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烧伤疤痕的康复护理
2020-07-04张真
张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烧伤疤痕作为组织损伤后所形成的一种产物,主要是因为强热辐射、电、化学物质以及高温等因素所导致。 创面或者伤口的自然愈合作为一种生理反应,是必然而正常的。 而对于烧伤患者来讲,疤痕增生则是创面愈合后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因为创面愈合期间的病理改变所引起的[1]。 大部分烧伤患者通过康复护理,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 对于一些重症烧伤患者会伴随休克期和感染期的风险,伤疤不易愈合,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不利的影响,患者需接受医生针对性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病情。 该院为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在烧伤期对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科共收治90 例下肢烧伤患者, 对照组45 例,男患23 例,女患22 例,年龄1~50 岁,平均年龄(53.2±1.6)岁。 观察组45 例,男患23 例,女患22 例,年龄1~50 岁,平均年龄(53.2±1.6)岁。 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5 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保健,并定期检查病情变化,对于一些受伤较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实验组(45 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治愈率,具体方法如下。
(1)早期。 ①情绪干预。 对于大部分烧伤的患者,轻者只是运动功能受限,重者不仅生活难以自理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出现抑郁、轻生的意向。 对于重症烧伤的患者, 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最易情绪波动,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普及相关护理知识,让其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有效减轻,对患者应保持体贴和关心,和患者进行主动沟通,让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良好; 针对患者的各项合理需求应尽量满足,让患者能信任护理人员,并主动配合,为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叮嘱患者不能采用冷水对烧伤创面进行冲洗, 因为冷水中存在大量细菌,会导致感染加重。 必要时可给予药物镇静,另外,患者家属以及社会也应给于患者最大程度的宽容和爱护,使其能尽快重建自我,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48 h以内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这时下肢容易血液不循环造成腿部肿胀,暂且不要进行大面积的活动,应放松后再缓慢收缩肌群,待病情改善后,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提高伤口的愈合率。 大多数患者都有畏痛和恐惧的心理,温水对软化伤疤组织,促进伤口康复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进行定期的温水浸浴或坐浴。②功能干预。全面、科学地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和躯体状况,指导患者及时开展功能锻炼,并结合评估结果确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首先应指导患者进行扶助行走,然后向陪伴行走逐渐过度。 严重烧伤患者容易血液不循环、静脉阻塞引起下肢淤血,严重可致张力性水泡,及时对水泡进行引流处理,进而来对溃疡进行有效预防。 各种刺激容易让新生表皮出现松动,导致水疱,如果未进行及时和科学的处理,则可能导致感染,进而出现溃疡。 一旦患者出现水疱, 则应选择络合碘对皮肤进行消毒,并选择无菌剪刀将水疱剪开, 让水疱内的积液引出。当水疱消退,溃疡有效愈合后,则可开展抗疤痕治疗。烧伤后48 h 的患者,建议患者家属主动进行康复性训练,视情况穿弹力袜(裤)加压,疤痕贴(霜)交替使用,并配合按摩手法,促使伤口尽早结痂,利于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 (2)后期。 ①病情观察及按摩手法。 视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功能训练指导,辅助按摩及物理疗法增加疗效,针对性地进行足部和膝关节训练,必要时予以绷带、夹板加固防止肌体变形。 疤痕一般很难消除且影响美感,患者在身体状况良好且无明显不适的情况下,可穿压力衣促进疤痕的收缩,使其尽快恢复弹性和美观。 另外,因烧伤部位疤痕失去活性,比较僵硬,血液循环不佳,定期且正确的按摩手法对患者的康复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②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病情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加强营养指导工作,患者的饮食应该以维生素丰富、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让患者的生理需求得以满足,让其免疫力和抵抗力显著提高,让创面能及早愈合。 ③职业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 患者因烧伤情况不同,对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的睡姿并视情况进行针对性运动疗法, 使患者逐步恢复肌体功能。④并发症护理。 创伤后可使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 如果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则可能引起肺梗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果未进行及时和科学的处理,则会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导致一系列相关并发症,进而让患者生命之力明显降低,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烧伤创面的血管出现栓塞的风险较高, 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因此护理人员应将结扎包以及相关的抢救物品准备好,放置在床旁[3]。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记录患者对疤痕护理知识的认知,功能训练方法的掌握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程度发现, 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都有显著性提高。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8.0 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处理该实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近两年的随访, 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综合心理状态、疤痕修复认知程度、功能训练,均得到显著提高,具体参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之后效果
3 讨论
年龄<30 岁的人群是疤痕增生的主要发病人群,其占比大约为70%~80%; 不管是疤痕体质的人群还是有色人种,均可能出现疤痕过度增生;临床研究发现, 严重疤痕主要是因为凝固汽油或化学烧伤所导致; 疤痕增生会随着烧伤程度的增加而相应加重;如果创面发生感染,则会让疤痕形成的风险增加,而且还会导致疤痕更加严重;疤痕增生、挛缩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对于烧伤患者来讲,因为创面深浅、烧伤面积、个人体质以及年龄等存在差异,创面愈合后均会存在一定的疤痕增生、色素沉着。 为患者提供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则能让疤痕增生、色素沉着有效减轻,对挛缩畸形进行有效预防。 与正常的皮肤组织相比较, 烧伤疤痕无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结构,不健全、异常、无正常组织活力。 烧伤疤痕不但会对患者的容颜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造成直接影响。 下肢烧伤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 若疤痕大量的增生会导致身体机能退化,对其正常生活和日常工作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要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 对伤口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病情严重的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防止伤口感染和恶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科学护理观念,最大程度上降低致残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议患者实施温水疗法,浸浴或坐浴,有利于疤痕部位的软化,活络下肢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除此之外,还应选择酒精和碘酒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选择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将坏死组织和脓液彻底清除,然后选择勿尤洗液对创面进行仔细涂擦, 并选择湿润烧伤膏进行充分涂抹,尽快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在该次研究中,对下肢烧伤患者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干预、功能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感染预防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干预后的患者的综合心理状态、疤痕修复认知程度、功能训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回归社会生活有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