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为更酣畅的游戏手机散热器怎么选

2020-07-04

电脑爱好者 2020年8期
关键词:冰封水冷热源

游戏卡顿的幕后元凶

如今手机的游戏画面愈加华丽,随之而来就是更多的系统资源消耗,需要处理器(准确地说应该是SoC,包含CPU和GPU单元)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负载状态。然而,处理器的高负载必定带来高发热,当热量累积到某个阈值时就会触发锁核或降频机制(图1),进而造成游戏卡顿现象(图2)。

来自手机端的自我救赎

想要减少处理器降频的几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手机的散热设计,包括优化PCB主板布局,增加更粗更长的热管或面积更大的VC均热板,以及更多层数的导热凝胶和石墨散热膜等散热材料(图3)。如今最新上市的5G手机,内部没有一根热管或一片VC均热板都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以努比亚红魔为代表的游戏手机甚至还塞进了一颗迷你风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受制于智能手机的“小身板”,再豪华的散热模块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比如持续游戏2个小时以上,而且还是超高清画质和超高帧数下的《和平精英》。此外,对于没有配备热管和VC均热板的普通手机,又该如何提升游戏运行时帧数的稳定性呢?

合理设置减少发热

如果你手机的配置较高,比如搭载了麒麟980骁龙845或更高级别的处理器,其性能原本就足以驾驭《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和《QQ飞车》一类的电竞网游,就没有必要在设置中刻意选择“高性能”或其他特殊的满血运行模式(图4)。如果你手机搭载的是中低端处理器,还可以通过调低游戏的画面质量,比如关闭HDR、抗锯齿等特效来减轻游戏对系统资源的消耗,达到提升帧数降低发热量的目的(图5)。

如果你坚持画面质量和游戏帧数两不误,喜欢长时间游戏,却经常遭遇因手机过热降频而引起的战局失利,那就不妨考虑通过外设来提升手机的散热能力吧。

寻找帮手辅助手机降温

如今适用于手机散热的外设有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被动散热、水冷散热、主动散热和半导体制冷这四种方案。

被动散热:手机散热贴

当我们发烧时,可以购买退热贴贴在脑门上进行物理降温。根据这个原理,在手机领域也出现了一种名为“手机散热贴”的产品,它的主要成分为一种凝胶,平时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使用手机玩游戏前,先将手机散热贴从冰箱里拿出,再贴在手机后盖上(图6),在一段时间之内可以确保手机冰凉。相对而言,采用金属材质后盖的手机,在使用这类产品时的效果要优于玻璃材质的后盖,因为金属的导热系数要在玻璃之上。

需要注意的是,冷藏后的散热贴虽然能帮助手机降温,但在持握手机时也要避免它冻伤手指,粘贴时既要覆盖发热源,还要尽量避开手指所在的区域(图7)。手机散热贴的售价大约是1片1元,买得越多越便宜。考虑到这种产品无法重复使用,长期使用下来和其他散热外设相比的成本其实还要更高一些,而且散热还受时间限制,所以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即可。

水冷散热:好看不实用

在PC领域,水冷应该是最豪华的散热装置,因此当它降临手机圈,自然也能吸引无数玩家的关注。在网上可以买到手机专用的水冷散热套装,大都包括定制的手机壳(图8),进水/出水管以及水泵装置等。将手机壳套在手机上,接好水管打开水泵电源,你的手机就能被包裹在冷水环绕的环境了(图9)。

可惜,这种手机专用的水冷散热套装很难出门携带,只能在家里自娱自樂,需要定制的手机壳也意味着它不具备通用性,潜在的漏水和漏气隐患也需要引起重视。综合来看,水冷散热,套装的效果虽好,但仅适合比较发烧的专业玩家。

主动散热:风扇显神威

如今笔记本和智能手机都用上了热管,但二者的散热效率依旧无法同日而语,原因就是笔记本同时还配有散热鳍片和风扇。虽然智能手机暂时还无缘散热鳍片,但找来风扇辅助散热却并非难事。

