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实习教学中运用的效果评估
2020-07-03严会荣许多红黄海霞
严会荣, 许多红,黄海霞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2.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康复治疗学涵盖知识面广,要求治疗师必须掌握基础的解剖知识,生理,生化,病理知识[1]。 除此以外还要对内外妇儿的常见疾,多发病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判断病情,降低操作风险。 康复治疗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实践就特别重要[2]。 过去,康复治疗师实习多是传统的带教模式,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很被动,教师讲的多是基础知识但临床的案例,实用技术,医患沟通技巧等讲的很少。 学生很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缺乏积极行。 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问题为核心,学生通过分组进行问题分析、讨论,主动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深挖,在此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了即使一个简单的操作,要想做好也必须掌握要领,体会医患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学习印象深刻,效果好。 该研究在康复治疗师实习生指导中采用PBL 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LBL)形成对比,评价PBL 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实习中的应用效果,以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为研究段,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脑卒中康复实习生60 名。 其中, 男24 名,女36 名,年龄20 ~23 岁,平均年龄为(21.4±1.5)岁,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习时间10个月。 两组均由经正规实习培训、主管以上的治疗师带教和指导,两组学生入科时年龄,性别、入科考试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教学方法
两组实习生均由主管治疗师进行带教,5 人/组,实习时间10 个月。
表1 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男/女年龄[(images/BZ_8_880_2767_900_2810.png±s),岁]考试成绩[(images/BZ_8_880_2767_900_2810.png±s),分]试验组(n=30)对照组(n=30)χ2 值/t 值P 值13/17 10/20 3.131>0.05 21.10±0.66 21.07±0.55 2.109>0.05 89.64±1.67 85.21±2.15 3.891>0.05
(1) 对照组 带教教师每周进行一个小专题讲座,讲授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及目标,完成康复治疗,每月进行一次测评。
(2) 实验组 具体如下:①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功能障碍特点、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的整体流程, 提出相关的问题, 如脑出血与脊髓损伤在临床中的发病特点有什么不同?有那些并发症?如何处理?各病种需要什么康复评定量表? 治疗过程中需要用什么治疗方法? 为什么要用不同方案。 ②实习生根据预留的问题,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尽快熟悉各病种的康复治疗原则。 ③将实习生按5 人分组讨论,根据带教教师的安排,实习生轮流回答预留的问题,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带教教师根据实际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发言,对康复诊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详尽讲解, 使实习生尽快进入临床工作状态。 ④实习生严格按照康复原则的要求,在带教教师的亲自示教和指导下,参与到康复治疗的过程之中,对治疗中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评估和制订康复计划,体验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1.3 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知识:①进行病例分析汇报。 ②专业基础操作:康复治疗技术。 ③典型病例辩论赛。 (2)问卷调查:自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主动性、医患沟通技巧、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教学评价。
(1)评判标准:①出题进行闭卷考核以分数为准。①操作考核,教师出题,学生抽签答题,有详细的要点给分标准。 ③向学生发放问卷,说明调查的目的与意义,采取匿名形式,问卷完成后现场回收。④问卷共10个问题,每项指标10 分,总分100 分。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授课前比较选择相应选项填写, 总分<60 分为差,60~80 分为良,>80 分为优,分值越高,教学满意度越高。
(2)观察指标两组实习生在实习中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40 分,操作60 分,总分100 分;另外,发放该院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实习生和带教教师对PBL 教学法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均由SPSS 17.0 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两组[n(%)]比较采用FisherZ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在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能力、操作技能3项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 综合成绩实验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45.6±2.4 37.2±3.7 5.894<0.05 49.2±4.6 42.6±2.1 6.343<0.05 94.8±3.5 79.8±5.4 7.098<0.05
2.2 两种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习中期
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 份,回收60 份,回收率100%。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考核成绩,PBL 教学法更能激发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体会到医患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扩展了知识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评价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分别发放教师问卷各20份,回收20 份,回收率为100%;试验组带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实习生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带教老师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2018 年统计我国有8 500 万残疾人, 有1.4 亿老年人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人群对康复的需求也逐年增高。 而康复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涉及基础学科、临床各相关学科及康复医学专科知识。 因此在临床实践活动中, 需要临床医生既要针对患者疾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作全面了解[3],又要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4]。 传统教学法虽然能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康复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生缺乏兴趣,无学习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分不清哪些是重点,要求掌握的,那些是一般了解的,知识不能形成体系。 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钻研,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灵活变通,操作刻板,做不到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从该课题对实习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中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机械性的被动学习。
PBL 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5]。 在教学中教师每周给学生一个小专题或病例,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专题和病例,教师进行点评,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小组进行总结,教师不参与讨论,只指导作用。 此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临床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康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