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者笔下的列宁(下)
2020-07-04尚金州
文/尚金州
“列宁独特的手势和声调强烈感染着我”
肖劲光大将在耄耋之年仍对自己见到列宁的情景记忆犹新。
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国际“三大”在莫斯科举行。许多中国革命者以不同身份参加了大会。据大会的正式代表张太雷回忆:“刘少奇等帮助大会做些会务工作,还领了入场券进去旁听大会。当他们看到主席台上坐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时,心情十分激动。”这其中就有当时刚刚18岁的肖劲光。他回忆说:“当我第一次见到列宁时,情不自禁地高喊:‘乌拉!乌拉!’虽然我由于语言不通,难以听懂报告的全部内容,但列宁独特的手势和声调,仍强烈感染着我。”
1924年1月21日,列宁与世长辞。在列宁遗体安放于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期间,为列宁守灵的9300人中,有至少5位中国革命者,他们是张太雷、任弼时、肖劲光、萧三和李富清。70年后,肖劲光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们走进工会大厦,只听到周围一片哭声,真是声震屋宇。我站在列宁遗体旁,看见他脸上带着深深的病容,瘦削的面孔显得额头更突出了。瘦骨嶙峋的身体虽然穿着整齐的衣服,仍然隐隐可见。想到他的伟大功绩和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关心,我再也止不住泪水。在短短的十来分钟的守灵中,我一直默默重复着孙中山先生唁电中的一句话:“他的名字和对他的纪念将永世长存,人们将继续珍视他那种造成最高的政治家和有创造力的领袖的英雄品质。”
“开辟了造大福于整个人类的道路的领袖、导师”
在为列宁守灵的中国革命者中,另一位留下文字记载的,就是毛泽东的少年学友、著名的进步文艺家和国际活动家萧三。1924年1月25日凌晨,在严寒中经过漫长的等待后,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员集体进入工会大厦圆柱大厅瞻仰列宁遗容。随后,萧三和任弼时再次进入大厅,为列宁守灵五分钟。这短短的五分钟,成为萧三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
从走廊进门,进入大厅,我们缓缓地从列宁遗体的右肩到脚,又从右脚、左脚走到身子的左边,慢慢地绕了一周,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列宁……我们四人一齐再进厅去,我站在列宁的右脚边,弼时站在列宁的右肩边。每批四人站五分钟。我站的地方离列宁遗体约有两丈远,导师的面容看得清清楚楚。他的面容非常宁静。我特别注意到他的前额是很宽阔的,比普通人的高宽一倍。嘴虽闭着,但好像他马上又要开口似的。在明亮的灯光之下,我觉得他栩栩如生,正所谓虽死犹生。多么亲近!多么热情、温和、爽直、活泼、威严的伟大领袖、导师!在短短的这五分钟之内,我的感想千千万万,哪说得完?我是多么崇敬、多么热爱面前的这个大写的人,这个开辟了造大福于整个人类的道路的领袖、导师!今天他去世了,怎能不使我们悲痛欲绝!我略低着头,眼睛直望着安静睡着的列宁,直到护灵的最后一秒钟。
“和蔼、慈祥、亲切的神态”
在十月革命的中国战士中,曾有70多人担任过列宁卫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富清。他1898年生于沈阳,家境贫寒,从小以给地主放猪放牛为生,后来到抚顺煤矿当童工。1916年被沙俄工头骗招为“华工”,实则参加沙俄军队。不久,李富清在一次战斗中被德军俘虏,直到二月革命爆发、沙皇政府垮台后才被释放。正在他流落异国、无依无靠之际,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妥善安置和启发教育,随后,李富清参加了十月革命,成为“中国支队”的一名游击队员。在别尔哥罗德附近一座小城市的战斗中,李富清和战友们歼敌800余人,活捉白匪军司令,受到上级嘉奖,此后不久,李富清成为列宁的一名中国卫士。
在列宁身边,李富清工作了1年左右。他目睹了伟大导师为世界人民辛勤工作的情景,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也亲身感受到列宁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关怀。
有一次,在漫天风雪中,外出归来的列宁见到李富清和他的战友们,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冷,你们还站在风雪里。快到走廊上去,那儿有暖墙,比较暖和些。”
在日常交谈中,李富清聆听了列宁的教诲:“和过去比较,生活是好了一点,但这还是很不够的。我们现在要建设苏维埃国家,那时候,才可以过美好的生活。”为帮助中国战士学习俄语,列宁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战士们派来了教师、提供了课本。列宁还用俄语询问“您好”“吃饭”“喝茶”等日常用语的中文读写,“他反复念了好几遍,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小本本,记了下来。第二天早晨,列宁同志已经会用中国话跟我们打招呼了:‘您好,同志们!’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您好,列宁同志!’”
有一天,卫士们领到了新皮靴,但李富清和王才两人领的皮靴都大了一点,他们请求管理员给换一换,管理员却说:“我这里又不是皮鞋工厂。”年轻气盛的李富清和王才直接去找列宁“告状”,很快换到了合脚的皮靴。
列宁和中国卫士李富清(中国画)
1919年秋,为响应列宁“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李富清和他的战友们上了前线。离别之际,列宁叮嘱他们:“你们到了前线以后,千万不要以为给我当过卫士就骄傲起来哟,那是非常错误的。”在战场上,李富清勇敢杀敌,4次负伤。1923年被选入军校学习,后曾以军校学员代表身份为列宁守灵。1933年,李富清随撤退入苏的东北义勇军部队来到新疆,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开饭馆谋生。新疆解放后,年过五旬的李富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工程处呼图壁县休养所担任炊事班长。
1957年,十月革命40周年前夕,李富清的传奇经历终于为世人所知。《红旗飘飘》第4辑发表了由时任《建新报》记者李兴沛撰写的关于李富清事迹的报道。此后,他和其他5位十月革命老战士一起,被确定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11月3日,在出发前夕,李富清等6位老战士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在合影时,周恩来执意请李富清等6位老战士坐在中间。6日,李富清等6位老战士与彭德怀等同乘一架专机抵达莫斯科。11月7日,李富清在红场参加阅兵和游行观礼,8日受到宋庆龄接见。9日,李富清拜谒列宁墓时,看着列宁安详静卧的遗容热泪横流:“想起了30多年前跟他老人家在一起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我现在想起他老人家和我谈话时那种和蔼、慈祥、亲切的神态,好像他还活着一样。”10日,在参观列宁中央博物馆后,邓小平亲临看望李富清等6位老战士,和他们亲切握手。
1957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国立大剧院休息室,李富清又迎来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时刻,他那在40年前感受到列宁温暖的双手,终于和毛泽东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李富清在日记中写道:“我记得我被选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团员,临离开新疆时,很多同志向我祝贺,说我这次一定能面见毛主席,能和毛主席握手。现在这个祝愿果然实现了!这是我生平最有意义的一个时刻!”
在苏联期间,李富清除参观访问外,还与老战友重逢叙旧,并于11月17日接受了苏联作家、《中国战士同志》一书作者诺沃格鲁茨基和杜纳耶夫斯基的采访。采访一开始,李富清就深情地说:“只要我活着,我总忘不了在斯莫尔尼宫做警卫的日子。”《中国战士同志》一书在苏联出版后,又于1961年和2019年两次在中国翻译出版。
回国后,李富清被调到新疆建工医院工作。1972年病逝,享年74岁。今天,新疆呼图壁县为他修建了塑像,基座上镌刻着“列宁的中国卫士李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