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适地性景观规划方法例证
2020-07-01邓寒松
邓寒松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水库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对自然河流改变或区域性重塑的水利形态,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的基本功能,各库区都在不断探索科学规划方法合理的开发利用水库景观资源,服务经济建设和提升生活环境品质、优化库区生态服务功能。但不乏对库区水文生态敏感度重视不够、或开发过度、或针对性差的景观案例,造成库区山水、田林、植被等原生态环境的新破坏[1]。为此,以新宁县堡口电站库区景观规划设计为案例,探索适合库区现状生态承载能力、维护或优化水环境、满足规划预期的规划方法和成果,提出适地性的景观规划思路,并通过相应的规划措施、方法,满足规划目标要求,使依托库区水资源的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
1 案例背景和区域条件
项目地位于湖南省新宁县清江桥乡腹地,堡口电站水库是夫夷江下游以发电、灌溉为主的IV型水库,库区平均水深8m,平均均宽240m。电站装机容量13200kW。根据《新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将清江桥乡区域定位纳入夫夷江生态旅游带“一体两翼,一带四组团”的总体规划体系,鉴于此,政府拟启动夫夷江电站库区为抽线“清江湾”景观规划项目,包括以水坝至堡口村6.8km两岸堡口、桃花、赤木、湘塘四个自然行政村沿岸区块约500hm2。库区距县城23km,省道S218连接县城,地形趋缓、呈水库边缘滩地依次过度到岗地、丘陵、山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水库成U字型,夫夷江水质良好,区域内植被丰富,远处山峦重叠,湖光山色,村庄产业以规模种植脐橙和水稻为主。库区沿线村庄属于南方典型的现代风貌类型,民风淳朴,山、水、田、林、居等生态环境要素未遭到破坏,乡土气息浓厚,村庄民居依地形错落分别,聚散自然,整体风光绮丽,景观格局良好,优势的自然山水是库区最突出的景观资源。
2 适地性景观概念
适地设计并非“普适设计”的对立,普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常用手法[2],属于“正宗工艺”,其核心思想是满足人的需求,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借用。适地性景观并不是一项新的景观风格概念,主要是针对景观设计的措施对策而言,需要对项目地有更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突出最主要问题或最明显特征,每一项景观规划措施都能支持主要问题或突出主要特征的适合性规划方法。特别是生态脆弱的水环境景观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规划措施,弱化人工景观营造,让水环境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或延续。适地性景观遵循地形规划因势利导;设施因地制宜;景观融山就水;人文情景交互;植物有的放矢的原则。库区景观规划建设要适应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强调“环境优先生态为本”的理念。
3 基本思路
3.1 规划目标
优化库区生态景观,有限开发利用库区水资源服务经济,塑造“白沙-黄龙—清江桥”生态游组团,依托夫夷江堡口电站水库构建“清江湾”生态休闲观光带。
3.2 规划原则
以水为审美导向、以绿色景观基调,以村庄为体验平台,以生态为本的规划原则。
3.3 规划理念
利用库区生态环境特质和山水资源优势,尊重现状地形地貌、植物群落、村庄、道路等自然景观斑块,以适地性景观规划手法营造安全、适合、优美、生态、开放的景观空间,打造旅游休闲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乡村生态景观模式。
4 规划措施和方法
