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izarov 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效果分析

2020-07-02刘旻张烨彭瑞健郭振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龄固定架马蹄

刘旻,张烨,彭瑞健,郭振业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2.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3.汉中市三二0 一医院,陕西汉中723000)

马蹄内翻足为骨科常见畸形之一,根据不同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神经源性、外伤性三类,其中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多伴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一;外伤性马蹄内翻足多见于高处坠落、车祸;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为临床最常见马蹄内翻足类型[1]。 临床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以早期获诊、早期治疗为宜,患儿在患病早期通过手法矫正、石膏矫形等方式可得到有效治疗,多数患儿可以痊愈,部分年龄<6 岁,但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的患儿通过手术治疗也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2]。 不过,临床依然存在一批获诊较晚的大龄儿童(≥6 岁),此类患儿往往足畸形更为严重,治疗难度更大,难以一次性完全矫正,且在手术治疗后易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传统手术正畸在此类患儿的治疗中已难取得满意效果[3]。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治疗方案, 该文选入该院2016 年8月—2018 年8 月收治40 例大龄患儿,对观察Ilizarov外固定架在大龄儿童马蹄内翻足中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该院接纳的马蹄内翻足大龄患儿4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 岁;(2)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 患儿及其家属知情研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详;(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3)不满足纳入标准。 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 传统手术组与Ilizarov 组各20例患儿, 传统手术组单侧马蹄内翻足16 例, 双侧4例,其中先天性马蹄足内翻14 例,外伤性马蹄内翻足6 例,年龄6~10 岁,平均年龄(7.89±1.25)岁,Ilizarov组单侧马蹄内翻足17 例,双侧3 例,其中先天性马蹄足内翻15 例,外伤性马蹄内翻足5 例,年龄6~11 岁,平均年龄(7.91±1.24)岁,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院伦理委员会知悉研究后同意。

1.2 方法

传统手术组患儿给予传统手术正畸,相关手术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Ilizarov 组患儿给予Ilizarov 外固定架治疗, 具体操作为:实施麻醉及驱血后,根据患儿年龄、畸形程度选择进行软组织松解、 跟腱延长等有效矫形手术,随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安装2 个全环于胫骨,近侧环安装于胫骨结节平面远端2 cm 位置, 远侧环安装于胫骨远端骨骺近端2 cm 位置, 此两个环平面采用克氏针固定, 远端平面克氏针需同时通过胫骨及腓骨,两根克氏针交叉角度60°~90°,将克氏针固定于环上,使用张力钳拉紧,于两环前侧、后外侧、后内侧使用螺杆连接固定。 在患儿跟骨结节位置使用2 枚克氏针垂直于骨矢状面自内侧向外侧穿过跟骨,连接至1 个半环上,于患儿第1~5 跖骨平面自内向外横穿第1~5 跖骨头,并连接与1 个半环上,后续分别在其畸形足内、外两侧使用螺杆及配件连接外固定器的跖骨及跟骨部分,连接踝关节内、外两侧外固定器,前侧同样使用螺杆及配件对其胫骨、 跖骨部分进行连接, 最终完成Ilizarov 外固定架。 固定完成后与术后第7 d 调整外固定架,每次调整螺杆0.25 mm,4 次/d。后续定期进行复位检查。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使用ICFSG 评分评估患儿患足恢复情况,0~15 分为显效;16~30 分为有效;31~60 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2)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ICFSG 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Ilizarov 组与传统手术组临床疗效对比

该次观察中Ilizarov 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传统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80.0%,Ilizarov 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22,P=0.001),可见表1。

表1 Ilizarov 组与传统手术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Ilizarov 组与传统手术组住院时间、ICFSG 评分对比

Ilizarov 组住院时间及ICFSG 评分对应为(14.58±3.21)d、(6.31±2.14)分,传统手术组住院时间及ICFSG评分对应(20.84±4.31)d、(8.59±2.51)分,Ilizarov 组住院时间及显著更短,CFSG 评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01;t=3.091,P=0.001)。

2.3 Ilizarov 组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对比

Ilizarov 组出现针道反应1 例, 并发症发生率5.0%,传统手术组出现感染2 例、血管神经损伤1 例,并发症发生率15.0%, Ilizarov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8)。

3 结论

马蹄足内翻既有软组织挛缩, 又包含骨骼改变,患病患儿未及时获得治疗随其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部分严重患儿其软组织挛缩广泛而僵硬,严重影响其正常活动能力[4]。 临床马蹄内翻的治疗中,传统手术正畸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且纠正效果有限,尤其在大龄儿童的治疗中,疗效较不理想[5]。

Ilizarov 技术于1963 年首次用于肢体畸形的治疗中,其主要理论依据在于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在一个持续性、稳定且缓慢的牵拉应力下可刺激骨组织再生,而神经、肌肉、韧带等多种组织在此牵拉应力下细胞也可进行分裂, 基于此理论基础,Ilizarov 技术临床用于各种肢体畸形治疗中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6]。

马蹄内翻足治疗中, Ilizarov 技术可帮助患儿骨及关节的畸形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达到有效正畸的效果[7]。 临床推广中Ilizarov 技术通过克氏针穿过患儿的患肢通过固定在全环或半环上完成矫正,操作简便,实际操作中仅需注意克氏针完全穿过骨骼;克氏针在应用中对患者肢体的损害较轻,对其局部供血不产生影响, 有利于治疗后患儿的恢复;Ilizarov 技术较以往传统手术创伤性更小,手术耗时更短;此外,应用Ilizarov 技术可有效避免皮肤、血管、神经由于牵拉过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8]。在该次观察中, 通过Ilizarov 技术进行治疗的Ilizarov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住院时间更短,ICFSG 评分显著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大龄马蹄足内翻患儿的治疗中采用Ilizarov 外固定架可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Ilizarov 外固定架在大龄马蹄组内翻患儿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可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大龄固定架马蹄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江阴特产——马蹄酥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无天于上2035(一)
吃“马蹄”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大龄海蟾蜍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