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指末节IshikawaⅠ区离断再植17例

2020-07-03董洪先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危象断指指腹

董洪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四川 宜宾 644000)

小儿天性活泼,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重,手是接触外界的重要器官,由于小儿缺乏生活常识及防御能力,随着家庭机械电器的增加,小儿手指离断的发生率大为增加。随着我国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小儿手指离断再植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小儿末节IshikawaⅠ区以远手指离断(即甲根部以远离断)仍是显微外科处理的难题之一。2013-2018年我科共收治小儿末节IshikawaⅠ区手指离断11例17指,再植术后成活16指,术后经1~5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例17指,男7例,女4例;年龄11个月~3岁,平均2.2岁。其中拇指3指,示指6指,中指5指,环指3指。受伤原因:锐器切割伤11指,机器皮带绞伤5指,摩托车链条绞伤1指,均自末节甲根部以远(IshikawaⅠ区)离断。受伤至就诊时间0.5~6.0 h,平均 3.6 h。

1.2 手术方法

首先行断指清创,肥皂水刷洗后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浸泡于1∶2碘伏生理盐水溶液中5 min。绞伤的手指,在显微镜下,以15号小圆刀锐性切除挫伤的皮肤软组织0.1~0.2 mm,刮除污染的骨质并修剪整齐,尽量少甚至不短缩指骨。指骨断端修剪整齐后,断端对齐,以1.5 mm克氏针分别扩大远近端髓腔,再用0.8 mm克氏针穿髓腔固定,尽量不穿透指间关节面。显微镜下修剪指动脉远近端挫伤外膜及血管,直至血管无挫伤,精确吻合血管。吻合动脉的选择:小儿末节甲根部以远手指离断,远侧端仅有掌侧指中间动脉管径0.1~0.2 mm,可行吻合;远端手指两侧固有动脉管径极细,无法吻合;指中间动脉可与近端优势指动脉吻合。吻合静脉时,指背为指甲及甲床,无可吻合静脉,需仔细探查指腹侧皮下静脉,一般能找到1~2根管径大于0.1 mm的皮下静脉,特别是拇指较易找到,行静脉端端吻合。若指腹侧未找到可吻合的皮下静脉,可于指甲两旁的甲皱襞内探查,此处有一管径约0.2 mm的皮下静脉,位置较表浅,可行吻合。缝合皮肤前,于离断的远侧端,避开吻合的血管,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0 mm,此处不缝合,以减少手指肿胀后的静脉张力。术中常规拔除指甲,以利于甲床渗血。

1.3 术后处理

前臂吊带保持患肢于肘关节休息位,抬高至胸部以上;采取侧灯保暖、预防感染、解痉等对症治疗;并根据有无血管危象,加用抗凝或溶栓药物。

2 结果

本组再植17指,其中2指出现动脉危象,经局部注射罂粟碱及利多卡因后缓解。5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抗凝、溶栓药物使用,及加用小切口放血后,仍有1指坏死,最终成活16指。术后随访1~5年,再植手指指腹饱满,指甲生长,外观满意,手指感觉恢复良好。根据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2指,良4指(图1-3)。

图1-3 小儿拇指末节IshikawaⅠ区离断再植术前及术后

3 讨论

3.1 小儿手指末节IshikawaⅠ区离断的特点

小儿末节手指离断,家属对再植术后手指的外观及功能要求较高,再植愿望强烈,但小儿手指纤细,指尖组织量少,血管神经直径细小,清创时需在显微镜下进行,避免切除较多的健康组织,并尽量保留血管神经长度,甲根部以远离断(IshikawaⅠ区)再植,难度在于血管的处理[1]。两侧指固有动脉沿指深屈肌腱的腱鞘两侧向远端行走,在指深屈肌腱止点以远吻合后形成远侧掌横弓,约在甲半月水平发出3~5条终末支,终末支的外径为0.1~0.3 mm,可供再植吻合。手指固有动脉在甲根部时,汇合成半环状指动脉弓,远端发出3~5支动脉支。术中探查表明动脉弓的中央分支较为粗大且恒定,是动脉吻合的首选;另两条分支位于动脉弓的内外两侧转角处,较细。大部分动脉均较细小,无吻合条件。仅指中间动脉管径0.1~0.2 mm,可与近端动脉行端端吻合。指中间动脉位置较深,紧贴指骨掌侧面[2],周围无指神经伴行,需显微镜下仔细探查,管壁较手指固有动脉薄,血管弹性尚可,可予11/0血管线在显微镜放大15~20倍下行吻合4~6针[3]。指掌侧浅静脉位于真皮下层与皮下脂肪层之间,呈网状分布,向近端逐渐汇合于指腹中央或两侧。末节指背静脉起于指甲两旁,经甲襞走向近侧,在甲根以近汇成末端静脉。因此仅两侧甲皱襞内各有一较粗大的静脉,管径约0.2 mm,可供吻合[4-5],但此静脉管壁菲薄,紧贴皮下,远端较短,不可过多清创,吻合时可切除静脉周围部分软组织,以减少术后肿胀引起的压迫。同时由于甲根部以远掌侧静脉较少,且管径约0.1 mm,与近端动脉管径差距较大,无法行静脉动脉化。寻找掌侧静脉时需注意仔细探查,掌侧静脉多位于指腹两侧,位于皮肤和皮下脂肪层之间,位置较浅,且分支较多[6],特别是拇指甲根部以远,一般能找到可吻合的掌侧静脉。而对于未找到合适的可吻合掌侧静脉及甲床旁静脉时,可予以扩大髓腔回流等技术[7-8]。本组中有3例甲粗隆处离断患指未找到可吻合的静脉,仅应用扩大髓腔回流+拔甲渗血处理,断指。

