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当代汉语
2020-07-01游汝杰
游汝杰
通常认为汉语可以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大历史阶段。现代汉语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认为,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汉语可以称为“当代汉语”。“当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特点与所谓现代汉语不同。
在语音上,零声母合口呼读唇齿音声母。如:“闻、为”这两个字的声母,按原有的规范是读零声母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读v声母。外来词“拜拜”(←bye bye,再见),口语实际读音是[baibai]。声母读成浊音[b]了,普通话本来没有浊音声母的。汉语拼音的每一个字母本来都有一个不同于英文字母的读音,但现在除n读普通话“恩”外,一般人都采用英文字母读音。所谓“字母词”读音也如此。这些新生的语音现象正在改变现代汉语的音系。
在词汇上,大量方言词或社区词成为全民词,例如来自香港的“按揭、企稳”;来自网络的“粉丝、点赞”;有些普通话原有的词汇被港台词汇替换,例如奶酪→芝士、结账→埋单、菠萝→凤梨。不过近年来内地的新词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华语地区吸纳,例如“忽悠、给力、短信”。新的外来词倾向于音译,而非意译。如丁克(dink)、克隆(clone)、优盘(USB盘)。出現一批新的构词后缀,例如:吧(书吧、氧吧),秀(脱口秀、时装秀),控(手机控、游戏控)。
在语法上,来源于粤方言和闽方言的“有+动词”句式大行其是。如“他有说过这句话”“你有没有去过世博会?有去过”;词类转化加剧,常见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形容词化,如“室内装饰很中国”“下午六点是最高峰”。名词动词化,如“不需要手术”“谁来一起午餐?”形容词动词化,如“清洁城市,人人有责”“被高速”。不及物动词及物化,如“联系我”“服务大众”。
在语言能力和语言功能上,普通话和方言双语人已占全国人口大多数。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的高层语言地位确立,方言人口萎缩,使用频率降低,原有的特征减弱,渐成仅用于私人场合的低层语言。
由于人口大规模流动,普通话强势普及,方言渐趋衰微,一个新的语言群体“无方言族”在各大城市产生。所谓“无方言族”,即普通话母语人,从小只会说普通话,不说任何一种方言。
近年来汉语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大大加快了。非广东人、福建人和客家人大量移民海外,改变了华裔人口结构和语言种类。普通话替代粤方言、闽方言等成为强势语言。海外华人社区没有语言文字政策,各种方言与普通话及当地语言自由竞争,方言渐趋衰落,普通话的共同语地位越来越明显,同时简体字渐趋流行。
海内外的华人互相接触、交流日趋频繁。各地华语,特别是词汇不仅互相竞争,同时也互相融合。例如mobile phone、internet 这两个词,最初在各地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后来逐渐融合,最终都以“手机、互联网”为最常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及其使用功能和全民的语言生活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这一阶段的汉语可以称为当代汉语。长期以来,许多学者研究现代汉语,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的普通话。我们认为,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当代汉语应包括海内外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研究的视野也应扩大到全球各地。汉语研究的当代观和全球观对语言本体研究、语言接触、双语现象、语言教学、语言战略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