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2020-07-03王国芳沈毓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2嘉兴教育学院浙江嘉兴314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队伍

王国芳 沈毓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 310012;嘉兴教育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而思政课教研员可以说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师。为更好地了解普通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现状,推进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建设,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概况

我们以自己设计的“普通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现状调查表”为工具,通过网络问卷,从队伍结构、读写现状、听课和上课情况、课程引领力、教研工作状态、学科影响力、培训(进修)情况等不同维度,对当前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进行了调查。自2020 年3 月10 日始至3 月14 日止,本次调查共收到问卷323 份,分布在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浙江、江苏、重庆等15 个省、市、自治区为问卷主要来源地(见图1)。从问卷所属单位看,来自省级教研部门的有26 份、占比8.05%,市级教研部门128 份、占比39.63%,县(市、区)级教研部门169 份、占比52.32%;按统编新教材使用情况看,来自于2019 年秋季启用新教材的地区有96 份、占比29.72%,来自将于2020 年秋季启用统编新教材的地区有166 份、占比51.39%,来自将于2021年秋季启用新教材的地区有61份、占比18.89%。总体而言,本次调查问卷虽然样本数量不大,但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图1 问卷来源省份分布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下面从七个方面,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与分析。

1.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的结构

按性别结构看,女性占42.72%,男性占57.28%。按职称结构看,拥有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的分别占10.53%、71.21%和16.41%,另有1.85%的教研员为初级职称。按年龄结构看,50—60周岁的占47.99%,40—49周岁的占38.39%,30—39 周岁的占11.46%,未满30周岁的占2.16%;担任教研员前,在学校教学一线任教20 年及以上的占31.89%,任教15—19 年的占22.6%,任教10—14 年的占29.1%,任教9年及以下的占14.24%,另有2.17%的人没有一线任教经历。从专、兼职情况看,兼职教研员有83 位,占25.7%;且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兼职工作繁多(见图2)。另外,特级教师占比8.98%,还有50.46%的教研员有申报特级教师的经历或意向;71.21%的教研员有市级及以上优质课参赛经历。

图2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兼职工作情况

上述数据表明,高中思政课教研员中男、女比例大体相当,性别结构相对合理;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有申报特级教师经历或意向、有优质课参赛经历的教研员占比大,说明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教学经验丰富、进取心强、整体素质较高;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年龄结构总体比较合理,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一些省份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基本上都是从一线教师中选拔而来,其中一半以上的教研员在一线任教15年及以上,这说明教研员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自然“生成”的,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缺少有效的教研员培养、形成机制;兼职教研员占比大,会使教研员工作的专业性受到影响,教研员兼职工作多,则会造成他们工作精力分散,制约教研工作效能提升。这在后面表6的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杂务工作太多,影响教研工作”已成为高中思政课教研员最为苦恼的问题。

2.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阅读和写作现状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和《思想政治课研究》4本学科专业杂志中,订阅1本的占23.23%,订阅2 本的占43.03%,订阅3 本及以上的占27.55%,另有6.19%的人没有订阅;对《半月谈》《时事报告》《求是》《瞭望》等时政类杂志,订阅1 种的占33.44%,订阅2 种的占30.96%,订阅3 种及以上的占15.48%,没有订阅的占20.12%。每年读书2 本或以下的占17.03%,每年读书3—6 本的占54.8%,每年读书7本及以上的占28.17%。近五年中,26.32%的高中思政课教研员没有发表过教研论文(见图3);近五年中,撰写规范的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创新案例1—3 篇的占41.18%、4—6 篇的占22.29%、7 篇及以上的占21.05%,另有15.48%的人没撰写过相关案例。

图3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近五年教研论文发表情况

上述数据表明,没订阅或者只订阅1本专业学科杂志的比例近30%,这对于把握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深化课改的前沿研究成果,非常不利;众多的时政类杂志中,只订1 本的占比超过30%,甚至1 本没订的占比也超过了20%,这对思政课教研员了解时政、把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每年读书在6本及以下的占比超过七成,这对作为研究人员、特别是作为对“视野要广”的思政课教研员,显然是不够的。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写作意识、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同样令人担忧:近五年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教研员没有论文发表,超过四分之三的教研员平均每年发表论文不到1篇;超过20%的教研员没有撰写过规范的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创新案例,写过1—3篇的也只有40%略多一些。这对区域教研氛围的营造、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3.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听课和上课情况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自主安排下校听课(不包括优质课评比、单位集中调研、各类教研活动的听课)的数量,每年在41 节及以上的占40.56%,31—40节的占11.45%,21—30节的占13.62%,10—20节的占24.15%,10节以下的占10.22%;自主安排下校听课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了解课堂现状、指导学科教学”“掌握高考(学考、选考)复习情况、提高备考实效”和“掌握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见表1)。

表1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自主安排下校听课的目的

近五年中执教下水课情况:1—5 节(即平均每年在1节及以下)的占36.22%,6—10节的占13.31%,11—15 节的占7.12%,16 节及以上的占10.22%,另33.13%的教研员近五年中没有上过下水课;关于执教下水课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探索课堂创新”“给年轻教师作示范”和“完成教研室规定的任务”(见表2)。

