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04马力芳
马力芳
摘 要:声势教学法是当前音乐教学中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声势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音乐创造力,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结合声势教学法的特点,从实施节奏模仿、引导节奏创作、开展声势游戏,融入音乐背景知识等方面着手,将声势教学法渗透至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声势教学法;音乐教学;审美素养;节奏模仿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122-02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一,特指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不同的动作或姿势来发出不同的声响,如拍手、拍肩、跺脚、捻指等来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融合这种教学法,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对声势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一、声势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成效。声势教学法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活跃课堂氛围
一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音乐课,会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声势教学法丰富了音乐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身体部位作为乐器,自由地创编各类声响,表演各类动作,让身体与音乐节奏融为一体,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同时,音乐课堂中的自由“演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才艺,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培养音乐审美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情趣、价值标准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亲身感知音乐的音色、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节奏等,从而树立审美意识,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声势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备参与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一方面,它具备的美好音乐意境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体悟音乐带来的美感;另一方面,它鼓励学生营造美好欢乐的音乐情境,如通过拍手掌感受音乐教学中美的节奏,通过捻手指模仿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等。可见,声势教学法不仅对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感受音乐美起到引导作用,还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
3.培养音乐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音乐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经过创作者的艺术性加工,并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性地将音乐作品展示给听众。因此,音乐的创作过程也是想象力得以实现、创造力得以锻造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声势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或姿势去接触或表达音乐中的各个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及其对节奏的灵感。例如,学生在听到某一段音乐之后,身体会自由地做出一些拍手、跺脚的动作,这类未经排练的即兴动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演灵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声势教学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同时也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以达成音乐教学目标。
二、声势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灵魂,教师将声势教学法引进音乐课堂,应深入探究音乐课堂中声势教学设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及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笔者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从节奏模仿、节奏创作、声势游戏以及声势与音乐背景的融合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1.实施节奏模仿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要素之一。在声势教学法中,节奏模仿是一种基础型的实践形式,是指通过对动作和声响的模仿展开声势教学,可以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用于生生之间。节奏模仿作为声势教学的入门教法,相对于其他实践形式,更易于操作,易于学生接受。学生通过参与声势教学法中的节奏模仿,不仅可以感知节奏、节拍、音符等音乐元素,还能提升听辨与记忆能力等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时,鉴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可选择节奏模仿这一初级训练方法。首先教师或学生拍一个带有声势的节奏型,再由其他学生展开模仿,继续跟进教师或同学的节奏型,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辨识度和感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节奏模仿的时间长短的“度”以及难易的“度”,时间太长或难度过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时间过短或难度过低则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2.引导节奏创作
新课标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创作。节奏创作是声势教学法中常见的实践手段,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可根据教师拍出的音乐节奏,再结合自身的音乐感知力和创作灵感拍出新的声势节奏型。节奏创作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个人参与,教师可尝试将单声部的声势练习变成两声部或多声部的声势练习,为学生的节奏创作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在教学《青年友谊圆舞曲》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听歌曲范唱,并随着歌曲范唱拍手或捻指,准确感受歌曲的节拍,接着得出该歌曲是三拍子歌曲,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动作,编创出自己喜欢的三拍子律动声势为歌曲伴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音乐感知为基础,创作出自己喜爱的声势节奏型,音乐创造力得到了培养与发挥。
3.开展声势游戏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声势训练设计成具有游戏性特征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过程,寓教于乐。例如,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受声音的音色、音量等,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聆听一段音频,包括火车鸣笛声、婴儿的啼哭声、动物鸣叫声等,让学生对声音长短、声音节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邀请一名学生以不同的节奏走路、奔跑,让其他学生聆听这些不同节拍的声音,最后让学生用拍手、拍腿、跺脚等身体语言,将听到的节拍模仿出来,深化学生对节奏的认识。
4.融入音乐背景知识
音乐创作背景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灵感,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感悟与实践音乐之美。例如,教师在讲授竖笛曲《茉莉花》时,可以先从竖笛的诞生背景及其演奏形式入手:“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是世界上广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通过对竖笛相关背景的介紹,学生在进行声势练习时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茉莉花》竖笛曲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了解竖笛的相关背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现场演奏一段《茉莉花》竖笛曲,并鼓励学生用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来诠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悟与理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与创作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声势教学法以多种有效的实践形式,将学生的身体感官与音乐感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很好地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杭琪.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培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何可人.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
[3]王莺洁.奥尔夫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
[4]郝莉莎.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教学初探[J].黄河之声,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