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与问责哪个是导向?

2020-07-01朱有华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问责导向工作

朱有华

问题与问责哪个是导向?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有的地方,在一些同志心里,问责却成了导向,问责的声浪明显高过盖过问题的导向。

明明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怎么变成了以问责为导向?细究起来,不外乎还是原来说的老话: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上有所为,下有趋同。上面有的部门和单位,习惯于向下问责,时常以问责向下发文,以问责下去检查,以问责体现监管力度和工作成效,致使下面跟着问责转,问责成了导向。发现问题,不区分动机和原因,不看一贯表现,不论错误大小,动不动就举起问责的板子。有基层干部反映说,“抓基层成了问责基层”“抓落实成了落实问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在于机械执行问责要求,骨子里懒政思想作怪,搞“责任甩锅”,一级一级往下问责,成了一级一级往下推卸责任,让基层一些部门和干部“躺着中枪”,心生怨言,给一线工作带来新的阻力与压力,轻则影响正常工作,重则损坏党的事业。

把问责搞成工作导向,显然是不对的。问责和工作导向有联系,但更有区别。问责问的是面对矛盾和问题是不是有担当精神,该尽的责任有没有尽到,这是对工作标准、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的刚性要求、纪律检查。它能促进发展,特别是能推动现實中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但不能就此撇开问题这个导向,直接把问责搞成导向。如果这样的话,有的人就会更多地考虑个人得失,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为准星,工作中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表态快、调门高,以博好感,但行动少、落实差,甚至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没有激情闯劲,也缺乏热情干劲。很显然,倘使问责成了工作导向,一些同志的积极性进取心难免会在高压和风险中受到影响,甚至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

问题是实践的原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读懂一个时代需要读懂这个时代的问题,改变一个时代需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重要的领导方法、务实的工作路径。无数事实证明,紧盯问题抓工作、谋发展,就能赢得工作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在问题和问责这两个谁是工作导向的选题上,显然不能看走眼,必须坚守问题这个导向。如果不是以问题而以其他什么为导向,工作就做偏了,就无法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就难以开拓新的境界。

当然,问责也非常重要。“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就难有问题的解决。问题和问责就像硬币的两面,紧密相连。那些口口声声以问题为导向,却不碰矛盾、不除积弊,怕问题、躲问题的就要接受问责。至于“为官不为”的,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不出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更要以问责猛击一掌,促使其醒悟奋起,把责任扛到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这三句话,言简意赅地点出权责之间的关系,也包含着问题与问责之间的关系。

抓工作、搞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反之眼中无问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要被问责。问责一定程度上就是问不抓问题、不解决问题之责。由此可见,问责之于问题,是促使其解决的助力器,是从属问题的,不能盖过问题成为工作导向。能够作为工作导向的只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问责。

猜你喜欢

问责导向工作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不工作,爽飞了?
关键词:督察问责
犬只导向炮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选工作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