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规划的大学图书馆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以广东财经大学新图书馆为例*

2020-07-03尹恩山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馆财经大学空间规划

孙 蓓 尹恩山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用户行为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7BTQ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信息的传播、交流和获取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和资源。面对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优势不再,纸质图书借阅率下降,访问率下降等问题,图书馆人纷纷为图书馆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定位。

与此同时,高校为应对内外部生存环境的挑战,进行着一场深刻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高校的一部分,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图书馆也要以此为契机融入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变革之中,为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生活创造条件和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智慧空间等纷纷成为图书馆提供创新服务的主要形式,以支持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强调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人才培养主要是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比如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又与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图书馆从理念、制度、空间、服务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一套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的保障,是迫切而重要的事情。

1 自主学习与图书馆空间的关系研究

自主学习在国外已经出现近一个世纪,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学家就提倡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20世纪90年代,自主学习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随后,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2]。美国著名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Zimmerman)提出,“自主学习是指自主的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3]。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主导因素是学习者自身,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形成一套主动学习的内在机制,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步入社会后的终身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文环境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过程处处受所在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熏陶。物理环境也是主要的敏感因素之一,自主学习者经常需要随机应变地选择或适应自己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之一,其物理空间和人文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还是在环境辅助方面都大有作为。

国外关于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研究表明,鼓励、支持、激发学习是学习空间的基本特征。例如,萨布哈(Shobha)认为图书馆的环境应传达一种鼓励和激发学习的品质、价值和场所感,应有利于学习,并应为用户提供舒适感和安全感[4]。贝内特(Bennett)认为图书馆的社交功能开始被学界重视,各图书馆开始配备以学习为中心的空间服务和设施[5]。特纳(Turner)、韦尔奇(Welch)和雷诺兹(Reynolds)回顾了21世纪前十年高校图书馆信息和学习空间专业术语的演变、学习空间的发展和图书馆的变革,通过文献综述厘清了不同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利用空间提供信息和学习服务[6]。他们认为在学习空间模式下,图书馆应通过提供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灵活的学习空间来更好地促进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共享空间使命的达成。蒙哥马利(Montgomery)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在图书馆中学习行为的改变,了解了学生对多样化空间的需求,包括安静学习空间和讨论空间等[7]。艾莉森(Alison)访谈了2011至2016年间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校园中22个图书馆学习空间项目的参与者后得出结论: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分配了空间来支持四种类型学习活动中的至少一种:协作学习、个人学习、校园同伴辅导和教师临时授课[8]。

国内有部分研究者讨论了学习环境或空间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伍利和袁琳对构建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服务环境进行研究,指出自主学习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指导服务、营造自主学习环境的相关服务和评估学习结果的服务,并认为情境、资源、支持工具、人和服务活动是构成图书馆服务环境的五大要素[9]。王天虹在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构建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研究,探讨高校图书馆对自主学习友好支持的网络学习环境[10]。熊太纯对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创新管理进行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需要科学规划馆藏布局,扩大学习空间[11]。孙何凝以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环境、人和空间利用角度讨论杜克大学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的优质服务,以及在塑造学生学习氛围、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提供的帮助及作用[12]。

以上代表性研究讨论了图书馆空间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但如何从新馆规划全局出发思考各环节设计对于自主学习的支持是更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广东财经大学(以下简称“广财”)新图书馆空间规划实践,从理念、制度、服务、空间、功能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支持服务经验,以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并对高校图书馆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规划产生积极的示范和指引作用。

2 广财新馆支持自主学习的空间规划实践

广财新馆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4年1月封顶,2016年1月投入使用。其物理建筑、空间规划和配套建设历时4年多,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高36米、共8层,融合了“商”的主题又兼具“斗”的外形,被赋于美好的寓意和期望——广财学人和学子“才高八斗”。新馆醒目的外观成为学校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建成的多元化的特色空间也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自主学习场所。

基于多元创新空间,广财新馆建设了一批学习支持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学习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于2016年11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三等奖,“广东财经大学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及成效”于2017年获“广东财经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年来,国内共有200多所高校来新馆考察和交流空间规划经验和学习支持服务,广财新馆在空间规划和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发展对其他高校图书馆产生了积极影响。