表2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执教下水课的目的

上述数据表明,高中思政课教研员自主安排听课情况较为理想;但上课情况不容乐观,近五年中,没有上过下水课的占近三成,每年不到1节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教研员如果长期没有课堂教学实践,肯定会影响其对学科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听课和上课的目的更多还停留在课堂教学、备考复习和教师成长等传统因素方面,而服务课题(项目)研究、确定活动主题、传播推广研究成果等还没有很好地进入教研员上课听课的视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自己的职责、任务的定位有待更新。

4.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课程引领力

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学习,26.32%的教研员自评“深入研究,较好地领会了新课标的精神”,47.68%的教研员自评“全面阅读,整体上把握了新课标的内容”,21.98%的教研员自评“大致浏览,对新课标精神有了初步印象”,而4.02%的教研员仅“部分选读,针对性学习了新课标的重点”;对新课标的实施,25.08%的教研员认为“充满信心,期待新课标的实施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方向和路径”,60.68%的教研员认为“有信心,新课标的实施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确实能改变目前思政课的困境”,13.31%的教研员认为“不太有信心,新课标的实施对改变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意义不大”,认为“完全没有信心”的占比不到1%。近五年中,82.35%的人没有开发过省级精品(推荐)课程,70.9%的人没有开发过市级精品(推荐)课程,73.99%的人没有开发过县(市、区)级精品(推荐)课程。作为教研员,认为自己对区域内高中思政课教师影响和引领作用最大的,课程建设排在五个选项的最后(见表3)。

表3 对区域内教师的影响和引领作用

从数据可以看出,超过85%的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新课标的实施有较强的信心,说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和要求得到了广大教研员的认同,这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有利条件;但从内容把握来看,只有26.32%的教研员认为自己“深入研究,较好地领会了新课标的精神”,对已经接受过培训且也应该组织过教师的新课标培训、肩负着指导新课标实施的教研员来说,这个比例显然低了一些。从选修课程开发来看,教研员没开发过省、市、县级精品(推荐)课程的比例之高,有些超乎想象。如此现状,又如何对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进行有效的指导?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教师课程引领力的不足,在他们的自我评价中也得到了印证。

5.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教研工作状态

在日常教研工作中,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关注的重点,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教学改进(59.44%)、教师培养(56.97%)和学生成长(48.92%)。在对教研工作计划性的描述中,对“有学科教研工作的五年规划,并分解到每年的教研计划之中加以落实”“有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在执行中适时调整”“有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在执行中适时调整”三项内容,教研员选择“符合”选项的比例分别是27.55%、58.51% 和62.23%。从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看,对“每次教研活动都设定有清晰的目标,明确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达到的目的”“每次教研活动都制定有周密的活动方案,包括任务的分解、工作的分工、步骤的落实等”“每次教研活动都能按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实际及时进行调整”“每次活动之后,及时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并有从计划到总结的完整档案”四个维度的“符合”率,依次为63.47%、60.06%、56.35% 和38.7%。另外,教研员对工作状态的描述中,“对教研工作很执着,能为工作投入很多业余时间”的不同状态排序与另两项略有不同(见表4)。

表4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工作状态描述的相符情况

上述数据表明,高中思政课教研员日常教研工作关注的重点高度集中在教学改进、教师培养和学生成长三个方面,对新课程、新课堂等的研究明显滞后。从教研工作的计划性来看,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中长期的工作考虑相对欠缺,五年规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不乐观,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相对较好。从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看,对教研活动的目标设定、方案制订、活动展开和总结反思等四个主要环节的重视程度逐次下降,这一方面反映了思政课教研员对教研活动的整体把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教研员在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可能存在为活动而活动、忽视活动效果的“任务型”倾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对教研工作很负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的“符合”率高,而“对教研工作很执着,能为工作投入很多业余时间”的“符合”率则低于“基本符合”率的原因了。

6.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学科影响力

对应邀到自己所在区域外开课、作讲座的情况,认为“很多”的占7.12%,“较多”的占21.98%,“偶尔有”的占47.68%,“没有”的占23.22%。外出讲座的主题中,“备考复习研讨”占54.44%,“课堂教学艺术”占47.98%,“课程改革深化”占31.85%,“教育科研策略”占15.32%,“队伍建设探索”占10.08%,其他类占8.06%;交叉分析显示,外出讲座的主题,省、市、县不同层级的教研员有明显区别(见表5)。“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主要源于”的选项选择中,“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占76.78%,“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占42.41%,“其他教师经验的提炼”占36.53%,“书籍报刊的学习感悟”占31.89%,“其他”占4.02%。

表5 不同层级教研员外出讲座的主题

应邀到自己所在区域外开课、作讲座的情况,可以作为衡量教研员学科影响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中,学科影响力很大或者较大的并不多,占比才近30%。外出讲座的主题,可以看出教研员学科影响力的具体方面。总体而言,教研员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备考复习指导、课堂教学艺术和课程改革深化三个方面,但不同层级教研员的影响力在具体内容上还是有差别的,县、市级教研员影响最大的体现在备考复习、课堂教学层面,且县一级教研员明显更关注考试;省级教研员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影响力明显更高,这也反映了不同层级教研员的研究视野、工作重心和面临的压力不同。

