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父

2020-07-04徐兵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弦歌高士杏坛

徐兵

《庄子·杂篇·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上面这段文字中,渔父作为一个高士的形象首次登上中国文学史的舞台。“父”古通“甫”,为成年男子的美称。渔父,即打渔的老翁。花白的胡须和眉毛,短衣长发,飘然而行。

孔子在杏坛上,弦歌鼓琴,弟子在杏坛下读书。渔父上岸经过,便支着下巴听。一曲终了,渔父一定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就问边上的子贡和子路:这是谁?研究什么的?子贡回答说孔老师是鲁国的君子,忠信仁义之人,修治礼乐,教化百姓,并打算造福天下。渔父又问:“孔氏是拥有国土的君主吗?”子贡说:“不是。”渔父接着问道:“是王侯的辅臣吗?”子贡说:“也不是。”渔父于是笑了,边走边说道:“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意思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孔子反其道而行之,违背了人真实的本性,虽然苦心劳形,却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孔子之行已经远离大道了。

孔子弦歌已毕,子贡前来禀报渔父所言,孔子心知遇见高人了,马上推琴而起,追赶渔父,讨教老先生没说的后话。渔父在船上杖拏逆立,孔子在下风曲要磬折。拏,即拿;曲要,即曲腰;磬折,把腰弯成像庙里的磬一般,是一种极度谦逊的形象。

孔子的真诚感动了渔父,后者便向孔子阐述了自己毕生的研究心得,讲了同类相从、同声相应的自然之理,讲了天子诸侯大夫庶人要各安天命,讲了八病四患,还回答了孔子的终极疑问:何为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最后说:“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优等生颜渊开着敞篷车来接孔子,保镖学生子路请孔子上车,孔子不顾,站在水边,水上已不见涟漪,依然没有走,直到听不到桨篙之声。

稍后于庄子的屈子,在《离骚》中专门写了一章《渔父》,与庄子呼应,说渔父刺船而去时是唱着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復与言。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无可与言者,遂投汨罗。

伍子胥亡命水边也遇到了渔父并因之而获救,然眼拙,不识真人。不识真人的伍子胥战斗力超强,报了深仇大恨,但不免被吴王所杀,身首异处,最后化身钱塘江大潮,怒奔汹涌,未曾安息。

据说,真正的学问家往往见于荒村夜店,渔父一流的人物偶尔可见于野史,没有显赫的身份,混迹人群而人不识,遇到不得已时乃出手,故终其一生,若无意外则可以永远豹隐不出。创造了渔父这一形象的漆园小吏庄周,自己的理想就是做成渔父吧,同时代的屈原心知肚明,以《渔父》和化身渔父的庄子对了话。渔父出场时是一个普通的老渔翁,刺船而去时已经变身为古今高士中的高士了。

(常朔摘自微信公众号“文汇笔会” 图/雨田)

猜你喜欢

弦歌高士杏坛
弦歌不辍、继往开来:跨时代的川大考古
杏坛学人风采
《花农》: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闲心
闲情
高 士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杏坛学人风采
杏坛之歌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