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精微致广大
——徐悲鸿早期素描研究

2020-07-04文/赵

艺术品 2020年3期
关键词:裸体徐悲鸿素描

文/赵 昆

徐悲鸿 人体素描 1922年

在传播西方素描的诸多前辈当中,众所公认,以徐悲鸿的功绩最大,他是第一个把现实主义的素描移植到中国的传史者。1徐悲鸿留法期间,古典派已成为过去之物,“满光派、写实派、印象派,纵横一时,腾奇朔妙”。但是巴黎的美术院校还是按照古典写实的方式在教学,教师尚是饱学之硕儒。2对于求学心切的徐悲鸿来说,这里可以求得真正的学术。而学术在遗世独立的普吕东“吾学于欧既久,知艺之基也惟描。大艺师无不善描”3的古典素描艺术里面。徐悲鸿对古典艺术的基础素描,以及善于素描的古典大师,流露出自己无比的热爱之情,并视为自己坚定的艺术追求。

从现在大量出版的画集、美术馆和学院所保存的徐悲鸿的在国外早期的素描作品,以及徐回国后素描作品的整体情况来看,徐悲鸿在巴黎就已经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探索精神,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也逐渐成熟。他的早期素描作品,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艺人平日习人身健全之形,人体致密之构造,精心摹写,自能毕肖”“人身肌骨曲直隐显,亦包罗万象,不从此研求人像之色,更将凭何物为练习之资!”4他的作品造型庄重,结构明晰,不做变形,唯求准确概括,和谐端庄的精神深受学院古典主义美学的影响。如果仔细研究徐悲鸿早期素描,我们就会发现,徐悲鸿的作品所经历了一个画家应有的苦修、探索、沉思与进步。在他那些草草图绘的阴影、勾画形体的线条与精心深入的局部,我们也看到徐悲鸿的多重感受:迷惑与迟疑、沉重与轻松、模仿与理解的变化。徐悲鸿的素描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走向精确的过程。

徐悲鸿 男人体 50cmx32.5cm 纸本 1924 年

徐悲鸿 人体素描1922 年

在徐悲鸿看来,没有精准的造型就无以表达感情,而没有对真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无以塑造精准的造型。他的素描作品的轮廓线精确地在形体的明暗部穿插,随着皮肤的状态与形体结构的转折与起伏。对象轮廓边线的宽和窄,线条交替的疾与徐、软和硬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调子与光影根据人体的外形结构,或凸起或凹下,或肥厚或削薄,塑造着不同的形体与动态。在艾中信的文章当中,记录了徐悲鸿对于素描历史的认识,文艺复兴素描作画都按肌肉外形来画(Contour),伦勃朗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Plane)。不同的素描手法都被徐悲鸿带入素描写生和教学中,譬如要注意“要点”—人体结构在运动中的鲜明倾向及其转折点、肌肉、骨络紧张突出的重点“记号”等。5

徐悲鸿对画家的选择是颇费心思的,无论是对造型的严谨程度、对线的敏感与情绪表现,还是在意境的营造等方面,他的借鉴与学习都有直接意义。但是,徐悲鸿素描用线有自己的意义,因为他的国画修养深厚,深刻理解用线在绘画技法中的核心作用,所以他的素描用线的质量非常好,而且他的线不仅仅是一般的准确性,而且包含书法的特点在内:含蓄、深厚而沉稳,显示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学养。

素描的调子是营造作品气氛的重要手段,也是古典主义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徐悲鸿对素描的明调、暗调和灰调都有练习,他对于光影、光源与调子的关系都下过很大功夫。就现在留存的作品看,他的素描作品里,灰调与明调较多,暗调子不多,对于侧面光源尤为留意,创作了许多侧面光源的作品。这些作品调子多柔和明亮,充分展现作品的气氛,也许与他喜欢普吕东不无关系。普吕东向往严格的理想美,在人物肖像上,更加注意人物的情感要素。普吕东利用侧面的光来突出形体,加强人的情感要素,使形象充满抒情意味,作品的明暗渲染趋于协调柔和,形象有着朦胧飘忽、如梦如幻的意境。这与徐悲鸿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我们看看他的《吹箫者》《情侣》等作品,就能理解了。

徐悲鸿 人体素描 1920年

在徐悲鸿素描作品中,其描绘的人体艺术成就最高,特别是女性身体的描绘。“女子之美者,亦暴其光润之肤,曼妙之态,使人惊其艳丽”,充分表现女性身体的内在与精彩。在西方古典主义学院派绘画的学说中,人体是一个微观的宇宙,艺术家应该在其中看到和理解整个世界。西方的裸体描绘有着深刻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的渊源。裸体被认为负有理想性,而且它能够提供理念的“形象”;譬如在众多的绘画雕塑当中,女性的乳房既丰满又纯粹是曲线,充满见证希腊人所说材料与形式完美的结合。女性皮肤的肌理与被毛之间,无尽的光滑与浓密之间的对比映照,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加明晰,是某一种更趋极致,更为“裸体”的裸体;透过裸体,人重得本质,成为持久。正如同理论教学中.必须锻炼真理之论证“以获得赤条条的真理”。在欧洲文化中,裸体表达了感性事物与抽象事物、物理与意念、情欲与精神,以及最终的自然与艺术:裸体如同一个熔炉,融合这些概念与精神的对立。6

