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探索

2020-06-30王巍巍余怿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译员职业道德准则

王巍巍 余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1.0 引言

随着我国语言服务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翻译从业者正在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工作语境和伦理困境,翻译行业协会和教育者们亦在面对着前所未见的行业迭代以及其所带来的伦理规范建设需求。

2003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由中国外文局组织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 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简称“CATTI”)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首届考试,开启了语言服务行业资格认证的篇章。然而,作为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的翻译专业,其内容不仅应包括双语水平和翻译技能,还应包括从事该行业所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等素养。众多学者撰文呼吁建立翻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并通过专业资格考试等方式设立相关考评机制(李波,2004;任文,2005;刘连娣,2006;冯建忠,2007;Donovan,2011;冯曼,2013;杨冬敏,2015;赵田园、穆雷,2019等)。

2019年11月,中国翻译协会在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上正式发布《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一步规范语言服务市场,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文件确定了译员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遵循的通用行为规范以及译前、译中、译后行为规范。《规范》的确立是翻译职业化的重要指标,如当中引言所述,其目的在于“指导译员在翻译工作中做出合乎职业道德的专业决定,提高译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译员在提供翻译服务时明确自己的责权利,维护译员的职业声誉,营造翻译行业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然而,《规范》如何落实在语言服务行业当中?其所涉及的9大准则(端正态度、胜任能力、忠实传译、保持中立、保守秘密、遵守契约、合作互助、妥用技术、提升自我)及4类规范(基本、译前、译中、译后行为规范)如何考核或评价?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翻译职业伦理道德方面的考核评价经验,探讨在我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中融入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可行性,从测试设计的角度探索考评构念、考评方法、评价指标等内容,并讨论其未来方向。

2.0 国际语言服务行业职业道德相关考评综述

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如 “code of conduct”“code of ethics”“cod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等)是世界各国及地区,以及国际翻译行业规范文件的重要内容。例如,“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terprètes de Conférence,简称“AIIC”)的翻译行业准则(“cod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美国翻译协会提出的翻译职业规范(“code of conduct”)、澳大利亚翻译协会(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简称“AUSIT”)颁布的国家翻译职业道德守则(“code of ethics”)等。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相继推行了翻译资格考试(李双、钱多秀,2016),其中多国考试涉及职业道德或行业规范相关内容。近十年间,澳大利亚翻译认证局(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简称“NAATI”)从2012年起启动考评机制改善项目(Hale, 2012),并于2017年更新其译员认证与考评体系。本节以加拿大翻译协会(The Canadian Translators, Terminologists and Interpreters Council,简称“CTTIC”)考试、澳洲的NAATI考试和美国加州司法委员会(Judicial Council of California,简称“JCC”)的法庭口译员认证考试(Court Interpreters Program,简称“CIP”)为例(表1),考察翻译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考评机制的可行性。

表1 加、澳、美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相关考评机制对比

从考试对象看,三项考试均面向所有考生,即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相关知识和素养属于必考内容。其中,加拿大CTTIC考试中,特别说明了“如考生翻译考试部分的得分不足60%,即便职业道德得分高依然视为不及格。”这“一票否决”制意味着考生总分评判不受职业道德部分的分数影响,不得由职业道德分数补充。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职业道德部分考试不及格,即便翻译部分得分高,是否亦会影响最终总分评判?在澳大利亚的NAATI考试中,英语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y-English Proficiency)、职业道德能力(Ethical Competency)和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y)为申请证书的三项先决条件。其中,后两种能力可以通过参加NAATI认证的专项培训或通过NAATI考试完成认证。这意味着,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和素养是从事翻译的关键前提。美国的CIP考试则要求所有译员在“通过认证考试的两年内必须参加司法委员会举办的职业道德守则培训”,体现了司法行业对于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

从考试形式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两项考试均为单独考试,一定程度上将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和素养与翻译从业者的其他能力(语言能力、翻译能力等)区分开来。美国加州司法体系的CIP法庭口译员考试则将其与其他考试内容合并。根据CIP的考试介绍,这部分的笔试内容包含词汇、短语、司法知识考察等10项内容,考试总时长2小时15分钟。

