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0-07-02郑振茹李卫敏董冠楠

河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筛查显著性

王 恺, 郑振茹, 李卫敏, 董冠楠

(1.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陕西 西 安 710061)

重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可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营养底物的合成、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等,是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的关键问题,同时也对临床结局具有重大意义。营养治疗向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不仅仅具有提供能量、恢复氮平衡等作用,还有调理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1]。目前临床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2]。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分子量不同可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及氨基酸型[3]。肠外营养是指经静脉提供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可以为胃肠无法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4]。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单一途径的营养治疗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提出了肠内肠外序贯疗法的概念[5]。本研究通过营养风险筛查纳入了90例存在较高营养风险的重症患者,旨在探讨肠内肠外营养贯序治疗对其营养状况、肠道功能、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病历资料完整且配合随访者。排除标准:①糖尿病病史及其他营养代谢的内分泌疾病者;②消化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手术史者;③恶性肿瘤者;④既往具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其中90例提示需要营养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0例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4~78岁,平均(52.14±8.90)岁,原发疾病包括脑出血9例、脑梗死16例,颅脑外伤10例,重症肺炎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3.21±7.71)岁,原发疾病包括脑出血7例、脑梗死19例,颅脑外伤9例,重症肺炎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包括三方面内容:①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②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③年龄评分:在以上评分基础上年龄≥70岁者加1分。该评分总分在0~7分之间。总分≥3分表示具有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总分<3分表示尚无营养风险,但是住院期间需要每周复查1次,监测营养状况[6]。

1.3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基本相同,均为积极控制原发病、缓解临床症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患者热量供给标准参照 Harris-Benedict 公式计算,热量按非蛋白热量83.68~104.6 kJ(20~25 kcal)/(kg*d)供给。将葡萄糖、20%中长链脂肪乳、18种复方氨基酸、15%氯化钾、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配置成“全合一”肠外营养液,混匀后保存在3L的静脉营养输液袋中,通过中心静脉输注,24h内输完,每日输注时间固定。治疗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热量计算同上。入院24h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治疗,由EN提供30%的能量,以后每24 h可增加20%的热量直至全量,剩余部分由PN补充。采用肠内营养泵将肠内营养制剂匀速持续泵入,在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输注速度为20~100 mL/h,营养乳的温度保持在39~42℃,泵入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浓度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液配置及输注方法同前。

1.4观察指标:于入院时、治疗后14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6mL,低温离心后得到血清。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转铁蛋白(Fransferrin,TRF)水平,比较营养状况。比较患者住院指标,包括总住院费用、监护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 果

2.1营养风险筛查结果:137例重症患者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90例患者NRS 2002评分≥3分,平均(5.26±1.02)分,47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平均(2.35±0.68),具有显著性差异(t=-17.607,P=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ALB、PA、TRF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PA、TRF水平升高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2.3两组患者住院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住院费用、监护室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6%(25/45),观察组为28.89%(13/45),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559,P=0.010)。感染和应激性血糖升高事件上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在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中,保护全身各脏器的灌注与改善氧合极为重要。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能量和基本营养素的补充,维持正氮平衡,通常采用全肠外营养的方式,营养状况维持较为困难,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把侧重点转向代谢调节和免疫功能增强方面,从能量支持逐渐向功能支持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证明[7],及早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够提供营养底物,还能改善肠粘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维护肠道内环境稳态。重症患者肠道因缺乏灌注、氧供应不足等可导致屏障功能受损,单纯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可能会导致能量供给不足,因此提出了“肠内肠外序贯治疗”的概念,即在24~48h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随着胃肠道的耐受性增加,逐渐减少肠外营养提供能量比例,最终达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治疗目的[8]。

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评价营养情况的生化指标包括ALB、PA及TRF。ALB是监测营养储备的重要指标,若病人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时,可用ALB替代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营养风险筛查。TRF是铁转运的主要蛋白,贫血、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等情况均可导致其水平降低[9]。ALB和TRF具有较长半衰期,因此不能很好的反应患者急性期的营养变化。PA的半衰期约为2.5d,可以作为ALB和TRF的补充指标,反应患者急性期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14d后血清ALB、PA、TRF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A及TRF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营养干预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实施干预后的第14d,ALB水平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ALB的半衰期较长,有待进一步探讨两种干预措施的远期疗效。

营养支持治疗除了提供能量以外,还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屏障重建[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住院费用、监护室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肠内肠外序贯治疗于24~48h内就开展肠内营养治疗,首先选用少量的小分子制剂,如短肽型制剂,对于存在胃肠功能功能紊乱的重症患者可以明显提高其耐受性,也为后期使用整蛋白等大分子制剂奠定治疗基础。同时肠外营养作为供能补充,选择了结构脂肪乳和ω-3鱼油脂肪乳剂混合供能的方式[11]。其中结构脂肪乳是长链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的混合物,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相比,脂肪酸代谢效果更好。ω-3鱼油脂肪乳可以抑制细胞免疫,达到抗炎的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以缩短总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总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恢复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筛查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