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强化之策

2020-07-04马文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学效果

马文起

[摘 要]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仍存在着教材内容遗漏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率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活动挤占课堂教学时间多等现象,这是由教师知识结构不全、翻转课堂运用不当、教学能力弱、对思政课重视不够造成的。面对当前的弱化状况和原因,必須采取引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教师、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能力、实行优秀教师捆绑教学效果差教师授课模式和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等措施对其进行强化。

[关键词] 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82-0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2017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活动对引起高校领导对思政课的重视、提升教师队伍授课水平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弱化现象,影响了思政课的地位与作用。

一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弱化状况分析

弱化是指使某种事物变弱,减轻程度。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弱化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遗漏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率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差和学生课外活动挤占课堂多。

1 教材内容遗漏多

从2018版本科思政课教材内容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包括导论和1-7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包括绪论和1-6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包括导言和上中下三编共11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包括前言和1-14章。调查结果显示:仅有把“概论”课开设为一学年的高校,教师才能把教材内容全部讲授,其他开设情况的教材内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遗漏现象。如,有的教师在一学期讲授“原理”课时,只讲授导论和1-3章,即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而对4-7章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一带而过或根本不讲授。“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和法律三部分,该任课教师习惯把法律这部分内容不列入授课计划。讲授“纲要”课的教师把教材中的“现代史”内容留给了“概论”任课教师讲授。把“概论”课开设为一学期的高校,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到第5章的“邓小平理论”,有的教师隔三岔五地讲授几章重点内容。教材内容遗漏多,说明思政课教师授课时没有做到把教材体系很好地转化成教学体系。

2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率低

本科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有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笔记、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辩论、制作课件、授课和课后复习等。调研发现:有26.5%的学生翘过思政课,低头族学生占42.3%,不做笔记学生占76.8%,课前不预习的学生占93.1%,课后不复习的学生占87.7%,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96.7%,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占90.8%,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占43.1%,不愿意参与辩论的学生占71.6%,不愿意制作课件的学生占62.5%,不愿意讲课的学生占91.6%。这些情况表明,本科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率较低。

3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差

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即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目标和“三观”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思想积极、心态阳光、天天紧跟党中央的道德情怀和政治素养。评价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可采取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依据学生评教结果、教研室主任评价、学院同行评价和学院领导评价等标准作出判断。调查数据显示:有32.7%的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主要体现在备课不充分、课件问题多、授课无重点、难点分析不透彻、无关紧要内容讲授多、教师与学生沟通少、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期末考试过关率低、评教排名靠后、传播正能量不足、学生听课后浑身没劲等。

4 学生活动挤占课堂教学时间多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无可厚非。入学后,本科生参加各种社团、加入学生会、迎新、参与各类晚会排练、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开展专业实践等活动,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对思政课堂与大学生活动关系的调查,在本科生的各类活动与思政课相冲突时,99.2%的学生都会放弃听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认为,在本科生翘课最多时,就是学生有课外活动最多时,如学生参加的迎新活动、晚会排练、比赛等;在本科生进行专业实践周活动或音乐专业学生参加晚会排练时,思政课就遭到被迫暂停一周或多周。

二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弱化原因

1 教师知识结构不全

思政课堂教学弱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教材内容的弱化,在“思修”“原理”“概论”等教材中的弱化比较明显。教师之所以遗漏如此多的章节内容,虽有教师认为是因教材内容多学时不够所导致,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全。如讲授“原理”课的教师多数是来自“98”方案时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教师,或是“05”方案以来引进的哲学专业方面的博士,这些教师讲授“原理”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得心应手,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讲授深感为难。再如讲授“概论”课的教师,大部分来自“98”方案时主讲“毛泽东思想”的教师,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教材中的第一二三四章;有一部分来自“98”方案时主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师,讲授内容偏重于教材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还有一部分来自非思政专业背景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讲授“概论”课较为肤浅。另有少数学习能力不强的教师,对于新教材中增加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掌握不够熟练,甚至有不会的现象。