考试题型方面,三项考试均出现了情景简答类的主观题,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考生的文字回答考察其对相关规范文件的了解、在具体案例中识别伦理困境的能力以及将规范中的相关准则应用于具体场景的能力。然而,主观考题相对客观考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分难度。当中,仅NAATI发布了针对该题型的评分标准,并对考生的答题字数做了“100-150字”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CTTIC的社区口译员资格认证考试中,在原有5个情景简答题的基础上,增加了5个多项选择题考察社区译员执业准则。

通过标准方面,三项考试均有较高要求。其中,NAATI采用4级评分法(1级最高,4级最低),针对两部分考题列出了详细的通过要求。第一部分知识类主观简答题中,要求考生能够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做出清晰定义,并就相关准则描述一个口译或笔译中的具体案例。该题的通过标准为二级,具体描述为“考生能用一般术语准确地做出定义,可能会省略次要的定义内容;能给出一个相关的口译或笔译中的具体案例”。第二部分场景类简答题中,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出题目场景中所涉及的道德准则,解释为什么该准则与场景相关,并能够给出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该题的通过标准为二级和三级,具体描述分别为“能明确识别并解释至少一个相关准则”和“应用相关道德准则提出解决方案”等内容。从这些描述语可见,2017年后更新的NAATI考核评价体系细分了各级别的具体要求,明确划分了职业道德部分考试的基准线。

根据笔者的检索,与NAATI和CIP不同,CTTIC并未明确列出参考资料。然而,以CTTIC的法庭口译员考试为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司法部门②等政府机构提供了详细的备考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需求方对翻译资格考试的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考核评价必要且可行。从考评机构来看,三项考试均由翻译资格认证的权威单位组织。首先,保证了考评的统一性,避免不同考试由于级别划分、难度差异等带来的混乱。其次,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专家库能保证职业道德相关考评题目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第三,职业道德相关考评明确了行业准入的先决条件,从起点规范行业环境。

3.0 基于CATTI的译员职业道德测试设计

借鉴加、澳、美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相关考评机制的经验,我国可考虑在CATTI考试中增设职业道德相关考评内容。从CATTI考试大纲看,各级考试大纲均提及翻译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然而,CATTI考试题型中并未涉及该项内容。当前,受翻译资格考试办公室委托,由中国翻译协会负责对翻译资格证书持证人员展开继续教育,保证持证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杨英姿,2011)。因此,也可考虑建立相关机制,对翻译资格持证人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开展考核与评价。

作为行业准入的水平测试,CATTI考试的方方面面对考生、翻译教育者、教育体系、语言服务从业者和社会都存在潜在影响。本节中,笔者从测试设计的角度探讨CATTI考试增设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可能(李绍山,2005)。

3.1 考评构念

一项考试的测试任务设计和考试分数解释的基础是考试构念,即所测能力的具体定义(Bachman,1996)。设计考试前须确定考评构念,并基于此设计考试模块及评分标准,这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因此,有必要界定考评机制中“职业道德”的构念,明确测试要考察哪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根据《规范》,译员“职业道德准则”是译员从事翻译活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端正态度、胜任能力、忠实传译、保持中立、保守秘密、遵守契约、合作互助、妥用技术和提升自我。译员“职业行为规范”是译员在职业道德准则指导下应采取的具体行为,包括基本行为规范、译前行为规范、译中行为规范和译后行为规范。

基于此,可将考评机制中“职业道德”的构念界定为“在翻译工作过程中,译员所应遵循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该知识在具体翻译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的方面包括上述9个原则和4个规范。

3.2 考评内容

考生所掌握的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和素养是多方面的,无法通过一次测试得到全面考察。因此,只能抽取一定的知识点或能力点以管窥考生是否达到了行业准入要求。参考NAATI考试的经验,职业道德考试一方面可以考察《规范》中的具体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运用知识来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评内容的细化需要相关部门或专家学者对《规范》展开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从而明确9个原则和4个规范的内涵外延,以及其所要求的知识点、能力构成及其比重。测试内容应充分体现《规范》的核心内容,有代表性地考察相关知识点和能力构成。以“准则3:忠实传译”为例,其知识点在于“准确理解源语信息”“忠实传译源语信息”,并避免“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观点进行修饰或增删等更改。”这是翻译实践“信达雅”三原则的首要准则,但在测试设计中,不应因其重要性而在考试中多次重复考察其定义和应用。