在徐悲鸿人体作品中可以观察到:1.均衡体现在动作的安排当中,需要人物动作趋势的合理性,动作的对称性。当一个正面的主要人物的姿态训练,就要有一个背面人物的姿态进行衬托,趋势也是如此,有人物如果前倾,那么就要有一个后倾的人物进行补充。2.动态与透视的谙熟,特别是高难度的人体透视的熟悉。不是死记硬背的熟悉,而是活学活用的熟悉,体现人物的自然状态。3.画家必须有高超的图像记忆能力。人体动态必须符合人的自然频率、肢体限度,再复杂的动态都需要正确背诵记忆。4.情绪与动态的匹配,愤怒、惊诧 、伤感、痛苦等不同情感,都有相应的手势与姿态。5.进入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处。透过头像素描表达精神和心理世界的微妙感受,同时塑造相应的职业性格与年龄。6.对光源的设计。光线在作品戏剧性的叙事当中所起的作用,作品的内容犹如舞台排练,光影、光源与暗部与亮部的均衡。

徐悲鸿 孙多慈像 132cm×107cm 布面油彩 1936年

法国画家弗拉孟更加完善的素描与历史画的创作对徐悲鸿有重要的影响。弗拉孟的历史画,有着浪漫、恢宏以及博学的历史讲述,具有历史教益。从徐悲鸿所留下的大量历史画的素描中可以看到,既有讨伐商纣无道的周军,也有不畏强权的田横和敢当千斤重担的隋末英雄,这些都是充满着正义力量的英雄形象。徐悲鸿对历史画的素描草稿也非常重视,反复修改,数易其稿,以期望达到一个臻境。徐悲鸿敏锐地从自己老师身上读到历史的力量,结合自己本民族的历史经验,联系自身的艺术技法的学习,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

徐悲鸿的很多素描都有题有款识,其构图也如中国画一般,这些款识记录了徐悲鸿的艺术感受与见解,反映了徐悲鸿的多方面的艺术见解。

徐悲鸿重视素描的规范训练,重视掌握素描习作的内在规律,获取扎实的造型能力,比开始就寻求风格韵味要更为重要。艺术训练犹如禅宗的顿悟与渐悟的关系,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学习都是通过渐悟获得,顿悟是建立在长期的渐悟过程当中。因此,素描的学习就是循序渐进,磨炼与持之以恒,才是获取艺术真知的不二法门。

徐悲鸿对素描的见解与认识从来都是鲜明且广为后来的学人所熟知,能展现他鲜明艺术观。通过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与画学的学养,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价值,在于西方艺术所包含的人文主义价值。在徐悲鸿提出的关于素描实践的中心话语当中,“尽精微”与“致广大”之间的辩证关系,包括了从素描的观察方法到表现方式的观念的认知;从画面的局部到整体的循环;从艺术的内部世界到外部世界;从艺术家的专业素质到全面文化修养等多个层次和方面。徐悲鸿显然是从更高的视野来看待素描对于艺术的基础性作用,无论艺术家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通过素描所培养出来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思想的专注、辩证思考等能力是今天仍然需要认真研究的。

徐悲鸿关于素描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已经从艺术观拓展到文化观和世界观,已经超越了素描自身的范围。对由西方引进的素描之思考,不仅仅有实践层面的方法论的意义,而且是徐悲鸿与20世纪的知识分子所共同面临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痛苦经验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出来的通道与思考。因为一个生活世界和文化传统的存在是以其能够认知与回应及转化自然世界与其他历史性的生活世界与文化传统的能力为条件的。7也就是说,徐悲鸿利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比附西方素描写实所蕴含的文化方案,试图让素描训练作为转换传统思想当中的文化理想的工具,把素描作为一种绘画训练的方法所包含的价值体系和思考命题扩展开去,深入研究学习,重振中国的艺术。“吾个人对于中国目前艺术之颓败,觉非力倡写实主义不为功”。徐悲鸿的倡导的写实主义其实质是来自学院古典主义的写实,经过他的改造,成为他描绘中国现实的有效工具。徐悲鸿认识到“夫学至精,自生妙境,其来也,大力所不能遏止,其未太及也,威权所不能促进,焉有以创造号召人者,义陋诚不可及也。8只有艰苦的学习和深入的钻研,才能掌握西方绘画的精髓,理解西方学院古典主义大师的创作方法,走进去还要走出来,素描训练要积极为创作服务,所以如果没有清醒的自我批判,不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就会变成一种学院样式的模仿,危害进步道路。

徐悲鸿 人体素描 1924年

注释:

1刘汝醴《徐悲鸿画集》,北京出版社,1987 年。

2王震《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

3同2。

4同2。

5艾中信《徐悲鸿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6〔法〕弗朗索瓦·于连,林志明译《本质或裸体》,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7成中英《新觉醒时代:论中国文化之再创作性》,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

8王震《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裸体徐悲鸿素描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裸体写生
凡·高的早期素描
今夏,来瑞典祼晒吧
徐悲鸿的底线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