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自查和行动跟进
2020-07-03王颖
【摘要】家校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合作中,班主任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改变被动应对的工作状态,主动回应家庭关切,系统设计家校互动,激活家长资源,与家长一起建立相关制度,将班级的家校合作工作做出品位、做出高度,真正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共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角色定位;行动原则;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9-0065-03
【作者简介】王颖,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4)德育教研员、家庭教育研究员,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家校合作”这个话题对班主任来说并不陌生,可却是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困惑比较多的方面。笔者以为,家校合作不是简单的见招拆招,而是要从班主任工作出发,教师需要重构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正确定位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规划家校合作的路径,引导家校合作的方向。
一、把握合作的基本原则
家校合作,就是基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家校双方平等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力争形成最大教育合力。这个概念明确了家校合作的两个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平等协作。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前提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一致,这个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基于学生当下问题的解决,更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班主任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依附谁的问题。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另外一方之上,也不需要成为另外一方的附庸,班主任要给予家长足够的尊重,家校间应平等交往。
二、塑造自身专业形象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人物、主心骨,引领着整个班级的精神成长。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呈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班主任要让家长产生信任感,让家长们相信因为你的存在,他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能在班级里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助力班主任开展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家校合作顺利的班级往往是因为家长们给了班主任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而这份尊重和支持来自班主任在家长心中的专业形象。“亲其师,信其道”,对家长亦是如此。
三、主动回应家长关切
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新接手了一个班,因为这个教师工作时间不长,而且是第一次做班主任,家长们强烈要求学校更换班主任。这位年轻教师得知后,主动跟学校提出给自己一个月的试用期,如果一个月后家长们还是坚持要换班主任,那自己就主动退出。这位年轻教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坚持做了一件事:每天细心观察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然后把学生们最生动的表现拍下来放在班级家长群里。在这一个月里,所有家长都感受到了这位班主任的用心,慢慢地接纳了这个班主任,并且跟这个班主任产生了一种很好的互动。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家长们很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得到老师的重视。班主任在与家长互动时可以把对学生的关心带给他们,慢慢把家长带入合作的角色当中,引导家长成为家校合作的主动者。所以,家校双方需要在情感上互相接纳,在行为上相互支持。当然,班主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本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体现。
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有的学生在學校和家庭的表现是不一致的,所以班主任要和家长多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进而找到最好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家长的心头之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家庭状况各有各的复杂性,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影响了学习,如果班主任无故批评和指责会带来消极的后果。班主任不了解实情,有时哪怕是关心也可能会有误伤。所以,班主任需要主动去了解相关情况,真正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内心,给予家长和学生需要的帮助。
四、系统激活家长资源
正如前面讨论之中老师所说,部分家长有这样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班主任只有在孩子表现不好或在学校出了问题时才会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们在思想上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责或埋怨,从而习惯性地拒绝与老师主动沟通。班主任要改变“出了问题找家长”的习惯思维,如同开学初就要选班级干部、选课代表、选组长一样,把家校合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从建班伊始就系统规划,有层次地推进,让家长悟一点、学一点、做一点、评一点,有效激活家长资源,构建家长、教师、学生成长共同体。
一是让家长悟一点。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白问题在哪里,家长的自我觉察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一次家长沙龙上,一个家长很自责地说:“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跟儿子聊天,我只能利用每天早上给儿子做早餐的时间跟他交流。”简单的一席话如同一粒石子抛进了平静的水面,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强烈反思。在后面的分享中,另外一个家长就自我解剖说:“我没帮孩子做早餐,我每天给儿子五块钱买早饭,现在想想有点害怕,我不知道我儿子是不是拿这个钱去买早餐了,还是挪作他用了。”还有一次主题为亲子沟通的活动上,针对一个家庭中存在的亲子关系不和谐的问题,班主任让学生表演了平时家里相处的几个片段,家长在看完表演后马上发现了自己家亲子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沙龙、表演、图片、视频等都可以让家长受到震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有所悟才能有所改变。
二是让家长学一点。班主任指导家长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自己给家长做分享,可以请专家给家长做讲座,也可以给家长提供体验式课堂,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等。同龄的孩子身上会有些共同的问题,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方面很有方法。例如:在一次家长课堂上,班主任让家长们谈谈如何帮助孩子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有家长说,他们家采取的是百分制考核,把孩子每天的行为列出来,做得好就加分,做得不好就要扣分,严格的考核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善;有家长说,他们家是榜样示范法,爸爸每天早上从起床刷牙开始每个环节都给孩子做榜样示范,严格规定时间,慢慢地让孩子跟上他的节奏,经过一个学期这个孩子跟着爸爸养成了一个不拖拉的好习惯。家长们的同伴互助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
三是让家长做一点。班主任可以让家长参与班集体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布置、班级劳动周的设计,请家长提供孩子们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资源,给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机会等;可以请一些有专长的家长做课程指导师,给班级学生开设选修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让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家长做其他家长的指导师,定期分享育儿经验、提供学习工具和任务单等。班主任要把家长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有价值的班级事务、课程建设等方面来,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四是让家长评一点。班级的很多事情需要通过评价反馈来推进,把家长资源引进评价很有价值。班主任可以有选择地开放一些集体性的评价项目让家长参与。例如:班级环境布置得怎样?班级活动做得怎么样?孩子们的课间操表现怎样?学生们的午间秩序怎样?这些可以让家长一起来评一评,增强互动,让家长明白具体的班级情况,提升家长与班级荣辱与共的主人翁意识。当然,后续的相关改进措施也需要家长们一起来参谋和督促。
五、注意自己的行为分寸
对于亲子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只能是关系的润滑剂,不能参与到家庭的矛盾中去,或者在别人家庭矛盾中去占位,需要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帮助亲子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传递正能量,建立互信的关系。
家长来找班主任倾诉,往往会涉及家庭内部的一些问题、矛盾,有些是家庭的隐私,班主任知道了就该帮家长保守隐私,如果处理不当,甚至有违法的可能。
班主任在跟不同的家长交往中,要尊重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不能厚此薄彼。这是广大家长比较关注的焦点,谁都希望被公平地对待。
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可能会听到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换位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家长的情绪和情感进行觉知、把握与理解,并对家长表达尊重。
六、完善相关制度约定
家校双方的行为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如班级群管理,如果没有群规,有人乱用这个平台,会导致麻烦和被动,严重的会难以收拾,甚至引发舆情危机。班主任应结合家委会的意见,通过平等协商做出一些制度性的约定,那么有些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底气得多,一旦发现什么不妥也方便用制度和集体的力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