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紧日子”该怎么过
2020-06-30青评
人民周刊 2020年11期
青评
6月11日,中央部門拉开“晒预算”大幕,财政部、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纷纷公开2020年度财政预算。相较往年,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呈现了“特殊之年”的新特点,其中之一是各部门公开了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
以率先公开部门预算的财政部为例,《2020财政部部门预算》开篇指出:“2020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今年财政部自身部门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74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减少约76亿元,减幅超过50%。其中“三公”经费预算比2019年减少3003.87万元,压缩55.1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常态化疫情防控“追加”的要求,今年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更突出,有限的财政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优先用于“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为此必须进一步压缩政府自身开支。
过“紧日子”对政府部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既要在各项支出上做到锱铢必较、精打细算,也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压缩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既要善于利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有效简化、减少现场公务活动,也要围绕如何做“加法”探索更多开放的思路。
政府部门“过紧日子”,不是近年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后的被动应对之举,也不是像今年这样的“特殊之年”的短期“应急”措施,而应当成为一项规范化、常态化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积极适应长期“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断深化相关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