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

2020-07-04孟庆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新课改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历史学科教学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45分钟的短暂授课要求教師必须以课程要求达成度、学科素养体现度、师生互动思维深刻度、良好的预设生成调整能力、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度等几方面作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评判标准,以此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略作整理。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评判标准

众所周知,一节课只有短暂的45分钟,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向时间要效率要质量”便成为新世纪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那么,怎样的历史课堂才能称得上“高效”?

一、当堂达成所教课目对应的初中历史国家课程标准是必要前提

笔者在了解了许多以探究如何解决初中历史教学问题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后发现,极少提及帮助历史教师提高课堂课标达成度的,而这恰恰又是走好我国历史新课改道路重要的、具有奠基意义的一步,是广大历史教师不能忽视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国家课程标准分为不同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看似简单的三方面六小点,是能否称得上高效课堂的重要评判标准,不能顾此失彼。不可否认,历史课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历史史实,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不可走向极端,不能错误地将课堂上讲授历史史实看作是一种无能的教学方式。倘若教师上完一堂历史课,连最基本的知识目标都未达成,纵使该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手段再丰富、学生积极性再高涨,也是一堂失败的历史课。所以,为了避免历史教师死板地串联知识,新《课标》中,在“知识”后面又加上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维度,目的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刻苦钻研教学,将课堂打造成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又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寻得方法、陶冶情操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高效课堂。

二、一堂高效的历史课需要有高层次的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度作为支撑

“学科素养”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就历史学科而言,要想使这个概念变得具体、使历史课堂更加丰富有内涵,就要发挥“史料”的重要作用。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备课过程中搜集与所教课目相关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课外史料,做到“内外迁移”。

课堂上大量史料的呈现,既可以使历史本身变得更有生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形成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所以经常被历史教师谈及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才是我们真正要教给学生的方法。只有灵活运用史料,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使老师和学生都能达到双赢。

三、高效历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要体现思维的深刻度

一堂优秀的历史课绝不应是教师一人包办的,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充分的师生互动便成为历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若想将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就要摒弃一般课堂中普遍呈现的那种模式,即“教师随便给出几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导致层次、区分度不高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抑或“单纯为了增添课堂气氛,生硬地穿插学生表演的历史情景剧”等。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历史教学更需要具备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做到情景化、生活化,课堂中预设的问题要经过精心思考与筛选,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互动时要体现民主化,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史料结合、内外迁移的历史思维品质。

四、高效历史课堂要求其任课教师具有良好的预设生成调整能力

充分的备课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但是,据笔者观察,很多历史教师,特别是年轻的、经验稍显不足的教师,其备课容易走入误区,即一定要把自己预设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完整地写出来,然后烂熟于胸,才能确保在正式上课时做到熟练不出差错。这种看似认真的备课其实是违背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错误做法。

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使备课时预设的问题有思维含量、能成功激发学生产生高阶思维,又要给自己的课堂教学留有余地,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备在正式上课时根据学情及时做出调整,使课堂教学节奏服从“课堂效果、生本课堂”的要求。

五、高效历史课堂要体现生生平等,教师应给予“学困生”同等关注,切忌萌生教学功利心态

何为教学功利心态?即以“应付考试”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过于看重学生的平均分和优秀率、及格率。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成绩好的学生足够优秀,其所教历史学科取得好成绩便轻而易举,从而导致这部分有着功利心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戴上了有色眼镜,只重视少数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视了数量更多的“学困生”。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主要是针对优生的,而这种看似走捷径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是与新课改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要想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就必须关注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认真分析学情,将学生合理分类,设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升全体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杨伟、白前静、段谟发、梁娟、吴境《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基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沧桑》2011年第1期。

(孟庆远,1993年生,男,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中学教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