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工作中的应用

2020-07-02张千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冲击波腰痛特异性

张千龙

(潍坊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山东潍坊 261000)

体外冲击波属于微创疗法,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骨骼肌肉疾病治疗中[1]。 体外冲击波介于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新颖的非侵入性疗法, 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突出[2]。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于腰部软组织,现阶段临床中并无特效手段能够明确其组织病理学结构实际变化状况,也无有效指标判断其病因,加之病情复杂、多变,不同时期所用的治疗手段作用也各有不同[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显著效果备受临床青睐[4]。故而该文此于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 以该院接收的90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观察主体,着重探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为90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 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均通过MRI 或CT诊断予以确定;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已经签署过同意书;各项体征稳定,可正常交流,依从性良好。 排除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感染或骨折所致的非特异性腰痛、依从性欠佳、病变部位皮肤感染或破损、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既往癫痫病史、根性疼痛综合征、椎间盘突出、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施行对照研究,其中一组予以热磁仪疗法并纳入常规组;另一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并纳入研究组。 每个组45 例。 研究组包括24 例男性和21 例女性, 年龄25~69 岁, 平均年龄(42.4±8.6)岁;病程1~30 个月,平均病程(13.2±1.5)个月。 常规组包括25 例男性和20 例女性, 年龄26~70 岁,平均年龄(42.5±8.8)岁;病程2~33 个月,平均病程(13.5±1.6)个月。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热磁仪疗法,方法为:利用热磁仪治疗患者腰部疼痛点,温度设置为40℃,15 min/次,1 次/d,坚持治疗14 d。

研究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为:冲击频率设定为8~10 Hz,压力设定为150~300 kPa,冲击2000次,手柄设置为中等压力,每隔3~4 治疗1 次,每周1~2 次,坚持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予以评估, 总分0~10 分,0 分无痛,10 分剧痛,即分值越高,患者痛感越强烈。 (2)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予以评估,满分50 分,分值越高,患者功能障碍就越严重。(3)通过SF-36 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 检验。 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后,研究组与常规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与常规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7 d 后 治疗14 d 后研究组(n=45)常规组(n=45)t 值P 值5.8±1.55.8±1.60.443>0.053.4±0.64.4±0.55.373<0.051.5±0.62.5±0.95.064<0.05

2.2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对比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后,研究组与常规组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对比[(±s),分]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7 d 后 治疗14 d 后研究组(n=45)常规组(n=45)t 值P 值41.6±8.841.5±8.90.195>0.0530.3±6.737.6±6.44.835<0.0520.4±4.326.5±4.88.247<0.05

2.3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后,研究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更加明显,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7 d 后 治疗14 d 后研究组(n=45)常规组(n=45)t 值P 值60.2±7.860.6±8.50.551>0.0575.6±4.370.4±4.511.213<0.0583.4±2.677.6±2.510.190<0.05

3 讨论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腰痛患者越来越多,发生率大约为70%~80%左右,其中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大约占比90%,严重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安全健康以及生存质量[5]。 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原因多样,临床疗法也因此各不相同,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中医推拿、心理干预、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6]。 由于临床尚无完全明确该病的病理原因,所以临床对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应用的不同疗法,其疗效也不尽相同。 故而积极探索一种更加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显得至关重要。

体外冲击波是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方法,介于保守与手术之间,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单、效果突出、无创、安全可靠等优势,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患者也得到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7]。 现阶段,体外冲击波应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聚焦式冲击波,另一种则是放散式冲击波[8]。 应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时,会对人体产生一种放射状的冲击波力量,波形比较平缓且能量比较分散,每一次冲击力量都非常高,故而临床疗效更好,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非常适用[9]。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此种疗法的镇痛作用机制,随着临床研究深入, 发现体外冲击波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是因为对疼痛信号传递的影响, 减少了患者机体内P物质,促使血循环,使得某些止痛物质被刺激而大量释放,以此来镇痛目的[10]。 国外、国内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诸多研究证实都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大多数研究片面,故而各种疗法之间缺乏对照分析。 此次研究之中,对该院接收的68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对比探讨, 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ODI 评分、VAS 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ODI 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体外冲击波能够有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不仅可以显著缓解其疼痛感, 而且还可以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体外冲击波所产生的能量,对患者而言,属于生物学刺激,能够对患者的感觉神经末梢直接产生作用, 促使患者疼痛阈值进一步提高,减弱或者是阻断疼痛信号传递;与此同时,对细胞还会产生压力,优化血循环,提高细胞弹性,让细胞摄取更多的氧量。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能够有效治疗骨骼肌肉疾病,虽然目前未明确其作用机制,但由于其无创、疼痛感显著减轻、运动功能改善明显、无药物反应性、临床疗效突出等优势,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冲击波腰痛特异性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职业腰痛早防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医生集团冲击波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