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模式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政教育的路径实施
2020-07-01孙云帆
文/孙云帆
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把学生就业率视为衡量各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方法之一,而各学校为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纷纷开展了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教师会重点指导学生国家政策、就业技巧等实用性技能,却忽视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诚信意识、就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问题,致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1]。现各学校发现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并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在校企协作下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就业,就必须结合校企协作特点,改进思想教育课程,让企业成功人士步入校园,以自身经验向学生讲解企业,从而了解企业办公模式,减少学生和企业间的距离感,提高学生就业率。
一、转变学生固定就业思维模式
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十分注重书中的理论知识,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对社会的了解也全部来自教师的口述和网络,从未亲身体验过。学生思维模式固定,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回答。而企业中的员工,思维模式必须是活跃的、发散的、主动的,并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在企业,许多基础性问题,都有一套成熟、快捷的解决方案,而被动的等待只会影响自己和同事的工作效率。校企协同模式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转变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图1 学生思维转换法
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一过程,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思维模式(如图1)。让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企业,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和职场人的生活方式,在无形中学会合作和沟通,养成敬业和忠诚等职业基本素质[2]。而对企业的深度了解,还可让学生正视自己,既不会自傲自满,更不会自卑自抑,从而对自己的职业清晰地规划,明确职业未来。
二、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新课程模式
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型人才。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能力培养、能力训练以及能力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根本需求[3]。学校对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定向管培班”,培养专项人才,做到以思想政治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岗位课程为核心、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为目标的新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如图2)。
图2 新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体系既能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又能兼顾专业学习的稳定性,企业还能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当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体系能在学校中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率,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时间,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利用网络开展校企协同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网络教学模式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了时代发展,开展网络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校企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更应利用网络,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企业,深入企业[4]。学校可以给企业和学生建立专门的官网,留下各企业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咨询该企业的相关问题,告诉学生各企业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随时了解该企业动态。网络课堂上,将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以先进人物为例,讲解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使课程形象更加清晰、生动明了。播放企业生活小视频和企业职员工作过程,介绍相关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企业文化仪式,见证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自觉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寻找自身职业方向。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就要不断深入校企协同模式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现阶段,学生创业是热点话题之一。国家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对创业的学生进行补助。既要重视思想政治就业指导教育,也应重视学生创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校企协同模式下,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的竞争压力,以此激发学生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企业管理的苛刻的纪律要求、员工刻苦努力的精神,并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竞争方式和协作意识,从而意识到自身差距后,自觉增强专业意识,主动调整心态,正视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区别,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5]。
综上所述,通过校企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就业,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企业要求职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帮助提高学生就业率,减少学生对企业的陌生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开展校企协同模式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深入开展校企协同模式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缓解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