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思维重构初探

2020-07-01刘庆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刘庆

摘   要:以“教材+教室+讲授”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但该模式缺乏体验性、情景性、交互性等,受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产品的严峻冲击,但“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产品又存在教育理念弱化、教学资源体系碎片化、情感教育缺失等问题。针对传统教育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产品优缺点,提出了“数据+技术+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思维重构,实现传统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教学优势互补,以增强职业教育的时代特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教学  思维重构

中图分类号:G6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a)-0240-02

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的全流程应用。不论是对新商业模式的追求,还是受政策引导,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标准配置。从智能化的作业批改、文字语音识别测评、拍照+搜题、自适应的学习等场景,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在于,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的教育如何发展?教师的育人角色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传统教室会不会空无一人?等等。针对教育专家、学者关于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冲击的担忧,职业教育教学该如何面对,如何进行思维重构,成为摆在教育界的一大挑战。

1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甚至是思维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语言语音识别、图像图形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脱离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就缺少了流动的血液。因此人工智能集成了大数据分析、文字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技术于一体,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教育的体验性、情景性、人机交互性。

2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小清醒”,逐渐显现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教育资源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集成。便于教师、学生、家长拾取。(2)中国传统教育离不开刷题,而引入人工智能的刷题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刷题过程进行记忆和分析,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强化短板训练。(3)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式的学习,增强了体验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4)在课外辅导方面,能大大减轻家长及教师的辅导工作量,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  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特殊行业,其本质是对人的塑造。而采取人工智能的机器能否担当起这样的重任,答案是有争议的。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理念缺失。作为学校,其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营造育人环境和与社会相适应的一整套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培育着康健向上、具备正确价值观的一代代学生。但是作为人工智能的教育环境,其主要针对知识的传播,而不能完全实现育人的功能。(2)教育资源缺乏体系化。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教育资源较为紧缺,同时教育资源并未形成体系,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资源,呈现碎片化。(3)情感教育缺乏。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缺乏情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能感知对方的情感变化,因此传统教育的情感教育,人工智能是不能完成这一重要教育功能。人工智能已经广泛进入到教育领域,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实现了VR虚拟现实、情景再现式教育等。教育界已经对人工智能产生了高度重视,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  教育教学思维重构

传统教育模式采用的“教材+教室+讲授”方式,已经受到人工智能强有力的冲击,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教室和教师。同时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并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育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应该随应发展潮流,重构教育思维模式,使教育跟上時代发展的步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发展规律、对未来学校的冲击等,增强紧迫感。学校应该解放思想,重构教育思维,加快教育改革步伐[1]。

4.1 重构职业教育教学思维

改变传统“教材+教室+讲授”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鲜明特点,形成“数据+技术+思维”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单一的纸质教材,已经远不能承载庞大的知识体系,更不能实现多种媒体交互和链接。教育资源以多种媒体共同交汇而形成的大数据资源库,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检索、学习和传播。传统的教室,虽然目前已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但主要用于教师课件展示,学生不能通过多媒体设备实现交互性。学生已经厌倦了这种传统教室,不愿再走入教室,导致学习的严重缺旷现象。而学生更喜欢通过智能终端、手持智能设备等先进技术畅游大数据形成的知识的海洋。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由于受教师本身业务素质的影响,同时不能回放,导致讲授效果差强人意。而互联网思维,即开放与共享,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交流和传播思想,并产生庞大的大数据资源,通过人工智能处理,产生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宝库[2]。传统的“教材+教室+讲授”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界应该顺应时代步伐,采用“数据+技术+思维”的教育教学模式,即将教育教学不断向前推进。

4.2 重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要体现“数据+技术+思维”的模式,采用“开放、共享”的思维,大力引进互联网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课程、企业培训课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课程等。试行校校、相企学分互认,取得合格成绩单后,可以与本校相关课程学分互认。通过构建“开放、共享”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受教育者适应“数据+技术+思维”的教育模式。

4.3 重构课堂教学体系

人工智能在线产品的层出不穷,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减弱,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不再愿意走进课堂。基于此,学校必须重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针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利用“数据+技术+思维”模式,构建以云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学校重构课堂教学体系,研发课堂教学管理平台,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1)教。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速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交互性作业等,形成教学大数据,并发布到学校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云课堂教学平台,通过“教室+互联网”的形式组织教学。(2)学。学生通过“教室+智能终端”的形式从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参与学习,每个过程都有精心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相关测试,学生的学习测试结果由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3)评。学生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可以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由教学平台自记录,并作为教师考核依据之一。(4)管。教学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入每位教师的“云课堂”,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等进行监控和评估。

5  保障体系

5.1 数据保障

数据是“数据+技术+思维”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成立专门的团队,开发、收集、整理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并通过文字、PPT、视频、动画、娱乐、声音、链接等形态呈现,形成教育教学资源大数据库。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组合、拾取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检索相关教学资源。

5.2 技术保障

技术是基于“数据+技术+思维”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撑。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使用等功能[3]。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及检索、智能终端交互等。学校应该建立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存储处理系统、校园网络无线接入系统等,为“数据+技术+思维”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5.3 教师培养保障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虽然人工智能代替不了教师职业,但教师也不再是一支粉笔走遍天下了,教师必须紧跟教育发展时代潮流,不断学习和培训。学校应组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让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技术,能独立制作“图、文、声、视”等并茂的交互式、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5.4 思维理念保障

人工智能时代,带给人类最大的变革是思维和理念的变革,因此作为职业教育,更应秉持开放、共享的思维,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不断重构教育思维,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的不断变化。

6  结语

人工智能犹如一阵春风,吹遍教育大地,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体验式、交互式、情景式教育方面具有較大优势。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资体系化、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天生不足,因此“数据+技术+思维“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形成传统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势互补,也是今后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必然。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应从各自分工重构教育思维,紧跟时代步伐,让人工智能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徐贵宝.”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策略解析[J].世界电信,2016(3):71-75.

[2] 陈晓珊.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J].现代教育技术,2018(1):31-37.

[3] 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2):37-49.

[4] 车品觉.决战大数据[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