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为党培养更多“红孩子”——记江苏省徐州市少先队“红色筑基”工程
2020-07-02江苏省徐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刘永前
江苏省徐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 刘永前
100多名少先队员,有的体验支前民工中的挑夫、粮秣员的生活,有的模拟解放军中的排长、通讯员投入“战斗”。他们吃“三红餐”、推独轮车,奋斗在“淮海战役前线”……这是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实施少先队“红色筑基”工程,开展红色情景模拟少先队活动课上的一幕。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少先队组建专业团队精心策划,引领队员们在对历史事件的实地体验中,追寻红色记忆,形成真切感悟,传承红色基因,为他们的人生绘上鲜红的底色。
江苏省徐州市是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涌现出很多优秀人物和革命事迹,留下了一批红色文化遗产。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主要在徐州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依此形成的系列红色教育资源,成为徐州市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阵地。
近年来,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要求,站在为党育人的高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少先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责主业,以实践育人为路径,积极运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实施“红色筑基”工程,将少先队组织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连接,构建了徐州红色教育的“时空枢纽”,用红色基因筑牢队员们的信仰之基,引领他们成长为新时代向上向善的“红孩子”。
系统化联动,优化红色教育的凝聚力
2018年5月,徐州市大马路小学五年级的480名少先队员,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上了一堂“支前民工”红色主题情景体验少先队活动课。队员们通过了解当年543万支前民工推着88万辆小推车自愿支援前线的史实,模拟体验支前民工的生活,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调研时指出的“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含义。参与活动后,五(2)中队队员李炳辰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在淮海战役中,有那么多支前民工不畏艰辛、不怕牺牲,为前线运送物资,支援解放军,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啊!”
自2018年开始,徐州市少先队按照江苏省少工委“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共青团徐州市委“筑梦领航行动”的部署,主动发挥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从红色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目标和重点项目上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以系统化思维引领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筑基”工程也自此展开并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健全教育机制。“红色筑基”工程实施之初,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就提出了“红色资源调研知家底、红色阵地选择有重点、红色故事挖掘见精神、红色游戏设计有意思、红色体验实施重情感、红色课程开发见成效”的实施步骤和运行重点,协调少先队小骨干、各级总辅导员和大、中队辅导员代表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参与红色体验课程的设计,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采用实地调研、亲身体验的形式进行一系列专题研究。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重点突破。针对基层少先队红色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定位浅显、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等问题,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确定了“构建情景、激发情感、实践体验、评价引导”的红色教育线路,按照“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规律,逐步形成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增进队员们“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体验方式,带领他们在实践中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的教育思路。
三是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动态开发。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通过成立红色教育课题组、教研组等方式,构建了一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专兼结合”的科研工作队伍;建立了徐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驻徐州部队、太阳花实践体验基地等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为红色教育提供人员、物资和制度的保障,实现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开发,提升红色教育的品质。
科学化设计,强化红色教育的感染力
“会讲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红色教育更有感染力。”共青团徐州市委书记潘晓在参加红色教育课题组研讨活动时,提出了这样的具体要求。为实现在红色教育过程中,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徐州市少工委坚持“儿童立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探索、科学设计,把红色资源蕴含的“大道理”变成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小故事”,让“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强化红色教育的感染力。
一是坚持儿童立场,注重创新引导。红色教育课题组抓住少年儿童爱玩的天性,改变传统红色教育进行说教、举办展览等方式,设计了集知识性、挑战性、交互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的红色游戏和任务,在红色课程中还引入卡通版红色地图、红色动漫人物,并通过“闯关”“积分”“颁章”等形式,探索能够打动队员们内心的活动,吸引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在“玩”中受到教育,实现红色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向走向交互、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新格局。
二是围绕真实历史,创编体验环节。红色教育课题组按照体现“真实性、参与性、挑战性、深度性”的思路,在进行史实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对红色活动课程进行了创新设计。比如,在淮海战役课程模块,依据淮海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历史经验,把革命理论知识与鲜活场景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分别设计了淮海冲锋号、支前大军(独轮车送军粮)、参军仪式、寻访红色故事、飞渡“人桥”等9个环节的红色体验和任务,引导队员们通过对红色历史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忆苦思甜的切身体验,深入理解真实历史和革命精神。
三是体验不同角色,模拟红色事件。红色教育课题组通过鼓励队员们自主选择要体验的历史角色,比如,支前民工中的村长、挑夫、粮秣员、炊事员以及解放军中的连长、排长、通讯员等,积极完成“推独轮车”、收集“百草集”、“挑粮”、“红色知识闯关”等任务,引导他们融入历史事件,感受历史发展,感悟红色文化,增强爱国情怀。
项目化推进,汇聚红色教育的向心力
自2019年3月徐州市第一个“红领巾红色宣讲团”在王杰小学成立,到2019年底,徐州市已成立“红领巾红色宣讲团”73个(包含太阳花红色研学团)。
队员们主动在学校、社区、街头及红色阵地讲述红色故事,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红领巾红色宣讲团”作为徐州市“红色筑基”工程的项目之一,和以下三类主要项目一样,实行项目化运行机制,通过定任务、定责任、定方案、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扎实推进集物态、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红色筑基”工程,并使之形成红色教育的向心力。
一是“红色阵地”拓展项目。按照“建用结合、以用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通过命名“红领巾红色教育基地”并为其挂牌的方式,整合驻徐州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科普基地等资源,积极促进阵地共享共用、文化和品牌共同开发,如今已形成“一核三极多点”的红色教育阵地新格局。其中的“一核”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三极”为邳州、贾汪、铜山的红色阵地,“多点”指根据队员不同需求开发的遍布徐州地区的多个红色教育阵地。在教育实践中,红色主题活动可串点成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域红色阵地资源。
二是“红色课堂”建构项目。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提高红色教育质量的根本。根据《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按照专题教育、互动教学、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思路,融合场馆学习、项目学习、影视学习、仪式学习等教育形式,借鉴语言、文字、影视、新媒体等教育手段,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课堂”初步形成。
三是“红色文创”实施项目。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以“把红色文化带回家”为理念,主动联合专业机构挖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内涵,根据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物,开发了淮海战役小推车、“三红”食品、王杰纪念章等一批红色文化产品,以“红色文创”延伸红色故事传播的时序链条;积极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发了“红色徐州”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整合徐州以及周边地区红色阵地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具有徐州地方特色、形态多样、开放共享的革命历史资料库和红色教育资源网络学习平台。
在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中,徐州少先队“红色筑基”工程的内涵得到了有效拓展,实现了红色教育由古板到鲜活、从静态参观到动态体验的转变,形成了青少年思想意识引导的新路径、新载体和新方式。如今,“红色筑基”工程正引领队员们重温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文化、体验革命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也展现着徐州特色的红色体验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