘要】在老龄化日益严重和私家车数量的增长下,老旧小区的空间负担日益暴露出来。怎样对这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成为市民的一个美好愿望。文章在阐述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计划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的政策创新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老旧小区;微更新计划;政策创新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城市更新运动。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运动是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的区域进行必要改建。这种改建和最早西方国家二战之后形成的大规模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当前社会城市中的更新往往是人们对当前居住环境不满意的一种改善,通过这种改善会打造出一种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其中,美国高线公园就是城市更新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是响应老龄化社会背景的一个重要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计划概述

在这个计划中强调是微空间和老百姓生活空间的改造,经过前期的社会调查研究发现,整个活动逐渐筛选出和居民生活存在关联的多个社会公共空间试点项目,具体包含六个区域的八个街道,并通过打造区域规划土局、街道和社会公益组织等来提升多方参与街道改造的计划中,从而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大改造、大升级和大革新。

2、某城市老旧小区的户外环境分析

文章所研究的某个城市小区位于地区三元里街道上,临近当地的一个附属医院,小区的出入口设置在北侧上。面对广园中路和环绕城市公路高架桥的建设发展,这个小区迫切需要改造升级。整个小区单元包含住宅楼和员工集体宿舍,目前居住着大量的退休职工和老年人,总体户数达到了450户,居住人口1363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整个小区拥有比较久远的发展历史,总体发展设施十分落后,有很多设施设备需要改善和更新。

3、某城市老旧小区户外环境基本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区住宅呈现出比较高密度的行列布局模式,剩余户外环境十分紧张。整个小区包含九个建筑,总体层数在5-8层之间,楼层高基本上呈现出南北的走向,小区呈现出行列的趋势,南北之间的间隔距离被控制在5m到7m之间,整个小区的间隔距离一般在4m到8m之间,户外环境是狭窄的楼间空隙。第二,仅有少量的户外健身场地,器械使用率比较小。社区利用周围墙体的边缘建设了一些健身器材,但是场地面积存在积水和坑洼的现象,很少有居民使用这些器械。第三,老年之家的配套设施落后。地区拥有一个星光老年之家,但是老年之家的开放空间十分有限,社区活动局限在一个角落上。

4、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的创新策略

4.1从微环境入手,减少安全隐患

老年人人老体衰,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在室外的公共空间,老年人害怕出现跌倒和碰撞问题,在出现意外事故之后必须对老年人采取措施急救。基于这样的要求,公共空间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性措施,这一特点也是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改造设计的重中之重。即在改造的时候需要从老年人户外活动环境的细节入手进行改造,比如增强步行道路的平整度、优化步行空间的凹凸物和照明空间的环境等。老年人出行的防碰撞措施包含以下几种:①首层防盗网凹凸窗改换为平窗。在以往建筑首层防盗网向外凸出的部分设置防碰撞措施,即将建筑物的凸窗改变为平窗,距离首层外墙需要留出2200mm左右的步行空间。②建筑外墙阳角的防碰撞措施。以往的建筑外墙没有设置任何防护措施,老年人在行走的时候容易出现磕碰的问题。为了杜绝这个问题的发生,在容易磕碰的位置上选择PVC阳角防护材料来包裹建筑首层,避免出现老年人碰撞墙角的现象。

4.2从老年人生理需求角度入手改善环境标识系统

老年人的视力和记忆力比较低下,导致其对空间的认知判断能力较低。基于这个特点,室外标识系统的设置要方便老年人的定位和道路寻找,在标识的设计上要注重体现各个感官的刺激,实现对标识系统的标志化设计,从而通过设计来提升老年人出行的方向感。

常见的可识别性标识如下:在建筑外墙距离适合高度的位置上安装数字识别门牌,在安装门牌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安装的方向,确保老年人能够看到标识。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户门是打开的,信息识别性不够,为了能够提升信息识别性,可以安装方便老年人随意开启的不锈钢防盗门,整个门窗的上部分为镂空的样式,目的是能够更好的观察门内外的基本情况。

4.3从老年人生活需求角度入手提升环境舒适性

良好的社区环境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视觉展现上,而且还需要从自然、生活角度入手,着重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比如对街道周圍的栅栏进行必要的降噪处理,在周围设施设备上增加必要的风雨环廊,在老年人停留的地方设置室外座椅等。

4.4从老年人心理特点入手,塑造环境场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感觉,因此,需要和老年人进行交流,而具备围合感的半开放空间有助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为此,在有限的户外空间可以利用道路旁边的空间和角落来为其创设空间,从而增强老年人交往的可能性。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社会范围内老年化严重的问题,文章在坚持以老年人设计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在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老旧小区户外环境改造优化对策,旨在能够从“微”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老年生活区域的改造优化,旨在能够更好地激发出老旧小区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蕾,谢青.广州市老旧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微改造措施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交电新村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8,035(012):78-81.

[2]吕茵.城市老旧小区景观改造的"微更新计划"[J].园林,2018,No.313(05):71-73.

[3]张筱京.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特征的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研究[D].2017.

[4]李光耀,陈晓彤,曹政.人类学视角下的老旧小区组团绿地微更新研究——以百万庄社区中里组团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