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百问(三)
2020-07-04洪厚甜
文/洪厚甜
唐 李邕 麓山寺碑 局部
郑尚波DREAM:洪老师您好!大篆和小篆的异同令我百思无解,外拓与内擫的力道让我四顾茫然。大小篆在提按的力度上、线质的对比上、立体的空间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外拓与内擫从力的方向分析和从线的外形分析好像又有很大的差异。
洪厚甜:大篆和小篆的异同,大家应该有很多资料,你都看得到的。当然在书风上它是不一样的,大篆是古朴、凝重,小篆是典雅、清丽。线条上面的区別应该是大篆厚重、具有強烈的摩擦,它是雄浑、古朴的;小篆主要是典雅、清丽,线条圆润、流畅而富有弹性。这一点应该是很清楚,作为一个学习艺术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人,应该都是有感觉的,所以说你不要轻易说自己没感觉。你就是没有注意去学习,学习别人在鉴赏小篆、大篆的过程中,关于审美的这种判断,或者是审美的要求、技术的素养方面的这种解说,你都要去观察。什么内擫,什么外拓,这些东西都不要去掉书袋,让这些世俗的、貌似理论研究的概念来左右自己。我觉得你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跟老师学习,按照课程学习,根据程序学习,而不要自己先抱着一个框框,弄个什么概念去学习,这不利于你自己的发展,也不利于你自己的进步。
执念:洪老师,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当我临写您临写下的碑帖时,自己的线条就相对圆劲有力度了,而临写原碑帖时,就显得线弱了。您经常让我们以原碑帖为核心,这个矛盾怎么来解决?
洪厚甜:你们通常看老师临的这个示范贴,实际上老师在示范的时候是对这个作品进行了调整,也就说事实上对经典的复杂的线形和技术动作也适当做了一些归纳。你们是看着老师写的这个过程,临写时你也会下意识把老师写的状态带进去。所以你们在临老师临写示范的时候,可能就容易做到老师这种状态。
古人的经典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空间,有些是碑帖不是墨迹,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没有那么单纯,不像老师在示范的时候做了一些增减或者是一些适当的细微的调整。你们写的时候,就会犹豫,在这个临写的过程中,人的状态,必然影响临写的结果。
所以说以老师的临写作为参照,来进入古人,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时间的,不是说你临老师的这个有感觉,立马去临经典就会有感觉,就会达到那种效果。所以说在熟悉老师临帖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原帖,才能使你的临帖真正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去。
董康健:请问老师,有时候看到人们说绞转笔法,而且经常是跟隶书联系在一起,我查了一些资料,都是泛泛提及,没有深入讲解,请老师详解?
洪厚甜:不管是什么绞转笔法,它只是毛笔的一种状态而已,实际上我们所说的绞裹、绞转,就是大篆笔法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让毛笔增加摩擦,实际上毛笔线条的变化,也就是根据绞裹的这种状态来决定的,它没有那么神秘,但是熟能生巧。要进入这个笔法系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篆书笔法系统的体验和学习。有的人以为的绞转是用笔过程中线条转折的那些地方的一种毛笔的运动状态,他们也有把这种绞转也就是在裹动中完成转处的一种状态,也是这么一种绞转。总之,我觉得什么概念不重要,关键就是深刻地领会在不同书体中毛笔的笔法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不同的人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理解都是允许的。
东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24.7cm×47.3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史晨碑 局部
岘泉茅屋:洪老师您好。跟您学书法懂得了线条质量的重要。但有关线条质量的几个问题请您指教:一、高质量线条的标准是什么?二、高质量线条的要素有哪些?三、线条的张力、弹性、老辣定义是什么?四、提高线条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洪厚甜:对线条的质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理解的高质量线条是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变化自然的运动特征,还包括那种力量转换明确、自然、丰富的线形。
你说线条作为艺术有什么标准呢?这都是根据一个人审美的需求,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的审美理想所表达的东西,它没有一个工匠式的既定的标准,这个是靠不同层面的、不同修养的人的体悟和感悟。我们以古代经典为例,碑刻、汉碑和铸造文字青铜器的线,还有以“二王”这些帖学的线,书谱的线,还有历代很多很多帖学大师的线,清代碑学大师的线,它都能在不同的层面上给不同的人视觉和心理影响,那么它传递的信息越丰富,线的质量就越高,反过来说,苍白的线,那种无力的线和僵死、僵硬的线,那肯定不是高质量的。
至于线条的张力、弹性、老辣,这些都是根据一个人的审美视觉感受来定的。当然张力就是说这个线有延伸感,它张力就强,这个线的力量感强、转换的力量感强、本身有一种由内向外迸放的力,那就是弹性。老辣的线,我的理解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变化莫测,有时候是单纯的,有时候是丰富的,有时候线与线转换得含蓄、不知不觉的那种东西,我想运用得越精纯,线条可能就越老辣。
洪厚甜 节临《颜勤礼碑》180cm×97cm 纸本 2019 年
东晋 王献之 地黄汤帖 局部 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魏 三体石经
我觉得要提高线本身的质量,首先还是要加强审美修养,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对优秀古代法帖范本的学习。对金文的学习,凝重又生动,对汉碑的学习,古厚又自然,对“二王”的学习,既流美但是里面又充满了古意。我觉得这些都是通过对古人的学习,不断加深理解。古人没变,我们通过学习古人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改变我们。
心慕手追:洪老师您好,如何用篆隶的线质来表现楷书的起行收的全过程。行笔过程中的篆隶线质比较好理解,起笔和收笔是否只是表现笔画衔接(或入纸离纸)的过程中的提按变化,而不体现线质?
洪厚甜:我们说通过篆隶书来提升线的品质,篆隶书的线质是所有书体的线质的基本形态,也是线的基本形态。点画与点画的衔接是行书技术系统的核心内容,所以说你真正领会了行书的转换技巧和衔接技巧,和它的起止之间的这种关系,那么你所有的书体也就解决了这个关系,所以千万不要混淆。
篆隶书最初的这种组合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有了行草的技术系统参与之后,它就可以丰富起来,而且可以是在变化上、在处理的精微度上、在点画与点画势态转换衔接或者延伸上,也都会有更多的丰富和发展。所以说不要混淆这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