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语的守护者
2020-06-30周成新
周成新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唐海龙建议,可适时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增强高考、中考中语文分数比重,突出母语应有的优势地位。
母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象征和灵魂,是留住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文明的根。针对母语濒危的全球现象,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性大会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汉语,中国的母语。从甲骨文到正楷,从汉字到语言,从文化到文明,经历了上下五千多年的磨砺、传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热”“外语热”“网络热”的出现,母语很长时间内处于劣势,不但寸步难行、发展艰难,甚至还遭遇前所未有的退步。比如:出国唯英语;电脑代替手写,提笔忘字;表情符号代替语言被追捧;词语被肆意篡改,标准语被挤出字典;学科排名,语文垫底;作文写作,死记硬背等。母语冷导致文化冷,比如:过年走亲戚,在同辈面前不知道让孩子如何称呼;节日祝福复制粘贴,千篇一律;祖籍何处,民风民俗一问三不知。因为一个“冷”,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汉文化,在很多人口中仅成了一句口号。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汉语方面的推广力度越来越大,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并在全世界拥有200多万的注册学员,但国内民众对于母语的热情却还是处于低潮。在“学好英语出国留学有出息”“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民间一言堂下,汉语地位始终难以抬头。
作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知识分子的比重极其有限,诗词大会的能量很难发挥一国之力。唯有全民参与,母语保护才能富有实效,才能牢牢守住五千年的中华汉文化。守住母语就是守住家园,守住自己文明的根。因此,让母语回归其应有的地位,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首先是立法保护。讲好普通话、写好方块字,要像爱护国旗、国徽一样庄严、郑重。国家需要从法律层面修改、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汉字使用、普通话推广作为全国范围内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母语成为人人必说、人人必写的一门文化功课。其次是增加考级难度。增加现有普通话、汉字软笔硬笔书法考级难度,让汉字撰写、汉语说话更加标准规范。三是提高语文学科比重。在小学升学、中考、高考学科中提高语文学科总分比重,同时在语文学科中提高阅读与写作比重,让母语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学课、必修课、必考课。四是强化用语监管。加强对网络用语及表情符号发布、使用的监管力度,不符合母语标准语言使用的表情、词语、符号一律不得随意使用,保护母语的权威和神圣不可侵犯。五是开展母语推广活动。将举办母语推广活动纳入文化传承的重要范围,通过组织开展演讲、辩论、书法、阅读、征文等活动,让母语及母语文化真正深入基层,提升中华儿女生于华夏、学于华夏、就业于华夏的自豪和骄傲。
汉语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守护母语, 就是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守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