3.2 小儿手指末节IshikawaⅠ区离断再植的适应证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能够挑战更有难度的断指再植,对于以往不能再植的小儿末节IshikawaⅠ区离断,现在也能行再植术,但对于手术的适应证,仍有较严格的选择。一般断指再植手术中,对于挤轧伤或断端挫伤较重者可适当短缩,而末节离断伤则很少有彻底清创的可能性。再植组织为含有大量毛细血管的指腹,除完全锐性切割伤外,其余损伤指腹均有或多或少的挫伤。指腹挫伤导致毛细血管网破坏,吻合动脉后组织供血尚可满足,而组织灌注后的血液则几乎不可能汇集而回流到静脉主干。因此小儿末节甲根部以远离断,指腹挫伤严重者,成活概率较低[9]。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需更加严格。根据临床实践,我们的经验是:⑴断指皮肤与动脉缺损,其他条件均好,按常规再植;⑵断指动脉缺损,软组织损伤局限,无多段损伤,可再植;⑶如软组织损伤严重或多段损伤,断指远端皮肤广泛皮下瘀血,不宜再植;⑷以上判断不能确定时,可行动脉灌注,如动静脉均通畅者,可考虑再植,否则就放弃再植[10]。

3.3 断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处理

小儿末节断指的成活与否,术后的观察与及时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11]。我们的经验是:⑴体位:将患儿置于舒适安静的温暖环境,可予以小儿较喜欢的电视或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将患肢用前臂吊带固定肘关节于稍屈曲保护位,避免患儿撕扯敷料及患指,同时保留一定的肢体活动范围,患儿对此接受度较高;⑵小儿受伤后多因疼痛、惊恐而哭闹不止,易造成小动脉的痉挛,引起再植手指的缺血,导致再植失败。积极处理疼痛,减少5-羟色胺释放导致的血管痉挛[12],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以减轻患儿的疼痛;较多作者推荐应用冬眠疗法或亚冬眠疗法;⑶根据我们的观察,小儿哭闹时虽然手指动脉痉挛,但血压会升高,形成冲击血流,及时地应用解痉药物,指动脉不易形成血栓。常规应用罂粟碱肌注或烟酸缓慢静滴以缓解血管痉挛[13],同时观察有动脉危象形成,如再植手指呈苍白或色泽暗淡、毛细血管反应超过2 s、压迫指腹无弹性或干瘪时,于吻合口局部应用罂粟碱+利多卡因,能有效缓解动脉痉挛。同时快速挤压吻合口近端至远端,能将微小的动脉血栓自吻合口排出,改善动脉危象;⑷静脉危象的处理,再植手指肿胀、缝合张力大,导致再植手指出现静脉危象。观察手指出现颜色青紫、扪及指腹张力较高、皮纹消失、有局部水疱形成时,可及时拆除肿胀处缝线解除压迫,并刺破水疱,行指腹按压挤捏。若静脉吻合处拆线后暴露于空气中,可予小油纱覆盖。3岁以下患儿静脉应用尿激酶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需慎重,易增大脏器出血风险,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及用法。如卡压解除后静脉危象仍未改善,可予小切口切开指尖真皮层,每小时予肝素盐水纱球擦拭切开处,行放血疗法[14]。同时监测失血量,若出血较多,可予以输血治疗,保证血容量充足,避免末梢血管缺血。

3.4 失败病例的总结

本组有1例再植失败,为摩托车链条绞伤,手指指腹挫伤重,未找到可吻合的掌侧静脉,予以吻合指背甲床旁静脉。术后挫伤处肿胀明显,吻合静脉卡压后栓塞,出现静脉危象,再行放血疗法已无法缓解,最终坏死。该病例在适应证上把握不严格,挫伤重的患指术后静脉危象风险极大,术中应先行动脉灌注,若动静脉通畅,可吻合静脉,否则即选用扩大髓腔+拔甲渗血,术后若观察手指颜色较深或张力较高,应及时加用放血疗法。

3.5 术后康复治疗

小儿自体机能代偿性强,断指成活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可较好地恢复再植手指的外观及功能。术后1周以内,可行健侧肢体的主被动活动。1周后,患侧肢体行轻微主动活动及小范围缓慢被动活动。2周后逐渐加大活动范围,4周后复查X线片,无骨折分离即可拔除克氏针,鼓励患儿多用患指行对指对掌活动。指神经恢复缓慢,再植手指感觉差,需避免冻伤、烫伤等二次损害。经积极康复治疗,本组患儿长期随访,再植手指外观满意,指甲生长,指腹饱满,指间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再植手指长度较健侧手指无明显短缩。

猜你喜欢

危象断指指腹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受不得凉
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警惕甲亢发威可致命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焕“发”光彩
改良Moberg岛状皮瓣修复远节指腹缺损
《断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