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工会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作为

2020-07-04汤志军

当代工人·精品C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企工会产业工人高质量发展

汤志军

摘要: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国企工会应牢固树立共同发展理念,以双赢为目标、以职工为主体推动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利益基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弘扬“三种”精神、打造“三型”队伍、完善“三创”载体为手段,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理念,以职工民主管理优化高质量发展民主环境,以集体协商制度优化高质量发展公平机制,以工会组织的独特功能优化高质量发展共建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关键词:国企工会  高质量发展   产业工人

我国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工会应积极顺应大环境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这一工运时代主题,找准定位、更新观念、发挥优势,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彰显作为。

一、 牢固树立共同发展理念,深化利益共同体建设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国企工会践行新发展理念,首先要准确把握、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以及与工会工作的密切联系,这是国企工会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定位的前提。

(一)高質量发展的本质是以双赢为目标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1]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实现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党在新时期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属性来看,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它既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要满足职工的经济利益需求,因而国企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忽略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会影响企业发展,进而损害双方的共同利益。从劳动关系的属性来看,国有企业属于利益一体化劳动关系,具有统一性、合作性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虽然存在一定矛盾,但不同于非公企业的利益矛盾,而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可以调节和化解的矛盾。所以,合作性是职工与企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利益共同体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来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利益共同体实现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利益基础。没有共同利益,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就失去存在的客观基础和动力。工会应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利益共同体的基本属性,牢固树立依靠企业高质量实现和发展自身利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就是为自己发展创造幸福的理念,争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是以职工为主体的发展

习近平指出: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2]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也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国有企业职工是产业工人阶级的重要骨干力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和劳权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没有劳动者的直接参与,再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也不能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转,也谈不上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的职工是社会的主人,更是企业的主人,职工主体论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性理论,高质量发展的本体是职工、主力是职工。国企工会应正确认识职工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对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教育,引导职工不断增强主人意识、强化主人使命、彰显主人作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三)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是以工会为参与的发展

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是中国工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工会的参与实质是代表和组织会员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工会的性质。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是党联系本阶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动员职工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是中国工会的独特优势和历史传统,也是工会组织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二是工会的职能。中国工会参与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工会法》《公司法》《工会章程》等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利和规定的义务,体现了中国工会“两个维护”的重要思想和“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会工作基本原则。三是工会与企业的关系。我国工会与企业是合作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工会坚持工会时代主题、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的重要政治原则。国企工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积极作为。

二、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和强劲动力。创新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立足市场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基础性能力。工会在组织职工参与创新发展上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以弘扬“三种”精神支撑高质量发展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在工会引领下的劳动竞赛以及传承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工会服务经济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的典范和代表。工会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教育引导职工学习劳模精神、争做劳动模范,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秉持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及其展现出来的劳动精神风貌,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工会弘扬劳动精神,重点是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恪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作为最新理念。在企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氛围。工会还要弘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职业技能的工匠队伍,推动国企生产经营现代化。工会还要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起来,推动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职工文化、企业文化。

(二)以打造“三型”队伍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职工队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的建设,提出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3]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国企制造和创造能力的素质基础,对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国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造、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总体素质不断提升,但从新时代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实现和提高全球范围的国家竞争力来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亟需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更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但我国技术工人总量不足,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居高不下。造就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工会应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协助政府和企业健全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和新学徒制,完善职工能力评价体系、规范专业技术职称和技师评价制度,激励工人学知识、长技能、提素质。工会要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职工成为“三型”人才搭建发展平台。

(三)以完善“三創”载体推动高质量发展

工会服务经济建设的载体丰富、优势独特,应顺应时代发展予以继承和创新。一是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劳动和技能竞赛是我国工会履行建设职能的重要形式,属于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国企工会经济工作的强项。应围绕产业升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组织劳动和技能竞赛,形成以岗位练兵为基础、以技术比武为先导、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拓宽竞赛领域、丰富竞赛内容、创新竞赛载体,突出竞赛的时代特色。二是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国企工会应大力宣传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先进理念,创建以劳动模范和技术工人组成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生产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新产品研发、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创优“五型”班组。以深化“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技能型、效益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班组建设,凝聚起班组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力量。

三、 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理念,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是公平正义。没有劳动关系的高质量发展,也就不会有生产经营的高质量发展。国企工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既是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内在需要,也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职工民主管理优化高质量发展民主环境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法治性、民主性以及国企的公有性,为职工民主管理企业提供了先决性经济条件。企业高质量发展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科学管理,二是民主管理,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管理,而民主管理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志。国企工会应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表达职工利益诉求中的两个基本功能,既保障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落实了职工的民主权利,优化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民主环境,也在实践中体现了工会的代表维护作用,保障了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优化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劳动文化支撑。

(二)集体协商制度优化高质量发展公平机制

公平是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指标,也是维系企业利益关系平衡、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利益协调机制。与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相比,企业集体协商的作用重在维护职工以工资收入为核心的劳动经济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民主机制,因而企业集体协商作为工会维权机制、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国有企业虽然利益矛盾较之非公企业相对平和,但运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规范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探索建立劳资共决机制,仍具有积极的作用。工会代表和职工开展集体协商,应秉承公平合作、互利共赢原则,以此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密切联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三)工会组织的独特功能优化高质量发展共建格局

我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首先,国企工会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职工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职工对企业的感情认同和归属感,凝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其次,国企工会要高昂工运时代主题,完善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第三,国企工会要忠实履行基本职责,建立健全维权服务机制,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履行好这些职责、发挥好这些作用,就会团结职工、汇集伟力,形成工会、职工与企业齐心协力、共谋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27.

[2]习近平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李玉赋.中国工会十七大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读本. [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6.7.

猜你喜欢

国企工会产业工人高质量发展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国企工会政工工作的优化及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