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变局与中国
2020-07-01毛俊响
毛俊响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引起国际关系新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仍然属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当前国际关系格局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心是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中国应进一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洞察当今世界发展规律,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暴发,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公共健康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表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就现代国际关系而言的。现代国际关系发源于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以主权国家为基本行为体的国际秩序,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400年来,现代国际关系先后经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和 “雅尔塔体系”等几次“百年变局”。30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开始重组,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重心由北大西洋向亚太区域转移。国际经济格局的“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对世界经济增速贡献率达到80%。
二是世界权力格局由一超多强向多元体系转移。国际格局出现重组、调整,力量对比更加趋于平衡。国际格局主导权不再是局限于西方内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逐步上升。
三是全球化进程背后的推动力量此消彼长。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开启并发展的。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变为消极力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更加积极参与全球化。
四是全球治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英国脱欧、美国“退群”,全球治理体系因为单边主义倾向而有倒退之危险。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问题是当前国际局势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五是新兴领域竞争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传统地缘政治争夺逐步让位于新兴领域的国际竞争。各国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物联网等技术革命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太空、极地、网络、海洋资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夺,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点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变局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增长率为-3%。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警告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引发一场“近代历史上无可比拟的”衰退。全球经济是V字型、U字型还是L字型走势尚不确定。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各国更加倾向于把涉及公共健康、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生产留在国内,一些行业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将会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会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未来大国关系演变的不确定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放弃了在国际公共卫生等全球治理领域中的领导责任;美国国内疫情蔓延,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处世界第一,国内治理的榜样作用下降。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关于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优劣的竞争亦可能会加剧。
非传统安全领域全球治理走向值得关注。美国逐步放弃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领域的国际领导责任,全球治理的领导真空逐步显现。欧盟一度被认为是区域治理的典范,但是面对成员国的求援也无能为力。国际组织应对国际危机过程中的能力不足,让人们重新审视并质疑全球治理的作用。
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影响西方政策走向。在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下,原本被压抑住的种族主义在个别国家形成一股“政治正确”的社会情绪。民粹主义的盛行与全球化下一些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贫富差距拉大有很大关系。当前,民粹主义与种族主义两股思潮合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一种影响国家政策走向的政治思潮。
中国将面临西方更多意识形态攻击。西方政客和媒体热衷于炒作中国“信息不透明”“压制言论自由”“侵犯人权”,污名化中国。西方国家和民间社会可能发起更多的对中国人权的舆论攻击。境外反华非政府组织也将不遗余力地炒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权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美关系带来新变化。第一,中美经济可能面临脱钩风险。疫情给美国白宫对华“鹰派”更好的理由来实施与中国脱钩政策。美国一些政客甚至鼓噪,美国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修正前几届美国政府过度全球化的举措。美国政府有可能以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安全为名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实施投资限制与出口管制,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力度。第二,中美竞争烈度可能会上升。当前,美国两党最大的共识就是遏制中国,疫情给了一些政客炒作中国议题的机会,恶化了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在美国政客和舆论引导下,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受到冲击。未来,美国可能在西欧、亚太、非洲和国际组织中与中国开展竞争,企图遏制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第三,美国对华发动以法律为名的政治算計,民间和州一级官方在美国法院发起多项针对中国的法律诉讼,要求中国承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赔偿责任。美国众议院少数议员也发起议案,要求修订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取消给予中国政府的主权豁免,企图为美国法院受理涉华法律诉讼铺平道路。
应对当前国际变局的立场与策略
疫情并没有改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刊登评论,提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引起国际关系新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仍然属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全球经济中心由西向东转移、国际格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国关系博弈加快等基本特征,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当然,疫情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可能会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本次疫情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的治理优势,美国也可能会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日趋平衡。
疫情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首先,國际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外交理念将会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连日来,多国领导人对中国对外医疗物资和技术援助表示感谢,芬兰总统尼尼斯托明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示支持,这些都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其次,中国最早控制疫情所体现出来的治理能力,将会提升世界对中国国内治理和制度优势的认知。中国大力开展对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援助,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话语权会有较大提升。同时,中国最早控制疫情所体现出来的治理能力,会促使更多国际资本看好中国产业链市场的发展前景。
面对当前国际变局的应对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没有更好选择。”
第一,中国应继续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旗帜,奉行多边主义。美国越是宣称“美国优先”,中国越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美国越是推行单边霸权,中国越是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制的权威,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美国越是信奉实力至上和霸权优先,中国越是要弘扬道义规范,维护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第二,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管控好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首先,维护中美关系大局。中美关系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美关系竞争面明显上升,中美全面竞争趋势不可避免。对此,中国应保持外交理性,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好中美关系的大局,避免被美国拖入全面战略对抗或新冷战之中。其次,强化中欧关系。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欧在贸易、气候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大西洋联盟裂痕日益扩大。中欧尽管价值观不同,但是在经贸领域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巩固经贸关系的同时,中国应针对欧洲不同类型国家开展有针对性的政治外交。再次,提升周边关系,重点是巩固中俄关系,提升中日关系,深化中印关系,提质升级中国与东盟关系,打造良好的战略环境。
第三,坚持国际治理和国内治理相统一。国内治理不善往往引发国际治理危机,欧洲难民危机就源于中东国家局势动荡、中欧国家债务危机;国内治理问题也受到国际治理的影响,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是造成全球贫困的重要原因。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心是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中国应进一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制度吸纳力、资源整合力、政策执行力转化为国家治理能力。在国内发展方面,应保持战略定力,不犯方向性错误,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底线思维、补齐发展短板,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认清中美高科技领域日渐脱钩的现实,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力争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汲取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内需,拓展国内市场,降低对相关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中国应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在多边体制内,中国应坚持权利和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体制,推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积极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完善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继续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充分利用亚洲区域内现有机制安排,积极推进亚洲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
第四,中国应积极应对近期涉华法律战和舆论斗争。中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可向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提请注意美国领导人涉种族主义的言论,相关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可针对美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当造成的人权侵害向人权理事会申诉机制提交指控。对于针对中国的法律诉讼,中国应就实体和程序等问题做好应对预案,并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此外,中国媒体还应思考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特别是要学会用契合西方人思维的方式来组织话语,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话语来展开叙事。同时围绕美国抗疫不力等问题在国际舆论中设置议题,缓解国际社会对华舆论压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