4.1 围绕“环境再生”目标进行土地修复
全面清理土地,分析土质、灌溉条件,对不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的零星耕地、荒地、闲置房屋地基地载植各类果木、观赏型植物绿化美化不留裸土。野花野草绿化村道边坡、水库驳岸裸露的土层。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采取生态堤岸修复和面源污染控制。已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复垦,复种水稻还是脐橙,由农民自行确定。土地修复后绿色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生机勃勃的乡村绿色景观得以加强,凸显了环境优先的理念。
4.2 精准对接场地特征、科学布置景观设施的方法
图2 交通流线平面图
科学分析库区场地形态找到精准的场地特征,为景观规划的适地性提供科学的依据[3]。堡口电站库区总体呈山区盆地形态,自水库向西南、东北两侧依次按滩地-谷地-岗地-丘陵至数公里以外重峦叠嶂的高山,层级分明,水面、田园、村庄、林地和天际线组成了视野开阔、延展自由的“清江湾”秀美乡村风貌,山川连绵起伏是“清江湾”典型的场地特征,也是突出的景观空间格局。区域地质以砂页岩低山为主,水文敏感度底[4]。优势的场地条件为适地性景观提供了适应性的设计思路:即充分尊重场地现状、设计结合地形、强调生态价值和地形有机结合[5]。首先针对岸线的景观提升以“可渗透性”为基本要求,局部与稻田贯通的低矮土质驳岸,采取体量大的自然石块护堤,结合库区水流缓慢的特点,石块粘结材料可采用粘土、石灰等乡土材料,总之不同的驳岸形态采取多样的保护措施,去“工程化”痕迹,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顺势而为[6]。和田园、村庄相连的5km滩涂地驳岸适当建造临水游步慢道,作为景观“动赏”的流线并有机连接至村庄步道,采用自然石块、耐腐木材等乡土材料铺装路面,不做混凝土架空型栈道,尽量保持水体和陆地生态联系,节点铺装规划不宜面积过大,要就地形而设,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为节点场所,如图1所示。避免大动土层,自然地块改变为人工设施时要保留原有的高差、植被,减少对原地形地貌的人工干预[7]。其次,岸线不宜规划过度的景观设施、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容易造成对水体污染,根据沿岸层次丰富的地形状态,选择高地、平地作为景观设施的布点,严格设置人群活动区、观景区、禁行区[8],对可要可不要的设施坚决不设,景观设施的材料、形式不可突兀,充分融合“清江湾”的优美乡村气质为基本要求。再者,区域内的交通流线规划要充分利用现状小道进行优化、美化,不能迎合旅游需求而开辟“景观大道”,提升现状各村连接岸边的简易机动小道路面铺装,保障交通的联通性即可,如图2所示。区域内人文资源丰富,有规模脐橙种植形成的脐橙文化,还有小龙女、水开莲花、河水祭拜、古驿道、舜帝祈石、八仙雅钓、灵驴留印等千古传说,结合当地村民喜舞龙舟的习俗,选择这些代表性的人文元素活化植入景观设施中,注重乡土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9],如在游道,交通节点处设置体验和观赏一体的艺术装置、小品,让游客体验乡土文化,村民增加归宿感。场地规划要努力保持区域现状的地形地貌不受破坏,在突出的场地特征基础上进行有利于生态修复性或延续的景观设施布置。
4.3 借助乡土植物“有的放矢”营造植物景观的方法
乡村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田园气质,是作用于景观视觉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项目地范围内植物生长态势良好,人工栽植痕迹少,依地形分布水生草本、灌木、果树、经济作物、乔木、山林,草木茂盛、橙黄橘绿,一片生机盎然是绿色景观的主要特征。在地理气候作用下已形成自然和谐的植物生态体系,基于景观规划的目的性,在植物规划中全盘保留现有的植被群落,强化某些特征的植物景观效果,即四季观赏花卉的补充强化,以改变目前“绿有余而美不足”的植物意象,选择性引种适应本地气候的草本花卉,摒弃城市景观性强的植物,做到有的放矢。