2.1 加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的制度设计

200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指出,图书馆是知识共享空间,也是文化共享中心,更是提供创新的舞台[13]。自此之后,图书馆作为场所和空间的价值引起瞩目,国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应该建设怎样的空间展开了思考。2013年,程焕文提出现在和未来图书馆应该担当的主要使命是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14]。2015年,吴建中谈到图书馆的转型时认为未来十年图书馆将成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15]。广财新馆采纳吸收了这些理念,明确了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以保证能够不断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并满足自身当前和未来的发展。

该发展目标和定位被学校写进系列章程和规划当中,例如,《广东财经大学章程》明确了总体发展战略:“学校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服务;增强育人功能,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16]。《广东财经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图书馆五年发展战略:“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图书馆;增强图书馆育人功能,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17]《广东财经大学“十三五”校园文化规划建设》明确了具体发展重点:“建设书香广财,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充分挖掘图书馆等校园文化公共平台的潜力与内涵,利用其公共空间、平台系统、设施设备和文献资源等,结合‘4.23世界阅读日’‘9.28孔子诞辰纪念日’开展年度全校读书活动,不断浓厚校园的阅读氛围。”[18]此外,图书馆又通过配套的《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图书馆文献保障率、知识服务能力、文化育人功能和科学研究水平有大幅提高,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19]。

2.2 发展“导学、助学、促学”服务新思路

在国外,多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将空间发展写入战略规划,并提出空间发展要满足读者需求,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在《发展战略2018—22》(Strategy2018-22)中明确提出要确保空间能满足读者需求[20],伦敦帝国学院图书馆提出要提供世界一流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专业技能和空间[21]。国内大学图书馆对于开展“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空间规划已经达成共识,不少研究和实践已证明其必要性[22]。但如何有针对性地结合各馆的具体需求,在研究、实践方面将此理念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新馆建设前期面向在校生的读者需求调查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迷茫、学习过程中遇到多种困难和学习持续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广财新馆提出空间规划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出“导学、助学、促学”服务的新思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详见图1。

(1)导学服务,即引导学生学习。在新馆规划经典名著导读区、教材循环利用区、创新创业与就业学习区、外语留学学习区、女性阅读学习区、论文写作学习区等,并建设各学科名著导读资源、学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考研、留学、就业创业等)需求资源,系统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自主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导航和指引。

(2)助学服务,即帮助学生学习。依托图书馆这个大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文献资源、物理和虚拟学习空间、人员(指导教师、专业馆员、学习小组、志愿者等)、技术设施、学习氛围和政策等方面的帮助。

(3)促学服务,即促进学生学习。为激活空间规划成果,还需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迫切需求,建设系列学习项目,制订相适应的学习计划,组织交流活动,展示学习成果,保持其自主学习的有序性和持续力。

2.3 引导学生的多元化学习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新馆总体上设置了安静学习区、协作交流学习区和休闲区。安静学习区有自修室、二至六楼藏借阅一体化学习区,适合个人安静学习。协作交流学习区有经典名著导读区、教材循环利用区、展览区、专题学习区、数字化学习区、移动阅读体验区、研讨室、视听室、多功能培训室、读书沙龙区等,适合团队或群体交流、协作、分享、互助式学习。休闲区有休闲庭院和发呆区,可饮水、可电话、可发呆。

图1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导学、助学、促学服务系统[23]

基于这些空间,广财新图书馆策划实施了系列学习支持活动和项目,以激活空间规划成果,引导学生的多元化学习:(1)在经典名著导读区开展经典名著导读项目,引导学生读经典、品经典、悟经典;(2)在教材循环利用区开展教材捐赠活动,节约学生学习成本,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践行绿色环保理念;(3)在展览区与校艺术学院和宣传部等部门合作办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4)在专题学习区与学校各人才培养单位合作共建专题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加强创新创业与就业学习、留学外语学习、论文写作学习等;(5)在数字化学习区和移动阅读体验区配备电脑、平板和kindle等设备,引导学生开展数字化、移动式阅读;(6)在研讨室开展讨论和协作式学习活动,推动朋辈学习;(7)在视听室定期举办影音欣赏沙龙,结合阅读书目推荐,引导学生关注相关主题;(8)在多功能培训室为全校师生开展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培训和讲座;(9)在读书沙龙区开展阅读体验分享活动,由教师、学长、校友等带领学生体验阅读,感悟人生。