3.3 考评方法

基于已确定的考评构念及内容,考评方法的选择是保证测试效度和积极反拨效应的重要一环。其中,考试题型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考评内容是否有效测量考试构念。在选择考评内容的同时,应结合命题可行性、评分可操作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以设置题型。

根据上文的考察,三项考试均设置了主观题,分为知识类简答题、场景类简答题等题型。根据NAATI的调研报告(Hlavac, et al, 2016),瑞典、挪威、比利时等国家亦采用口试、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考察职业道德相关知识与能力。

然而,据人社部统计③,2018年全年CATTI总报名人数达21.3万。考虑到我国报考人数的体量,主观题可能会带来评分操作上的困难。因此,建议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设置符合真实场景的口译模拟任务,要求考生从多个题项中选出符合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做法。该题型可检查考生对《规范》的理解以及在真实场景下的运用。由于当前翻译教学在翻译实践知识及职业规范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失,考生对翻译职业道德了解甚少,因此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以下样题及解析作为举例参考。

【样题1】在一次商务会议中,采购方提出供应商并未达到一项质量要求,而你不熟悉这项要求。你为供应商提供翻译服务,在其语言中,这个特定的质量术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词。你会怎么做呢?

A. 因为不熟悉对应的术语,所以概述听到的信息。

B. 在会议开始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并熟悉相关情景中的术语。

C. 要求发言人澄清,因为供应商需要确切地知道产品改进需要什么。

D. 省略该术语并继续解释,以确保译语产出流利不间断。

【解析】符合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选项:B、C

本题主要考察“忠实传译原则”和“译中行为规范”。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须遵守忠实传译原则,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增删;如对源语内容不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请发言方澄清或解释。而本案例中所提的质量要求及相关术语,属于重要信息,不可忽略。因此,译员有责任询问并向供应商准确传译。

【样题2】你在交易会上做翻译。在一次简短的商务谈判结束后,不会说英语的卖家离开了,买家把你拉到一边说:“我认为这个卖家在撒谎。你觉得呢?”你会如何回应?

A. 礼貌地向买方解释,译员的作用是为了促进买方和卖方之间的沟通。

B. 礼貌告诉客户,译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C. 译员有权就与口译任务相关的任何事项或人员发表意见或撰写意见,无论是别人征求的还是自己主动提出的。

D. 与买家分享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并做出猜测。

【解析】符合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选项:A、B

本题主要考察“保持中立原则”“译中行为规范”。译员须遵守中立原则,除对可能造成交流双方误会的文化障碍进行解释外,不应对口译相关的任何人、任何事发表意见或给予建议。案例中,交流双方已完成谈判,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买家的问话实际上超越了译员的职责界限,希望译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显然有悖于中立原则。因此,译员不可发表意见,但仍需与买家礼貌沟通,解释译员的角色和工作原则。

以上两个案例,均针对性地考察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原则及一个规范。清晰的命题导向,能较为有效地检测考生在具体情景描述中对特定原则及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程度。题干所描述的情景,是职业译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而4个选项所描述的行为选择,也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做法,便于考生将自己代入情景中,根据自身对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做出合理的选择。这与重实际应用、轻规范条文机械记忆的国际测试潮流相一致。同时,命题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而非主观问答题,符合我国CATTI考试体量大的实际情况,便于在全国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判分标准,且方便大规模阅卷。

3.4 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的方法和过程首先涉及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在CATTI考试中的分数权重,如选择合并考试(例如列入“综合能力”部分),则需重新分配各部分试题的分数比例。其次,是具体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规则。

在主观题型的设计中,评分标准可借鉴NAATI的4级评分法,详细列出每个题目各个级别的具体描述语(包括正面及负面描述),从而帮助评分员提升评分效度。在多项选择的题型设计中,鉴于考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考虑选错不得分,少选得半分,即只要考生的选项中没有错误选择,就不应全扣分。

成绩评定的方法决定了测试的效度,其目的在于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测试的目的性(李绍山,2005), 亦有利于提高考生对考评机制的认同感。

