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农庄模式下的乡土建筑的激活
——以国际建造大赛泗阳建造为例

2020-06-30吴闪李王博陈李解玉琪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梨园农庄小屋

吴闪 李王博 陈李 解玉琪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中国·安徽 合肥 230022

主题农庄;乡土建筑;建筑设计;泗阳县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引言

新农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乡土建筑凭借其地域性特征受到广泛关注[1]。乡土建筑起源于民众的乡土生活,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利用乡土建筑的独特性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2]。乡土建筑建设原则是功能性和实用性,通过与乡土民间传统习俗的结合,使乡土建筑蕴含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重要性以及建筑清晰性,因此乡土建筑是具有人情殊以及创造性的建筑类型。为了激活乡土建筑而赋予特定的功能并结合相关产业形成新型主题农庄,即以某种具有新意和特点为主体,打造出独特主题来更好地吸引和服务来休闲和娱乐的人群的新型农庄模式。

2 主题农庄的分类和特征

2.1 主题农庄的分类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农庄的主要吸引人流的方式不再只是依赖农场生活的体验,与此同时向着主题鲜明和规划管理统一的主题农场的方向转变,以招徕更多的游客。

主题农庄的种类呈现着越来越多元的趋势发展,从主要服务功能区分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运动类主题农庄、教育类主题农庄、科普类主题农庄、社科类主题农庄、产业类主题农庄等,如图1所示。

2.2 产业类主题农庄的特征

产业类主题农庄是以实现产业产品和产业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农庄整体的产业水平和旅游可玩性为目的,集产业、旅游、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于一体的新型农庄经营模式[3]。

2.3 产业类主题农庄的作用

(1)农庄产业水平和营销方式多元化

对于产业本身而言,产业发展方向单一,受制于人流稀缺等客观条件约束,在经历过设计建设后,用公共设施吸引了当地的居民,利用主题元素提升庄园旅游吸引力,大大地提升人流量,为产业的销售提供了对象,营销方式呈现多元化。

(2)旅游业与产业的结合

在产业形成主题庄园之后,就形成了许多旅游地点,为庄园提供了新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同时这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原本产业的发展[4]。

3 泗阳主题农庄梨园小屋的活动概况

3.1 大赛概述

为了让设计能够与产业集合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乡村,2019UIA-CBC 国际高校建造大赛落地泗阳。大赛以“梨园小屋”为题展开竞赛,最终筛选出十五组优秀作品进行实地建造。十五组方案各具理念,是中外各高校学生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结果,设计的力量将迸发在乡土建筑的激活中。

大赛最终主旨在于让学生在实际建造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对乡村与设计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大赛也将探索如何在满足乡村需要、与村庄适宜的同时给乡土建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2 发展定位

3.2.1 轻介入,微改善——保留乡村风貌

对待乡土建筑,不能“大改大建”,一味地向城市看齐,而应站在保留传统文化和乡村风貌的层面,采取轻微的干预、微观的空间改善的方法,在不改变乡村原有的空间格局、不改变原有风貌、不改变原有地景、不改变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局部改善,真正留住乡村的“形”。

图1 主题农庄的分类类别

3.2.2 建小屋,置空间——激活乡土建筑

“梨园小屋”是本次建造大赛的主题,要求在自然与和谐的环境中,以不打破村庄原有的生态环境为前提下,置入小屋或进行公共空间的整治,以此推动对乡土建筑的方向探索——或改善公共空间,或与特色产业结合[3]。

3.2.3 承传统,载乡愁——尊重本土文化

乡村建设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丧失了文化自信。如何让乡村重拾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更多地注意到建筑的“地域性”,我们更需要注意传承与创新,在建造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的不同,并根据地域文化的特殊性,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打造乡土文化名片。

