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0-07-04李慧英

师道·教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漓江品味文字

李慧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追根溯源,在教学中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探索,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与文本语境、文本结构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潜心品读文本,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

(一)品味精彩的文字和段落,体验不同语言表达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课文往往篇幅比较长,教师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者精彩的文段进行教学,以这些贯穿全文,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思想、文段安排以及作者如此设置的用心良苦,从而达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比如教学《窃读记》的时候,“我”为了能尽快看到喜爱的书,“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这一段文字通过对我“踮、挤”等动作描写,把我爱读书的情感表露出来了。再如在教学《草原》时,作者进入草原,看到的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段文字借助生动的词句描绘出草原山丘线条的柔和、草的翠绿,天地的开阔,令人沉醉的草原之美如溪流般缓缓淌过我们的心灵。当我们用心去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精彩文字、文段,让学生体会语言魅力,在长期的熏陶之下,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和运用能力自然会得以提高。

(二)注意句式运用,品味语言的精妙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于平淡中见不凡,或于细节中见大都是文章常有的表述方式,有些文本的语句和文字在篇章结构上,作者会有特别的布局和运用,这常常体现在篇章上的语义内容的前后呼应方面。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层面的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领会其在表面文字上传达出的更深层内涵。

比如《唯一的听众》的亮点是,老妇人“平静地看着我”,她“安静地坐在木椅平静地看着我”,“她一直在平静地看着我,”她亲切的目光“平静地看着我,就像一潭深水潭……”这一“望”的反复出现,形成了细节的呼应,体现出文章非常丰富的内涵,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把文本中隐藏的人物心理补充出来,那么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就更立体、更丰满、更鲜活了。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老妇人“平静地看着我”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分别是在何种的情况情境下,老妇人这样“平静地望着我”?如果你是作者,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次看到老妇人,“我”是怎样想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细节,经过老师的提出,激发了他们的兴趣,重读文段,用心品味和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精妙和深刻内涵,把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反映老妇人的善良、善解人意表达出来了,也品味到文字词句运用之妙。

(三)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最成功的阅读,就是在阅读的时候传达作者的感受。在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子》一文中,儿子被埋在废墟下。每个人都认为没有生存的希望了,但是父亲坚持认为他的儿子在等他。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理解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我出示三组句子,让学生去领悟:他不停地挖着,不停地挖着,也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36个小时,没有人再阻止他。他挖了很久,没有人来阻止他。让学生与原句进行比较分析,领会作者原文表达的深刻涵义。通过这样的比较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列举出具体时间,还有对父亲的外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到父亲确实了不起,任何人都觉得没生还的希望的情况下,父亲却坚信孩子会等他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就突显出来了。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

(一)精炼教学语言,让语言散发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然是日常口语,但与‘大白话'是不同的,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特有的一种口头语言,与我们的日常对话是有所不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形象的语言,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化,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语言的精彩,文字表达的巧妙,享受语言文字、字里行间的乐趣。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讲述晏子的故事,然后才出示这个敢于向齐王直谏而又受到齐王赏识的人就是晏子,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导入方式,学生从教师的主导阅读进入到课文中,从而展开合理的想象,逐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既有趣又有效。

(二)营造愉悦氛围,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会比较活跃,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不爱举手,不敢发言了。学生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怕朗读不好,怕说错,怕难为情,怕老师怪责,在小小的心里藏着很多顾虑,何以敢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发言、朗读呢?教师要用热爱学生的情感、愉悦的心境、亲和的表情动作、温和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理解感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展现自己的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记得著名特教老师于永正上了《小米苗逃生》一课。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于老师提问,這个句子应该怎样读?请了几个学生朗读,其中一位同学大声读了这句话,余老师笑了笑,说: “要么你的抵抗力强,要么这个除草剂是假货,我再给你喷一点。其他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该同学也笑了,心领神会地用无力悲哀的声调重读了这段话。不难看出,这一招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得多,这幽默的指引,亲和的表情、语调既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也令课堂的学习氛围轻松了,教学目的和效果也达到了。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仿写句式段落,拓展语言表达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文章主题的载体,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句子去品读,这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积累好词好句,锤炼语言文字表达的最好方法之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美文佳句,找准训练点,指导学生掌握写法上的规律,引导让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各种句式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在仿写中掌握表达的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漓江水”的文字描写很有代表性。我先让学生用心读一读,然后再讨论“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的写作特点。先让他们尝试用语言去描述“漓江的水”,比一比谁更有创意,更加准确、生动,学生很有激情,经过一番对照比较,一致认为:原文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作翡翠,更能体现出漓江水清、水深、水绿的特点,表达了对漓江水的赞美和珍爱之情。然后我问学生: “你能仿照上述句式写一写公园里的花吗?”经过刚才的点拨,学生都应用上好词佳句,更应用上排比、比喻、拟人手法: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我一走进公园,就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的紫色和红色,像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仿佛一群婀娜的仙女,摇曳生姿;多美的语言啊!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句子的特色,学会了写作方法,并能举一反三,模仿范文的句式结构组织自己的语言,写成优美的片段,较好地做到了“仿之有形”。

(二)仿写文本结构,升华语言技能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的段落层次、文本结构非常有特点,错落有致,匠心独运,我通常以此为鉴赏点,在学生进行文本学习时,着重指出特别之处,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精妙,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仿写练习,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槽糕透了”》后,在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布置了延伸练习,要求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层次,写一篇关于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作文。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在回忆这组课文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讨,围绕着父母对自己的爱来写。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很快地找出适合自己风格的写法,仿写了一篇发自内心对父母感情的文章,并争先讀出自己的杰作。经过这样的模仿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运用文字、段落的能力,从模仿写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漓江品味文字
漓江情画
品味桂峰
月下漓江
品味四季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