如今在网上可以买到无数内置风扇的手机散热器,它们的原理很简单,用一颗体积、转速和噪音适中的风扇,对着手机后盖吹风或抽风,两种风向的散热效果差不多,大家不必纠结。同时,手机散热器往往还会配有一个可以固定手机的可伸缩支架(图10),少数产品还会内置锂电池,在脱电的情况下也能持续运行2~4小时。而更多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和体积,在运行时还需我们通过USB线连接支持5V/2A输出的移动电源。

在风扇的基础上,散热器厂商还会进行各种创新。比如,将风扇设计在一个可以180度翻转的支架上,当风扇闭合时刚好可以对着手机后盖抽风,翻开至180度时则可向正对着手机屏幕的用户吹风,在夏日里扮演迷你风扇,还能通过专用按键调节风速(图11)。

考虑到长时间持握手机玩游戏会很累,所以还有很多手机散热器选择了与手柄托结合的设计,可以固定常见尺寸的手机,并在与手机贴合的背板处内置1颗~2颗风扇。如果你喜欢此类产品,建议购买配备侧肩键的产品(图12),在游戏中可将常用的虚拟按键移动至肩键处(图13),如此在游戏中你就可以畅享模拟L、R键的快捷操作,在射击类游戏中可以助你随时抓住战机。

實际上,无论手机散热器采用了哪种设计,它的散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风扇能否固定在发热源,也就是对应处理器的位置。很多手柄风格的散热器虽然配有2颗风扇(图14),但手机的发热源如果恰好处于2颗风扇中间,散热效果会大打折扣,还不如1颗风扇的产品。因此,大家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下自己手机型号的拆机资料,看看处理器对应后盖的位置,再视情况选购手机散热器,并将散热器上的风扇尽量靠近发热源固定(图15)。

半导体散热:冰封散热背夹

随着小米10系列和黑鲨3系列手机的发布,一种名为“冰封散热背夹”的外设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图16),它的造型和前面提过的手机散热器很像,而且也内置1颗风扇,并通过可伸缩的背夹固定在手机后盖之上。然而,这种设备的内部结构却与传统手机散热器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它的散热效果也是同类产品中最为突出的。

简单来说,冰封散热背夹的核心是一块“半导体晶片”(又称半导体制冷片),当有电流经过的时候,由于珀尔帖效应,半导体晶片会将热量从A面迅速转移到另一面,从而实现“一面发热,一面制冷”的效果。这种材料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应用到了CPU散热上,至今在淘宝上还有各种半导体制冷片出售。

冰封散热背夹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半导体晶片制冷的一面贴近手机,另一侧则通过金属散热片和风扇的组合将热量排出,从而保证整个背夹温度的快速下降(图17)。和其他散热器相比,冰封散热背夹的特色就是制冷快,而且可以达到远比环境温度低得多的温度(有网友实测可以制冷到6摄氏度左右,而传统的风冷水冷只能无限接近环境温度)。此外,哪怕它没有对准手机后盖对应的发热源,但只要在发热源附近就能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小米和黑鲨之前,网上就有类似的冰封散热背夹销售了,只是此类产品的售价普遍要比传统风扇的散热器贵不少(百元起步),所以一直属于小众产品。这次随着小米和黑鲨的推广,冰封散热背夹才被更广泛的用户知晓,而且在质量和售后方面也更有保证。

好消息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器还有其他样式可选,比如和手柄托结合,散热面积更大,可以同时兼顾散热和长时间的持握手感(图18)。总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半导体制冷片原理的产品应该会成为手机散热器的主流,小巧、便携和高效的特性远胜于其他同类产品,从百元起步的售价也不存在太高的门槛。

猜你喜欢

冰封水冷热源
神秘的冰封之湾
感受极地冰封之美
空调冷冻水冷回收技术可行性研究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增压汽油机集成水冷进气歧管三维流场分析
冰封在“空中”的湖鱼
计算机机箱智能水冷系统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中部槽激光-MAG复合热源打底焊焊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