2.4 促进人与空间的有效互动

新馆不再强调安静,而是动静结合,因为研讨、交流、互动、分享才是最有效且有价值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这些功能才是图书馆立于信息化社会而不被取代的核心价值所在。为此新馆增设了更多的交流和研讨空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比如在七楼和八楼设置了26间大小规格不一的研讨室,最大的研讨室可容纳8—30人,最小的研讨室可容纳3—7人。研讨室还相应地配备70寸、46寸、40寸等规格不一的液晶电视机和无线多媒体分享器,可实现笔记本、手机等移动设备与电视机同屏显示。研讨室不允许个人和集体自习使用,只允许讨论使用,因此在申请时需提交研讨方案,否则不予通过。

研讨室发挥的引导讨论式学习的成效已经突显。统计发现,2016—2018年间,图书馆26间研讨室月均使用量为740多次,年度使用人次达6万[24];用户使用研讨室的目的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包括小组课程讨论、竞赛准备演练、学生社团活动、小型读书会、毕业论文设计讨论、创业小组讨论、面试模拟、外语口语练习等。

除了空间规划,广财新馆在家具配套设置上也体现出“动”的特点,比如为专题学习区配备了可拼接组合的工作台,方便小组讨论学习。在导引标识中也融入了“动”的要素,比如取代传统的“静”字指示牌,而在专题学习区设置了“低于50分贝”的标识牌,意味着读者可以在此区域内低声讨论。

2.5 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广财新馆在空间规划建设中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比如新馆空间规划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遵循“学习空间优于图书空间”的要求,即书为人让空间。如将读者区和图书区面积比例规划为2∶1,直接效果是各类读者座位数达到4000多个,座位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约为1∶4,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如此,“以人为本”更多地体现在细节方面,比如给阅读桌配备近光源台灯和USB充电接口,桌椅符合人体功学设计,WIFI全馆覆盖并同时满足4000个移动设备使用不掉线,数字化学习区提供双屏电脑供有设计需求的学生使用以及自助还书、自助打印复印、自助刷卡上机、自助研讨室预约等自助便捷服务。

3 基于空间规划的图书馆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经验总结

图书馆空间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空间,而应该超越空间,从全局着眼,空间、机构、团队、机制、制度等合力保障才能将空间规划激活,实现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的延续。

3.1 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运作学习项目,激活空间规划成果

朱强和别立谦指出,图书馆的转型最根本是人的转型,首先转变观念,然后根据新业务发展的要求开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置[25]。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广财新图书馆将之前的信息咨询部拆分为学习中心和学科服务部,成立专门的学习中心业务部门,面向学生服务,管理和运作学习项目,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至此,新馆在空间上有学习中心区域,在业务部门中也有相应的学习中心服务部门,学习中心配备8名工作人员,专门利用新馆的学习空间、设备、资源,组织和策划相应的学习活动,激活空间规划成果。

3.2 构建学习支持团队,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空间、设备、资源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空间、设备、资源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广财新馆主导构建了一支由馆员、教师、校友及学生组成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馆员引导帮助推动学习项目,教师与校友参与指导,图书馆学生工作委员会、志愿者、图书馆推广专员等进行自我适应、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为了让这支队伍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广财新馆建立了相关制度。(1)图书馆学生工作委员会制度。图书馆学生工作委员会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及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2)图书馆推广专员制度。图书馆推广专员深入到每个班级,推广图书馆的空间、活动、资源与服务;(3)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负责组织教材的循环利用并参与空间的协助管理;(4)兴趣小组和团队。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围绕着兴趣主题,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适应的方式,在图书馆学习空间开展同辈之间的相互学习。

3.3 促使学校各部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共建图书馆文化空间品牌

广财新馆通过与学校人才培养部门和教学单位的优势互补,合作创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内协同育人新平台和图书馆文化空间的新品牌,发挥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学习空间、技术设施、师生聚集、学习氛围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导学、助学、促学服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例如,与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等共建品牌学习项目:与人文传播学院共建书院和写作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学院共办文化艺术类展览,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共建国际化教育交流体验中心,开展海外留学分享活动;与学生社团共同开展学习和阅读分享活动。

3.4 建立制度化保障,强化图书馆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定位

在学校层面,把图书馆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建设三大中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纳入到各项规章和规划当中,如《广东财经大学章程》《广东财经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广东财经大学“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等。同时,完成适应新馆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的修改和制订工作,如《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在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同时,保障新馆空间和设施的高效规范利用、服务的有序开展。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支持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图书馆空间规划要围绕这个核心诉求确定发展目标和定位,创新服务发展新思路,实现图书馆空间激发、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的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和研讨,并建设支持学习服务的运作团队,推动制度化建设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猜你喜欢

新馆财经大学空间规划
深圳科技馆新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