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医康复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2020-07-02毕祥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肢体

毕祥春

(青岛市即墨区北安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200)

中风在医学上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这一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病残率,对患者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1]。 中风偏瘫是患者在出现中风症状后的一种并发症,俗称半身不遂,主要是患者身体同一侧包括上下肢、面部肌肉以及舌肌等运动发生障碍[2]。 中风偏瘫患者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等,还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缓解患者偏瘫症状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鉴于此, 该文对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60 例中风偏瘫患者在经过中医康复结合针灸治疗之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60 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各30例。

纳入标准:(1)确诊由脑中风引发偏瘫;(2)中风偏瘫的恢复等级为II-IV 之间;(3)患者及其家属均已仔细知晓该次护理治疗研究的方法与可能的后果,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性并发症者;(2)口语不清或意识模糊者;(3)存在有严重精神病者。

对照组:男:女=11:19;年龄:45~68 岁,平均年龄(56.21±4.14)岁;其中,右侧偏瘫:左侧偏瘫=14:16;脑出血:脑梗死=15:15。

观察组:男:女=13:17;年龄:44~69 岁,平均年龄(56.48±4.52)岁;其中,右侧偏瘫:左侧偏瘫=12:18;脑出血:脑梗死=13:17。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中医康复治疗方式,即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包括肌肉、关节的控制训练,在患者基本能掌控自己的肌肉、 关节之后再开展步态训练、四肢联动训练等,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肢体运动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就要指导患者开展被动训练,这一训练是在病床上火轮椅上进行的,包括辅助患者肢体运动,对患肢进行按摩等。 当患者肢体功能有所恢复后,就要指导患者有意识开展主动训练,可以通过步行或上下楼梯的形式开展;第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让患者自主进行日常活动,如刷牙、洗脸、穿脱衣、梳头、进餐、如厕、沐浴等,逐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第三,语言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用语言进行交流,辅导患者正确发音,让患者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技巧,并适当给予患者鼓励,增强患者语言交流的信心。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中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通常采取温针法, 在针灸之前,首先要进行毫针与穴位的消毒,然后通过刺、转、捻等手法将毫针插入相应位置, 留针30 min 后取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穴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风池穴、百会穴、风府穴;半身不遂患者增加合谷穴、曲池穴、肩髃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外关穴等;手肿胀患者增加液门穴;膝部拘挛患者增加曲泉穴等。 在针灸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针灸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针灸手法与力度,1 次/d,每针灸5 d 要休息2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FMA 评分和ADL 评分。

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中风偏瘫症状基本消除,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恢复;有效:患者中风偏瘫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基本获得生活自理能力;无效:患者中风偏瘫症状没有缓解, 肢体功能没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FMA 即运动能力量表,是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的评测;ADL 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是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测,这两者都是评分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文中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表1 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中风偏瘫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而对照组仅为63.3%,观察组患者的中风偏瘫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FMA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FMA 评分与ADL 评分上均无明显差异,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MA 评分与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与AD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22.25±4.1622.18±4.230.1180.90642.26±4.3161.84±3.5335.1460.00012.59±2.0812.61±2.340.0640.94959.84±3.7471.59±4.1621.0050.000

3 讨论

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并发症,这一疾病会损伤患者的运动神经, 让患者对患侧肢体的感觉下降,甚至会产生麻木、针刺或触电感等,给患者的身体与心理都承受巨大的痛苦[3]。 对于大多数中风偏瘫患者来说, 偏瘫之后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折磨,还要承受生活无法自理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因此,对中风偏瘫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积极帮助其恢复患肢原有的功能,帮助其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重中之重。

中医学认为, 中风偏瘫是由患者机体气血不畅,阴阳失调所导致的,使患者经脉瘀滞或失于濡养[4]。 中医康复治疗能够让患者在主动与被动训练中加速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患肢吸收营养的能力,进而减缓患者肌肉萎缩与肌张力下降的速度,降低关节强直的程度,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患侧肢体穴位以及相应的头、颈、躯干等的针刺,达到通经舒络、驱邪扶正的效果,营养患肢元气,改善患肢机体功能。 相关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当这些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部分处于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就会苏醒,发挥相应的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进而使患者神经系统得到恢复[5]。 因此,通过针刺穴位的方式可以刺激患者机体内的血液向患侧流动,加强患侧血样的供应,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尤其是通过针灸刺激曲池穴,可以使脑血管得到扩张,加速脑部血液流动,对于促进脑神经纤维的再生有明显效果。 中医康复治疗结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中风偏瘫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度, 加快细胞的修复速度与重组速度,使人体的运动系统功能得到恢复。 此外,中医针灸治疗还能调节患者脂质代谢速度,能有效降低血液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含量,进而使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降低,有效降低中风后脑中风的风险。

在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FMA 评分与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相比于单一化的中医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针灸治疗的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对于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结合针灸在治疗中风偏瘫上具有明显的疗效, 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肢体语言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肢体写作漫谈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