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及质量提升策略*

2020-07-04林秀丽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广西毕业生

林秀丽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及质量提升策略*

林秀丽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某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就业质量的提升策略,以期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有一定启发。

建筑类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提升策略

就业质量指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并在就业劳动过程中实现个体和用人单位相互适应、动态平衡的状态。它既包括个体在就业劳动过程中因个人的期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回馈相适应而获得个人对自身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现状的主观满意情况,也包括个体在就业劳动过程中因个人提供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应,而获得用人单位对个体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客观满意情况,还包括劳动者个人的及时、充分就业。建筑类高职院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反馈,重新审视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进本校人才培养质量整改,推动学校内涵式建设与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1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

本研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该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高职院校,享有广西建设人才培养“黄埔军校”“八桂鲁班摇篮”等美誉。办学60年来,该校为建设行业输送了7万余名优秀专业人才,成为广西建设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就业工作方面,该校曾荣获“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荣誉。因此,本研究认为,选择该校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期望通过个性研究梳理出共性发展策略。

1.1 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调研对象为该校2017、2018届全体毕业生以及以广西本地为主的378家建筑相关的用人单位。

调研方法及手段:对于2017、2018届毕业生,本研究在充分论证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开展调查,样本回收比例皆达到为49.3%以上,代表性强。对于用人单位,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研和当面访谈的方式,利用本校的就业信息系统,向近5年多次在该校进行招聘的广西区内外365家建筑相关的用人单位发出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3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0.41%;实地走访广西建工集团等建筑企业13家。

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对个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现状的主观满意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客观满意情况。

1.2 调研结果分析

1.2.1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现状满意度整体较高

就业率是毕业生是否及时、充分就业的体现,是就业质量的数量体现。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5.4%、94.4%,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均为92.5%),说明毕业生基本能充分、及时落实就业。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均为64%,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均为65%)均基本持平。

1.2.2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否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是专业培养目标达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85%、86%,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均为62%),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事的主要职业为建筑工程(分别为48.9%、57.2%)、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分别为25%、19.0%)等建筑大类,如表1所示,主要担任施工技术员(分别为12.9%、18.8%)、预算员(分别为22.9%、17.2%)、建筑技术员(分别为9.9%、10.4%)等技术技能岗位,如表2所示。

表1 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单位:%)

职业类名称2017届2018届 建筑工程48.957.2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25.019.0 行政/后勤4.63.7 美术/设计/创意4.63.0

表2 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单位:%)

职业名称2017届2018届 施工技术员12.918.8 预算员22.917.2 建筑技术员9.910.4 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员6.47.7 建筑设计员(非园林和水上景观)3.44.5 测量技术员4.14.2

1.2.3 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结构较优

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皆为65%,企业规模普遍为300人及以下,这与建筑行业项目承包的行业特点有关;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7%、29%,集中在广西建工集团、中建八局等大型国有企业。这说明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结构整体较优,学生有机会进入国有大企业实习就业的平台和机会。这与该校积极主动与广西建工集团等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拓宽就业市场有重大关系。

1.2.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比较满意

毕业生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能否提供给用人单位岗位所需的能力、态度,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个人的提升有一定的能力溢出,决定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总体比较满意,主要原因为:①胜任岗位的能力较强。胜任度评价方面,38.46%的用人单位评价“很好”,55.2%的用人单位评价“较好”。②职场初适应时间较短。在“一般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够胜任工作”选项中,85%的毕业生6个月及以下就可以适应并胜任工作。③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通用能力和核心素养满意度高达92%以上。

2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毕业生月收入低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月收入是毕业生价值的短期表现形式之一,是毕业生选择单位的关键因素。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3 294元、3 509元,均低于全国高职2017届(3 860元)、2018届(4 112元)平均水平。在该校毕业生集中就业的预算员、施工员职业,毕业生收入低于本校平均水平,如图1所示。这与建筑行业职业初期的薪酬分布相对应。建筑行业一般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提供500~1 500元左右的实习补贴,签订劳动合同后有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工资普遍在2 500~3 500左右。这样的薪酬水平与学生的期待有一定的落差,也影响了就业稳定性。