2 翻转课堂运用不当

翻转课堂(Invert Classroom)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为改变思政课“填鸭式”教学,一些高校思政课堂上纷纷出现“翻轉课堂”模式,即让学生分组熟悉讲授内容、制作PPT课件,每组派一名代表登台授课,教师做出点评。这种模式在“思修”课堂上出现的频率较多,在其他思政课堂上也出现过。据对思政课“翻转课堂”模式的观察和调查分析得知,小组成员参与备课率较低,PPT课件制作简单、不能图文并茂,选派代表授课基本是照搬PPT课件、对基本概念解释不清、做不到重点突出,其他小组成员也不愿听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流于形式。这种课堂模式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效果较差。其主要原因是思政课教师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识存在误区。

3 教师教学能力弱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如把握教材、运用教法的能力。”[2]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差是其教学特殊能力弱所致,主要体现在教师不熟悉教材,如不了解教材体系、不清楚教材章节内容、不能串联相关理论知识、把握不住授课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材新动向、搞不清楚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运用教法能力弱,主要体现在教师很少运用导入法、问题式教学法、经典阅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等。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弱还体现在普通话不标准、语言感染力不够、声音穿透力不强、不能驾驭课堂、课件制作不精致、缺少师生互动、新媒体运用少、很少布置作业等方面。

4 对思政课重视不够

个别教学效果差的思政课教师因为学生不好好听课、不配合教师教学、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此对学生失去信心。不从自身查找原因去主动改变课堂教学状况,总认为思政课对学生无所谓。这说明个别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浅显,不教自会,容易过关;一些内容与中小学重复,厌倦听课;习惯把思政课看作与中小学阶段思想政治课一样的“小三门”之一的课程。政治素养不高的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也经常告诉学生学习思政课无用。

三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强化对策

思政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必须向课堂要教学效果、向课堂要学习效率、向课堂要育人效益”[3]。思政课堂教学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根本任务的实现,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予以强化。

1 引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教师

强化思政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手段多种多样,如培训、研修、访学、深造、交流、社会实践等。这些手段对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一定能使其素质得到根本改观。凡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绝大多数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以理服人”。[4]只有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如能够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精准解释基本概念、授课重点突出、详解难点、授课思路清晰、能纵向与横向串讲理论知识、吸收与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能力强、能把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等。在人才抢夺战的当下,学校比较注重引进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成共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明确要求,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在引进思政课教师时,建议高校一方面要引进在本科阶段或硕士阶段或博士阶段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也可引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优秀硕士研究生,这对强化思政课堂教学具有长远效应。

2 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能力应“力求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提高思政课出勤率、抬头率和互动率”[5]。为此需要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学生所在学院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思政课教师授课不能唱“独角戏”、不能自导自演、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两张皮”现象、不能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要跟踪指导学生学习、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6]等;学工队伍要鼓励学生按时上好思政课、在学生上思政课期间杜绝为学生分派一些事务、尽量不为学生办理上思政课的请假手续、大规模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不要挤占思政课堂。学生所在学院开展专业实践周挤掉的思政课,应提前通知思政课教师,并予以及时沟通补课事宜;提高学工队伍和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不断对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政课教师形成合力。

3 实行优秀教师捆绑教学效果差教师的授课模式

思政课优秀教师的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教改成果多、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及学生所在学院领导欢迎。思政课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则相反。为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建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行思政课优秀教师捆绑教学效果差教师授课模式,可采用一位优秀教师捆绑一位或两位教师授课。学院排课时,把两位教师或三位教师的授课班级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由优秀教师循环授课,另一位或两位教师跟班听课或辅助教学。除了捆绑授课,优秀教师还要在思政课的“配方”“工艺制作”和“包装”等方面给予另一位或两位教师更多指导,如帮助备课、课件制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全面发挥思政课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而提高思政课效果差教师的教学能力。

4 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

教研室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对组织落实教学任务、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思政课程,高校分别设置了相应课程教研室。强化思政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各个教研室作用。具体来说,思政课教研室要统一制订教学大纲、开展集体备课、制定统一教学进度表、使用统一教案和课件、教研室主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开展思政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或说课、开展思政课教师互听互评活动等。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现状,说明思政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强思政课堂教学建设,建好并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0.

[3]柳礼泉,杨葵,汤素娥.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效课堂的建构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86.

[4]陈金龙.提高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N].人民日报,2019-01-25(9).

[5]盖逸馨,张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三率”[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91.

[6]李芳.以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7(5):80.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学效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