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线上+线下”的诗歌个性化学习

2020-07-04王文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个性化学习实践研究

王文莹

摘 要: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统编教材的引领下,为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各级教师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笔者就诗歌个性化学习的实践做了大胆尝试,效果显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范读引路、视频辅助、推送背景资料、借助平台等方式实施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当中,感受一场愉悦的文化之旅。

关键词:诗歌 个性化学习 实践研究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统编教材不同年段对诗歌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低年级以诵读为主,在吟诵的过程中感受诗之美,中年段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诗之意,高年段要求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古诗教学,难就难在“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难就难在,一旦真正地深入挖掘,诗味境界必将荡然无存。为此,在讲授古诗时,笔者大胆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架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学习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古诗难读、难解的问题,先引后辅,先学后教。

一、以“法”助学,有的放矢

1.范读引路,视频辅助,体会“吟之趣”

以《七律·长征》为例,结合高年段对古诗的要求,预习时利用QQ群下发范读录音以及视频画面,学生根据录音进行模仿朗读,根据视频进行动作训练。打破以往“教师讲解,学生背诵”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初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借助自学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诗歌教学打下基础。

2.推送搜集背景资料,理解“诗之意”

创作背景在古诗教学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再现当时情境,增强教学效果。古代诗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与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只有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清楚,才能对诗词中具体描绘的事物、抒发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多种手段相结合,感受诗之意

1.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倾听录音,辨别情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在《题西林壁》的教学中,笔者播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录音,指导学生朗诵古诗的技巧,读出色彩、感悟意境。最后请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想象画面读。古诗朗读的目标就能很好地达成了。而《七律·长征》诗歌教学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感情,笔者再次播放范读录音,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再次展示时,部分学生可以读出诗中的韵味,这样的教学摆脱了常态范读、带读的模式,学生通过自学、音频指导进一步掌握了朗读技巧,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余学生通过投票评选出“朗读之星”。

播放视频,渲染意境。视频的引入可使学生置身于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中,使诗的声、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观,使古诗的教学画意浓厚。

借助平台,分享成果。学生除了听录音、看视频,还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学成果,在学习《七律·长征》中,个别学生还通过PPT向全班同学讲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感人的故事,其PPT制作精良,除了声情并茂的语言,还穿插一些音乐来渲染气氛;惟妙惟肖的图片,仿佛让人置身于当时的战争中,英雄战士的形象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朗读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声情并茂地读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题西林壁》教学中,小组将讨论古诗的意思并派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总结诗歌类型,教学生快速读哲理诗的方法:反复诵读,展開想象。

古诗教学中,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调整,丰富利用资源可供选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2.总结方法,创新实践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论,在诗歌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它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改变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允许他们掌管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观看PPT、范读录音等形式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声、情、貌并存,使诗歌教学更有效率。

三、拓展延伸,体会“诗之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注入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提供了保证。多种助学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敞开了品味诗歌的一扇窗,身临其境般感受诗之韵,在统编教材中,面对不同题材的诗歌,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去欣赏去品味,多种渠道的交流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诗歌个性化学习当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及审美情趣,使诗歌教学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古诗的教学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统编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突破,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感受一场愉悦的文化之旅。

参考文献:

[1] 赵彩云《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诗歌学习中的运用》,《中华少年》2019年第10期。

[2] 何幼晶《以学生为原点,优化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以诗歌中的意象分析为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6期。

[3] 陈章苗《电子书包在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以〈七律·长征〉教学为例》,《黑河教育》2018年第1期。

(本文系2017年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两先两后”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GH001)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个性化学习实践研究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盒子鱼”App的高中英语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