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2020-06-29刘凤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方言意义

刘凤丹

摘  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至此,我希望说明的问题是: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不加以区分的,除非涉及到Krashen的理论,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语言习得”这个用语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

1.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

2.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

文化具有排他性。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或是为了利用好的影响,或是克服坏的影响,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习得语言,加强各际的文化交流。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或克服方言对学研习得的影响呢?

(一)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个公民的责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不同区域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或是同为北方方言,或在同一区域,也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我国语言的特点。因此各方言区的人要讲好普通话,必须了解其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点,然后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讲好普通话。

(二)建立一种“方言+標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在促使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众多因素之中,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才是其学习的根本原因。可从目前我们对语言习得环境的综合利用上来看,重课上学习而轻语言实践习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对语言习得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或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只喜欢跟自己统一语种的人“扎堆”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良好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实际上仅限于课上环境,课外环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惜。

四、结论

方言是地方文化语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加以“扬长避短”。如此,才能真正加强跨文化的交际,才不会出现那种仅会讲语言,但不懂文化的现象。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5页.

[2] 龚亚夫:《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几个概念》,《英语教师》,天舟文化出版社 2008年第1期.

[3] 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3期,四川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方言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留学的意义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