3.3 建造作品的设计理念

15 个由全球30 家知名院校组成的联合团队以“梨”元素为核心,在不影响基地原有果树、民居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一个功能多样的梨园小屋,建成后的“梨园小屋”作为休憩、剧场、垃圾回收站、展览馆、茶室等多种形态的公共装置,既有探索乡村生活模式的生活体验小屋,又有乡土材料木制的剧场及展销空间。虽建造成果的形式与功能各异,但体现的设计理念均是利用乡土材料进行建造,对乡村现阶段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挖掘与改善,从而达到激活乡土建筑的目的。

3.3.1 新型乡村生活体验装置

(1)“方间梨楔”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纯粹生活理念为灵感,回归极简的空间操作手法,在梨园一隅置入极简生活体验装置。通过变换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淡季时可作为村民日常的公共聚集空间,旺季则成为游客烧烤及宿营的好去处。作品通过更新果园村生活方式,为探索乡村生活模式多元化创造无限可能。

(2)“垃圾回收站”设计以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为策略,以钢木结构体系回应传统民居建构体系,以当地材料的陌生化应用作为实验,利用烟囱效应的净味系统,使得梨园垃圾回收站以一种务实而精巧的方式融入乡村日常生活。

3.3.2 乡土元素的更新与重构

(1)“凳子剧场”

该设计以乡村常见的板凳为基本构成元素,组合、阵列、偏移为谷,以装配式构成原则搭建出露天剧院和市集。该方案除了满足节庆和日常娱乐功能,还可灵活组合成其它功能场所,在使用中如有损坏,可通过单元替换,完成简易的维护和更新,充分满足了乡建的在地性、生态性、灵活性和可推广性,如图2所示[5]。

图2 “凳子剧场”

(2)“爬梯剧场”

从环保、可拆卸化视角来出发,用乡村最常见的梯子作为基本构成元素组成村民日常活动的场所,设计中带着“梨园的村民农忙与闲适之间的转换”。带着这些初衷,剧场成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互动的媒介。无论男女老少,年幼与否,都可享受梨园中的乐趣与灵动,如图3所示。

图3 “爬梯剧场”

3.3.3 展销空间的在地性设计

(1)“梨生集”的设计以提取周边肌理与建筑元素,营造庭院以点缀不断向两端生长的展销空间,置入交流场所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打造沿路观光线,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多样性和体验感。建筑结构抽象地回应了梨树形态,屋架之间横向连接形成模块空间,屋架结构下置入盒子体系,实现果品展销功能,如图4所示。

(2)“芳木为邻”的设计理念源于模块化结构的想法,可以适应不同的用途和配置。模块结构可以自由地重复,元素组合可以形成家具、墙壁、露台、屋顶,还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功能,如休闲空间、休息空间和零售空间。这些模块可以适应有梨树矩阵的场地,可以在基地内自由地复制,创造出一个新的逻辑系统,同时其可以扩展出无数形状。所有的模块一起变得像“木质像素”,这种形态有助于解释景观的形态和其中的高度变化,就像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一样,如图5所示。

图4 “梨生集”

图5 “芳木为邻”

3 结语

虽然此次主题农庄梨园小屋的建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乡村发展以及乡土建筑的激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此起彼伏,绝大多数问题出现在建筑材质、施工及使用上,论文针对其解决及重构提出了一些措施,例如材质单一,导致结构有问题,可以在建造过程中采用其他材料增加稳定性;施工不规范,建造简陋,可以给设计完整的给排水,采暖系统,线路的完善处理;很多乡土建筑缺少管理,形式多变且不美观,缺少整体性,可以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及管理,建造大赛就是在统一主题建造的基础上,后期有人进行统一维护和看管,达到美观整洁的需要。

主题农庄是现在乃至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其在农林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业旅游的发展,同时激活了乡村建筑以及经济的发展。而乡村里乡土建筑的发展又是主题农庄甚至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泗阳建造大赛的初衷是“设计激活乡村”,现在可见,设计给了乡土建筑重生,重生的建筑也给了乡村发展的重新激活的生命。

猜你喜欢

梨园农庄小屋
春天的小屋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山中小屋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农庄
梨园逐梦人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神奇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