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与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观察

2020-07-02李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胸锁

李芳

(诸城中医医院儿科,山东诸城 262200)

小儿肌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胸锁乳突肌挛缩,牵拉颈部导致,临床表现为头颈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头颈活动受限,形成特殊的姿势性畸形。如不加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畸形越来越严重,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 小儿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根据病因又可分为肌性斜颈、眼性斜颈、骨性斜颈、耳源性斜颈等。 先天性斜颈出生时患儿即患病,可能与胎位异常、难产及产伤有关。 该病一旦确诊需尽快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 对于1 岁以内的患儿临床多采用推拿、理疗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儿效果良好。 笔者在临床采用推拿与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以2016 年1 月—2019 年5月为研究段,并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就诊的肌性斜颈患儿96 例,均符合小儿肌性斜颈诊断标准,就诊前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且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脑损伤引起的肌性斜颈,未坚持完成该研究者。 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及运动组,每组分别48 例。 联合组男性患儿21 例,女性患儿27 例;年龄2~12 个月,平均年龄(6.07±2.19)个月;剖宫产20 例,顺产28 例。 运动组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25 例;年龄1~12 个月,平均年龄(6.17±2.25)个月;剖宫产22 例,顺产26 例。 联合组与运动组性别、年龄、生产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运动组 患儿给予运动康复疗法。 患儿取仰卧位,首先,术者用双手按住患侧肩部、头顶,并使其头部向健侧侧曲,健侧面部向健侧肩部倾斜,牵拉胸锁乳突肌,如此反复操作5~8 次,根据情况逐渐加大幅度。 其次,术者托住患儿头部行左右旋转运动反复操作5~8 次。 1 次/d。 15~20 min/次。

1.2.2 联合组 患儿在运动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推拿治疗。 第一,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拇、示、中三指夹住患儿患侧肿块或整个胸锁乳突肌,揉3 min,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3 min。 第二, 患儿取仰卧位或家长抱坐位,术者拿、揉斜方肌等颈项部相关肌群及健侧肌群3 min。第三,患儿仰卧位,术者用拇指指腹按揉胸锁乳突肌3 遍,拿患侧胸锁乳突肌3,方向均为自上而下;用缠法或振法作用于患侧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肿块1 min;按揉翳风、风池、天柱、缺盆、肩井每穴30 s。 第四,患儿仰卧位,术者双手扶患儿头颞侧,两手同时用力沿颈椎纵轴方向拔伸持续1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 次为1 个疗程。 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患儿头颈部无歪斜且活动自如,胸锁乳突肌挛缩解除,肿块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头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改善,胸锁乳突肌挛缩缓解,肿块缩小;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临床症状、 体征积分 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体征量表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评价,评分内容包括头面畸形、头歪程度、颈部活动受限程度、胸锁乳突肌紧张度及肿块,从轻到重分别计为0 分、3 分、6 分、9 分,对比总分。

1.4 统计方法

以上分析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 该研究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计量资料(±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临床治愈31 例,有效16 例,无效1 例,临床治愈率为64.58%,总有效率为97.92%;运动组临床治愈20 例, 有效17 例, 无效10 例, 临床治愈率为77.08%,总有效率为77.08%。 联合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运动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联合组(n=48)运动组(n=48)t 值P 值34.10±5.3734.92±5.760.421>0.0510.05±1.4320.34±3.767.705<0.058.1005.147<0.05<0.05

3 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 主要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早期为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发展治后期全部为结缔组织代替。 目前其病因并未完全肯定,大都认为与损伤有关,如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分娩时期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或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所致[8]。

运动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方面有一定效果。 贾鲲等[9]的研究将对照组给予活血化瘀汤水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运动疗法, 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认为综合运动疗法可提高活血化瘀汤水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 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提高患儿肌肉活动度。冯玉美[10]采用推拿配合头颈部肌肉力量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头颈部力量训练。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该研究中运动组给予运动康复疗法, 治疗后运动组临床治愈率为77.08%、总有效率为77.08%。 可见运动康复疗法可促进肌性斜颈患儿康复。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痹症”范畴,病机为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 推拿的治疗原则为软坚散结,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胸锁乳突肌的功能,因此治疗过程中胸锁乳突肌起止点的治疗及被动运动是关键;且该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对于年长儿推拿效果差者只有行手术治疗。 肖贤荣教授对于临床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丰富的经验, 他认为头歪颈斜程度较轻的患儿,其单侧颈部肌肉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头歪颈斜程度较重的患儿气血不通。 推拿以局部推揉为主,调动全身气血,同时采用理筋正骨的手法,治疗事半而功倍[11]。 该研究联合组患儿在运动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推拿治疗,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拿、揉斜方肌等,按揉胸锁乳突肌,按揉穴位等。 治疗3 个疗程后,联合组临床治愈率为64.58%、总有效率为97.92%,均高于运动组。 可见推拿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疗法。 且治疗后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头面畸形、头歪程度、颈部活动受限程度、胸锁乳突肌紧张度及肿块总分较运动组低。 可见推拿可进一步改善肌性斜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

综上所述,推拿与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疗法。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胸锁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少肌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
先天性肌性斜颈二次手术治疗体会
天麻钩藤饮治疗肌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