7.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培训(进修)情况

近五年中,高中思政课教研员没有接受过教研员专业培训(进修)(不包括一般性的教师培训)的占29.41%,只接受过一次教研员专业培训(进修)的占21.36%;对没有参加过教研员专业培训(进修)的原因,90.5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没有合适的培训”,仅有9.4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培训机会但没有选择参加培训”。对“您在工作中感到最苦恼的是”的回答,选择“专业培训缺乏,教研能力受限”占比60.37%,高居所有选项的第二位(见表6)。

表6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在工作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

上述数据说明,针对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有效培训缺乏。超过半数的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在近五年中,没有接受过或者只接受过一次专业的教研员培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是教研员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可以参加。缺乏高质量、专业性的培训,已经成为制约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切身感受。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研快速转型的当下,这种局面亟须改变。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各方引起重视、合力加以解决。

1.完善配备,优化队伍结构

完善教研员的配备是推进教研员队伍建设的源头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力解决。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把“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研队伍建设”单列一条,强调要“加大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选拔思政课教研员的力度,配齐建强中小学思政课教研队伍”;《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专门就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强调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有条件的地方应分学段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优化教研队伍年龄结构,及时遴选优秀年轻教师充实教研队伍,保持教研队伍充满活力”。方针已定,政策已明,相信只要政府有关部门把这些方针、政策落实好,构建起有序有效的优秀教研员形成机制,逐步增强教研员岗位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老化、兼职教研员多、教研员兼职工作杂等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直至解决。

2.加强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教研员往往是从优秀一线教师中选拔而来,但优秀教师并不会自然成为优秀教研员,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的职后培训。针对目前教研员培训的薄弱现状,首先有关部门要加以重视,从制度、财力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教研员培训的保障力度。同时,教研机构、相关高校以及专业的教师培训机构,要根据教研员岗位的专业要求,设计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具体而言,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培训内容,既要突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专业要求,又要着眼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感、教育观念、教研能力、职业道德等教研员的一般专业标准;二是丰富培训类型,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结合、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结合、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结合;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改变专家台上讲、教研员台下听的单纯讲授模式,更多采用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强的培训方式,做到多种方式灵活结合,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更好地推动高中思政课教研员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3.拓展视野,履行全面职责

在高考压力之下,不少基层教研员的教研工作也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在转,有的甚至把自己变成了“考研员”,最后教研工作的视野都落在了能不能提高考试的分数上。教研员的职责,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更不是只有备考指导。《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教研任务的定位是“四个服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作为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只有跳出考试看考试,才能准确把握考试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只有跳出学科看学科,才能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引领学科发展,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准确把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真正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高中思政课教研员拓展视野,把自己从教和考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立足课堂,投身课改,读懂时代、读懂教师、读懂学生,融通实践与理论、融通学科与政策、融通课程与课堂,履行好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全面职责。

4.注重研修,学会自我赋能

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必须注重自我研修,学会自我赋能。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把“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作为学生的关键能力,为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自我研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首先,作为教研员,要注重阅读,提升“输入”能力,既要读无字之书,包括阅读课堂、阅读社会、阅读世界,又要读有字之书,包括学科阅读、教育阅读、其他阅读;既要有战略性阅读,也要有战术性阅读。广泛的阅读“输入”才能为高质量的“加工”提供材料。其次,要注重思考,提升“加工”能力,在思维层面创造自己的“思想产品”。为此,就要进行有根据、有逻辑、有深度的思考,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高质量的“输出”奠定基础。再次,要注重表达,提升“输出”能力,既注重口头输出,又强调书面输出。针对并不令人满意的阅读和写作现状,需要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重视阅读、思考和写作三篇文章,不断地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赋能,更好地履行教研职责。

5.勇于创新,提高工作实效

教研工作需要创新,但一切创新的基础是落实常规、做精常规工作。如,深入课堂是对教研员的基本要求,最深入的方式便是上课,但不少教研员不上下水课、长时间远离讲台,而不觉得有问题;教研工作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科学规划和计划、认真落实、及时评估计划实施的效果,对教研员来说,也应该是工作常规,但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工作计划特别是中长期工作规划,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教研员的一项基本工作,但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对活动目标设定、方案制订、活动展开和总结反思等各个主要环节的用心用力有待改进;等等。正是在这种种的不经意间,不少高中思政课教研员的工作效果被打了折扣,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教研工作,说专业很专业,说简单也很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高中思政课教研员而言,把常规做到极致,也是创新。但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跟上深化课改步伐,思政教研工作光靠做精常规是不够的。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必须主动作为、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灵活运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特别要强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作业设计、考试评价改革等关键环节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实施,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地。

高中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政府相关部门强有力的保障,有教研和培训机构强有力的研训支撑,有教研员深沉的教研情怀和不懈的教育追求,相信高中思政课教研员一定能带领广大思政课教师,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征途上追梦前行。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