①滩地自然生长了大面积湿生植物,以蓼科、苋科、鸭跖草科、菊科、泽泻科、香蒲科等草本为主,为水陆生态提供了良好的植物生境过度带,要精心研究滩地植物的强化措施[10],考虑增加鸢尾科植物如大花型的美人蕉,临浅滩增加黄菖蒲等观花型草本湿生花卉[11],沿岸补植点缀垂柳、桃树,营造“桃红柳绿”的审美意境,为休闲观光增添丰富的花卉景象,②选择利用此地村庄、道路、岗地常见的树冠宽大乔灌木如桂花树、香樟树、枫杨树等设置休憩树池座凳。高地岸边、道路、岗地的乔灌木群落保持现状,不增加规则性栽植成“片”效应的单一品种绿化植物,在主要陆路、慢道旁不规律的少量点缀栽种遮阴能力强的乔木用于休闲停留。新增加的景观设施场地绿化均为自由式种植,不设修剪花坛和引种外来植物,控制大量群栽高大型的乔木,延续良好的景观视线,维护已有的植物生态平衡系统。“有的放矢”的植物景观规划措施阻断了外来生物侵害,维护原有植物群落特征,利于水环境的生态稳定。
4.4 根据景观空间特点适应性规划聚落景观的方法
水库沿岸四个村庄的房屋依地形层级错落,聚散自然,村庄相对湖面的景观视线有“居高临下”的汪洋之势,沿岸远眺有湖水、村庄、丘陵、高山等丰富的景观视觉,村庄聚落和水库形成了优美的对景格局。利用村庄的地形、视线条件,分流游览人群,体验项目主要在村庄布设,引导在村庄消费,村庄现状设施由政府投资主导完成了村道拓宽、硬化改造。房屋大部分为平顶或坡屋顶的现代建筑,各家均有面积不等的前庭后院,但庭院都是以水泥简单硬化,缺乏审美,价值低,所以重点美化庭院景观及布设体验设施,挖掘当地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木工、蔑匠、酿酒、豆腐等项目开展庭院式体验和售卖,适当开展农家餐饮满足游客的刚需,根据“清江湾”的景观空间特点,塑造农家庭院作为“静赏”功能空间[12]。房屋特征现代气息浓厚,景观空间错落有致,对房屋的景观化改造本着经济、统一的思路,实施“极简主义”手法,少量审美性差的房屋适当色彩改造即可[13],轻建筑重庭院的方法是适合“清江湾”村庄的现状,如图3所示。
图3 庭院效果图
4.5 人性化和环境性综合考虑的安全性规划措施
亲水、临水设施的设置可以使游人体验感受水环境的魅力,本案的亲水设施应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和休闲安全的结合,水库临山体岸线带不宜设置亲水设施和活动场地,滩地、码头区的慢步道、亲水设施等要高于洪水线,并只在浅滩沙质地带适当布置,同时设置河石隔离深水区,保证游人安全。设定专门的安全水域开展无污染的体验项目[14],如龙舟体验,撒网等渔事体验,水库及岸线规划慢步、健身、观光为主,乡土文化体验活动规划在两侧村庄。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方面则加强村庄及周边面源污染的治理,规范零散家畜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处理,水库至村庄、省道设置一定距离机动车禁行段[15],继续执行库区禁止沿线水产、家畜规模化养殖的措施,杜绝污染源的产生。
5 规划评价
以四周远山为背景,6.8km库区水面为中心轴线的主赏景流线,两侧村庄为农事、乡情体验场所的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能满足休闲观景体验的功能需求,适地性规划方法,最大限度尊重现有景观斑块,规划措施利于强化场地特征,延续和优化了库区原生态环境,做到适应性、美观性、功能性、经济性高度统一,适合库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6 结语
综上,适地性景观规划是针对目前乡村景观项目规划在理论、方法都不成熟和完善的背景下设计探索,希望改变当下城市景观规划理论体系照搬至乡村景观规划的通常性做法,同时也促使乡村景观建设具有明显的乡土性和针对性,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设计实践。“适地性”规划成果使库区整体生态环境不会因观光游赏的景观资源开发利用而受到破坏,又满足了规划目标和要求,适合水环境等生态敏感度高的项目。依托水资源的景观建设规划既要“环境优先”又不失景观“美”的特性,适地性规划同样强调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