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粒体脑肌病合并心肌病一例

2020-07-01李浩月薛亦男黄晨鸣

关键词:乳酸左室线粒体

李浩月 薛亦男 黄晨鸣

患者男性,15岁。因“头痛1天、呕吐伴抽搐半天”入住本院,就诊于当地医院期间频繁出现抽搐达20余次。既往心电图有心室预激、偶发室性早搏。其父母非近亲结婚,父亲体健,母亲有糖尿病史和听力减退,外婆有糖尿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心率130 次/分,呼吸26 次/分,血压106/70 mmhg,急性面容,精神反应差,浅昏迷。双肺呼吸音粗,心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深浅反射未引出,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糖7.46 mmol/L,尿酸601 u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28 U/L,肌钙蛋白0.286 ng/mL,NT-proBNP 258 pg/ml,血钾6.49 mmol/L,乳酸11.9 mmol/L。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验56分,提示智力障碍。脑电图:背景活动基本节律慢化,以θ慢波分布为著,无后头部α优势;偶见双侧额中央、颞区爆发性中-极高等波幅尖样慢波夹杂单个尖/棘波同步或独立发放。头部核磁(MRI):双侧枕叶皮层异常信号伴强化,动脉血管成像未见异常,波谱成像可见乳酸峰。双下肢神经肌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左侧胫神经H 反射未引出,右侧胫前肌、股直肌、髂肌、三角肌轻收缩时均可见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主观听阈测听值:左耳70dB,右耳80dB;在主观听阈测听值上60dB刺激时,右侧听通路Ⅲ、Ⅴ波分化差。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厚度10 mm,左室后壁9 mm,左室射血分数0.65。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面高电压,Ⅱ、Ⅲ、a VF、V5、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双向(图1)。

图1 患者入院心电图

患儿虽急性起病,有反复抽搐,但无长期毒物接触史及吸入史,无外伤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动态监测血压正常,头颅动脉无畸形,头颅MRI病变未沿着血管分布,首先排除中毒/外伤、血管病变、出血及肿瘤等因素引起抽搐。其次患儿有发热、头痛等感染症状,头部影像学示双侧枕叶皮层异常信号伴强化,需警惕颅内感染,但患儿脑脊液检查并无异常,头颅影像学检查却出现乳酸峰,且无法解释患儿血乳酸及脑脊液乳酸明显升高,故也不支持。而患儿线粒体病评分:肌电图异常(1 分)+抽搐、头痛(1分)+3次乳酸升高、乳酸峰(4分)=6 分,临床拟诊为线粒体病。为了进一步确诊,对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分别进行高精度线粒体基因组全长PLUS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编码线粒体tRNA 基因突变m.3243 A>G,突变负荷为71.2%(图2),该变异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受损,线粒体功能失调,同时验证该变异遗传自患儿的母亲(23.6%)。基因检测也证明患儿携带有致病意义未明的线粒体ATP8区基因突变m.8531 A>G,p.T56 A,同样也来源于患儿母亲(99.5%)(图3),而患儿的父亲未见此突变,至此该患儿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 样 发 作(mitochondrial myopathy,encephal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合并心肌病。

患儿使用B族维生素(复合维生素片,每日1片)、艾地苯醌片30 mg,每日3次、左卡尼丁1 g,每日1次,3个月后,间断自行停药四月于该月18日,30日因头痛、听力下降、双下肢乏力,运动不耐受,再发抽搐先后两次入住本院,在第3次住院期间患儿出现反复卒中发作,分别查心电图如图4和图5所示。

图2 基因检测结果图

图3 基因检测结果图

图4 患者第2次住院心电图

讨论线粒体疾病是由于线粒体DNA 或核DNA 突变引起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ATP合成障碍,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肌肉性疾病,尤其作用于对能量依耐大的组织器官,如脑、心肌、骨骼肌等,且具有独特母系遗传特点。线粒体心肌病(mitochondrial cardiomyopathy,MCM)是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和长期的缺氧状态,造成细胞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多表现为心肌肥厚[1]。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考虑诊断为MCM:①肌肉、成纤维细胞或血小板中发现呼吸链酶缺陷;②肌肉活检组织Gomori染色时发现有破碎红纤维或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降低等特征性改变;③超微结构发现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堆积;④线粒体DNA 突变或缺失;⑤一级亲属中已证实有线粒体病。

患儿心电图示左室面高电压、T 波深倒置、间歇性心室预激、心室复极不一致圆顶尖角样T 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基因检测示线粒体DNA 突变,遗传变异来源于其母亲,符合MCM 诊断标准中的第4条。而线粒体疾病虽为母系遗传疾病,却存在异质性,患儿的母亲可不发病。且本例患儿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经诊断发现卒中样发作、癫痫、偏头痛、颅内钙化、智力障碍;血糖升高;视神经功能障碍,视力减退;双下肢乏力,无氧酵解增强,乳酸丙酮酸水平升高;脑电图和肌电图均显示传导异常。患儿出现的多系统功能损害均不能用单一的心肌肥厚进行解释。相关研究表明MELAS同属于线粒体DNA 点突变疾病的一个亚型。约1/3MELAS最易合并MCM,多与m.3243A(G)位点突变有关[2-3]。故结合病史和基因检测考虑诊断为MELAS合并MCM。

图5 患者第3次住院心电图

MELAS合并MCM 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临床对其存在严重漏诊。国外Lev等[4]对一组线粒体病患儿进行研究,发现合并MCM 发病率24%;Holmgren等[2]回顾性研究显示线粒体病患者中合并MCM 者占17%。且线粒体患儿合并MCM,其病情易迅速恶化进展至心力衰竭。此类患者生活中应避免饥饿、饮酒、高脂肪低糖饮食,配合有氧耐力锻炼运动治疗,临床服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类、补充代谢辅酶类药物并采用抗癫痫、保护心肌、手术等对症支持治疗[5]。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报道,加强临床工作中对线粒体疾病的诊断和认识,提示当遇到心肌肥厚性病变合并多系统功能损害时,需结合组织病理、生化酶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以达到早期明确诊断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乳酸左室线粒体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及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产乳酸链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