3.5 考评结果的阐释和使用

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职业道德考评应能够采集考生对于《规范》的了解程度,向翻译教育界和翻译从业者提供具有可解释性的数据,以便改善教学和实践。同时,CATTI与职称评定挂钩后,职业道德考评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考生做出的认证决定, 具体做法可参考NAATI的先决条件和CTTIC的“一票否决”制等。

4.0 译员职业道德考评机制的未来思考

《规范》的发布是进一步促进语言服务市场健全发展,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的起点,《规范》的分步骤落实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规范》考评机制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译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促进其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正确理解及应用。以译员为起点落实《规范》,可提升翻译职业道德规范在专业翻译教学和客户、用户教育中的影响力,真实反映《规范》的合理性与前瞻性。因此,有必要对考评机制进行多方面探索,包括其效度研究、考评新方法的开发和反拨作用等。

4.1 职业道德考评机制的效度研究

当前,语言测试研究愈加关注测试效度研究,从测试者、评分者、公平性等多方面,探讨测试的诊断功能、预测功能,检验测试所考查“构念”的相关性和代表性。

由于CATTI是标准化大规模的专业水平认证考试,其分数用于解释和证明每名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行业准入水平。因此,CATTI考试及其职业道德考评内容的效度研究十分必要。这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应用于考试大纲、翻译教材、教学大纲等的再修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CATTI考试更具科学性和解释力,产生更积极的社会效应。

4.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考评新方法开发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动评分、甚至语音识别等技术已日趋成熟。2019年,CATTI考试首次实现机考。职业道德部分亦可采用机考方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等使考试内容和试题材料更接近真实生活,从技术层面保证每个测试分项的时间效用,改善考试评分效率等。

在技术的辅助下,不仅可以扩大考试规模、提升考试效率,更能从根本上打破考评方法的客观限制。职业道德的考评受限于目前的评分手段和考试规模,采取客观题的模式,而非更有挑战性,更能体现考生水平的主观题模式。未来,或许可以通过互联网+AI技术,实现主观题机器自动评分,或互联网+VR技术,实现虚拟现实的场景融入,考察考生的真实行为选择等等。

4.3 考评机制的反拨作用

从考试反拨作用看,在CATTI考试中增加职业道德考评内容有助于其在翻译教育、社会认知和行业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翻译教育领域在职业道德、伦理规范等方面内容的缺失,使得众多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后缺乏对翻译伦理知识应有的认知与运用(杨焌,2018)。当前,内地仅北外、广外两所大学的翻译学院分别开设了“口译职业与伦理”和“会议口译职业与规范”课程。职业道德考题的设置能够引导更多院校的翻译专业开展课程改革,设置贴近行业需求的相关翻译职业伦理课程或工作坊。

据调查,我国翻译行业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例如译员继续教育培训、定期的行业知识培训等(王巍巍、穆雷,2019)。借鉴NAATI等的经验(Gonzalez,2019),在设置职业道德考试的同时,我国也应建立翻译职业发展相关的考评机制。例如,翻译专业资格证书的持证人应参与证书年审,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培训。翻译行业协会等机构应细化培训内容,更多通过真实案例、行业分享等方式增强翻译从业者的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另一方面,目前其他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等影响力广泛的考试,均设有职业道德规范的考察,是社会认可度高的考试。将职业道德规范的考评纳入翻译职业资格认证中,进一步完善CATTI考评体系,有利于社会对专业译员及翻译行业的认知。

5.0 结语

作为译员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翻译技能同等重要。在我国语言服务行业迈向职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翻译职业道德规范考核应成为翻译专业人才资质认证不可或缺的环节。《规范》的发布,无疑为该项考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在广泛借鉴国际相关成熟考核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宜结合我国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专业翻译教育的现状及翻译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实际情况,广泛探索测试设计、测试手段、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翻译职业道德规范考核机制。职业道德规范考核机制的建立,不仅是落实《规范》的重要举措,也将有利于完善翻译职业形象,提升社会认可度。

注释:

① California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Ethics publication at: http://www.courts.ca.gov/documents/CIP-Ethics-Manual.pdf

② https://www.attorneygeneral.jus.gov.on.ca/english/courts/interpreters/english_test/

③ http://www.catti.net.cn/2018-10/19/content_753627.htm

猜你喜欢

译员职业道德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口译中的“陷阱”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