2.2 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有待提升

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的是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福利待遇等职业期待。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分别为49%、51%,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均为46%)。通过对期待不吻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三的分别为不符合兴趣爱好、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划、不符合个人生活方式。这是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建筑行业工作环境不相融合的一组典型矛盾。95后已经走进职场,他们从小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环境中长大,是互联网的“原著民”,追求工作的意义感、自由的工作氛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某种程度已经无法解释95后对工作的价值需求。而建设行业目前的发展更多是停留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上,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对越来越多的95后失去吸引力。

图1 毕业生主要职业的月收入(单位:元)

2.3 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有待增强

就业稳定性通过毕业生的离职率指标体现出来。该校2017、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43%、44%,比全国高职2017、2018届毕业生(皆为42%)分别高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为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达不到预期,如图2所示。薪酬福利虽然不是毕业生选择单位的唯一条件,却是关键条件之一,因为它也是毕业生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毕业生的学历、个人价值等因素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建工集团招聘负责人的现场访谈了解到,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今后录用毕业生主要考虑大学本科生,这对该校毕业生形成大挑战。同时,部分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也造成个人发展空间受限。

图2 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

2.4 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仍有待提升

本研究用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3家用人单位进行深度调研,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总体评价较好,与问卷调研结果一致。但用人单位也指出4个典型问题:①学生专业知识的兼容性不足。比如学生只看重施工,不关注、不了解合同条款,对常用建筑材料材质的判别能力不足。②学生的某些通用素质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比如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及工程字书写能力较弱。③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工作多停留在跟着师傅照做,欠缺自己的思考,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④学生的职业观不理性。要么好高骛远,要么对自己的长远定位与发展方面考虑过少。

3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策略思考

3.1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做了新定位,指出高职教育的育人机制应该是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德技并修指德育育人为先,技艺成才为要,强调高职院校学生既要有过硬的成才本领,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工学结合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知行合一,要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建筑类高职院校背靠的房地产行业整体在走下坡路,但也面临中国新基建、智慧制造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类高职院校必须立足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培养—符合岗位—再培养—能力溢出”的无缝衔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可以以订单班、学徒制、校内企业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企业安排导师入驻行政班,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真切感知企业文化、项目操作,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学校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跟班学习,对接行业职业最新趋势和需求,增强授课针对性和落地性。

3.2 加强生涯发展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涯观和职业观

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一般遵循“生涯意识唤醒—职业能力提升—锁定目标进入职场—获得职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生涯成熟度不断提升、不断成长的过程。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进入职场后所面临的行业、企业和职业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身的定位和职业世界怎么更好匹配,以及为了达到匹配应该做哪些能力储备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认真思考的生涯问题,也即生涯观。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借助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辅导、生涯规划大赛等载体,大一入学伊始就着手帮助学生做生涯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职业测评等方式确认自己的职业发展三要素(即兴趣、能力、价值观);通过工作世界信息搜集、生涯人物访谈、对标人物分析等方式进行外部世界探索,增强职业认知。在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并围绕目标制定具体明确、可实现、可衡量、有意义的职业素养训练计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金钱观。薪资福利是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到,当前的工资水平只是一个平均的参考数字,更要看到这个数字背后的个人价值,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我值什么样的价位”,而不是“我想要什么样的价位”,引导学生立足岗位创新创造、立足长远发展思考当下价值,以更好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3 抓好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立足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加强与校友企业合作,建设行业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校园招聘市场,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举办就业创业赛事、讲座和系列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以优秀的就业创业文化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开拓创优。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对房地产行业衰落的挑战、拥抱新基建崛起的机遇的必然选择。建筑类高职院校要搭建宽广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作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长效机制。

[1]邓承俊,陈熙,庞松鹤.努力打造建设职业教育新标杆[N].广西日报,2019-09-18.

[2]林秀丽.基于双导师制的广西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学生就业帮扶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4):116-120.

[3]林秀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8):57-61.

[4]史洪波.反思与重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探析[J].职教论坛,2017(1):61-65.

G647.38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2.020

2095-6835(2020)12-0049-03

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实证研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编号:GXGZJG2016B030)

林秀丽(1986—),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广西毕业生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