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平面构成教学与中国传统图形
2020-07-04杨鹏
杨鹏
平面构成隶属于西方构成设计理论体系,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形成基础产生于20世纪初期。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但是今天我国的平面构成教学大部分内容仍停留在对西方模式和内容的沿袭,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学生的特点。笔者从事中职美术教育多年,就平面构成教学中引入和加强中国传统图形内容的构想作一些研讨。
一、现今中职平面构成教学较常见的问题
1.适合中职的平面设计构成教材缺乏,教学内容太过理论化和抽象化,不符合中职生的文化层次和认知层次。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但是现在各种美术设计专业以及各学历层次(中职、大专、本科等)的平面构成教材内容基本雷同,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平面设计教材比较缺乏,甚至导致一些中职学校只能选用大学的教材进行教学,知识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理论化,不符合中职生的文化层次和认知层次。
2.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理解构成学的含义和学习目的,容易与其他进阶课程脱节。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多运用构成的理论规律去分析成功的设计作品非常重要,让学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来研究和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创造新的艺术形态,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逐渐培养学习者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3.训练手段缺乏创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往往特别强调手绘,通过黑白颜料、描笔、尺子等简单工具,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完成大量的手绘练习作业,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过多地停留在手绘的精细度方面,如何工整地描画黑白格子成了最耗精力的过程,而忽略了创意内涵和个性培养,不但使整个过程显得枯燥无味,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作品缺乏灵气和个性。
二、中国传统图形与平面构成
中国传统图形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浩如烟海,精妙绝伦。从彩陶、青铜器、漆艺、陶瓷,到壁画、建筑、雕塑,再到剪纸、版画、民间美术,无不包含着民族审美智慧和民族思想哲学。所有的传统图形完全可以使用构成学的原理和形式美的法则去分析研究。不管是哪一种传统图形,不管其艺术风格如何,都是以纯粹的点、线、面的方式,构成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是完全意义上的二维空间艺术。传统图形纹饰中,可以运用构成理论进行骨格形式分析,分析线如何在纹样中发挥骨格及分区作用,由分区决定面的安排以及面在纹饰中的“量”,依骨格线定位全局的黑、白灰关系。
三、中职平面构成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必要性
1.重视中国传统图形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作用,把传统纹样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构成学的知识。教学图例的使用奠基在他们已有的艺术熏陶上面,更容易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加以系统的理论的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使用传统图形纹样作为课本教材的补充案例,显然更容易达到训练目的。将两者同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认识中西方的差异,拓宽学生的接触面,从多角度进行启发,更能让学生兼收并蓄,激发创造思维。
2.中国传统图形的引入和加强,有利于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学能让他们在设计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由于不同的装饰纹样所涉及到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中国美学的发展,对学生来说在文化和美学修养上起到补充和提高的作用。只有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才能做出中国特色的作品来,如何走出一條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是每一个中国设计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中国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毫无疑问的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3.丰富的传统美术的艺术手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平面构成的训练手法上,不能仅仅是局限于黑白颜料均匀的平涂。多种材料、工具和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注重手绘画工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其他材料和手法的尝试,包括计算机图形软件工具的使用。而剪纸、拓印、雕刻、拼贴、晕染、皺擦等丰富的传统美术手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技法和工具的参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构成教学中重视和加强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符合我国国情和中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平面构成教学的改革。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