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多元表征过程,理解概念

2020-06-29杨群艳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数学概念

杨群艳

【摘 要】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一言堂,直接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记忆,忽略了对概念本质的探究,这种“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思考”的教学模式,极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如何让学生利用多元表征理论去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转换不同的表征方式去探究数学概念,并利用多元表征理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建构数学模型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是值得教师深刻反思的。

【关键词】 多元表征;数学概念;圆的特征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一册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元表征理论经历探索和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体验,理解圆的特征,渗透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几何观念;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规、三角板、PPT课件、圆形纸,学生准备:圆规、圆形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课件展示P2三幅图)我们打算举行套圈比赛,游戏规则是站好之后就不能移动位置,看谁套的圈多谁就胜,有三种站队方案,哪种方案比较公平?(讨论)

【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已经具有经验表征: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所以学生能得出结论:只有当学生都站成一个圆时最公平,因而很好地为新课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反馈: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生:站成圆形时,每人离小红旗的距离是相等的。

师:之所以觉得围成圆比较公平,那是因为圆具有它独有的特征,其实圆还有更多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特征。

【通过情境表征,让学生初步体验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建构模型,探索新知

研究圆的特征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这一张小圆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借助实物,通過体验表征,让学生通过活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通过多种表征,充分让学生独自去感知圆的特征】

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圆心、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并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充分注意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平台,让学生借助实物去表征,使圆的特征逐步清晰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汇报:

生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生2:在同一个圆里等圆中,圆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

生3:在同一个圆里等圆中,圆有无数条直接,长度都相等。

生4: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圆的直径。

生5: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叫作圆的半径。

【通过观察实物,借助学具圆片通过图像表征与体验表征,使学生从研究由线段围城的图形迁移到探究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增强积累,充分应用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学生通过摸一摸,感知圆的边是弯曲的,是有别于以前学过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为什么井盖要做成圆的?为什么大家喜欢围成一个圆来举行篝火晚会?

【通过体验表征与图像表征,充分让学生去感知,并从具体的实物体验抽象到图形体验,同时通过对接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利用同圆半径都相等、同圆直径都相等的特征去服务我们生活的例子,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生6: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展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上面的结论还成立么?引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并引出圆心的符号,半径、直径的符号r、d , d=2r,r=。

【符号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渗透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将数学符号化,用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信息,极大地简化和加速了思维的进程,因此在此时根据圆的表征有意识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师:其实我们的古人很早研究的“圆一中同长也”,你能解释古人这句话的意思么?

【适时地引出古人的研究成果,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通过体验表征画圆

1.对于圆的特征,我们已经了解清晰了,那么你们能画一个圆吗?有哪些方法可以画圆?利用手上的学具试试(绳子,图钉,圆片,圆规)。画图的同时,并说说自己选择了什么工具,是怎么画,画圆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充分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发现画圆的最好办法。教师巡视中去了解学生画圆的情况】

2.怎样能将圆画得又快又好呢?看视频规范画圆的方法,再练习画圆。前两组半径为1厘米,后两组半径3厘米,并画出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表示。(按要求练习画圆,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通过动态演示画圆,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圆的半径相等的特征,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由于半径长度不一,圆的大小也不一的特征】

3.篮球场上的圆是怎么画的呢?是用圆规画的吗?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你们会怎么画,还会选择圆规吗?(学生讨论)

生1:太大的圆规,我们没有那么高,用不了。

生2:可以用绳子、两人合作。

生3:可以用一根棍子两人合作。

师:所以说我们要画好圆,就要学会因地制宜地选择工具,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很多东西都得因地制宜地选择。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很多画圆的方法,圆规画法是基本画法。

【数学要为生活服务,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拓展

除了这些,在生活中还要很多物体上是圆形的。你们能找出一些吗?

除了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上的某一个面都有圆,想一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学生对圆有了更深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既体现了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了解了圆是由一条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应用到圆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大家课后可以继续去探讨在哪些方面应用了圆的知识。

【整段小结帮助学生形成对圆的基本特征的完整认识,让学生明白研究圆的特征可以借助教具学具,通过从实物转换到平面图形,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图形中的应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上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圆的认识一》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本节课老师充分注意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应用多元表征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切实了解圆的基本特征,也掌握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几何概念。具体的教学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利用多元表征,探究概念本质

学生在此节课之前对于圆的认识只是一种初步的直观感知,本节课的教学从直线图形的学习到曲线图形的学习,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探索新知、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元表征使学生从直观感知的层面对圆进行探究,初步了解研究曲線图形的基本方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多元表征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完成学生认知上的提升。

学生语言表征能力差往往会影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课一开始,教师为学生提供图像,让学生根据图像判断哪种方式最公平,其实是教师有意识地将图像表征与语言表征结合,既是初步唤醒对圆的认识,又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储备情况,使学生内部的思维过程外显出来,促进学生对圆概念本质的深度思考。

为了进一步探究圆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教师利用体验表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学生借助实物,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圆的特征。在通过图像表征与语言表征的不断转换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通过动态表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画圆,并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一开始,学生自主画圆,由于没有掌握画法,实际上是将半径变了,所以画不好,此时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动态演示圆的画法,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静态的概念动态化,在画法的表达交流中将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的直径都相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的概念的内涵。

2.顺应学生思维,体现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往往容易将学生由被动状态转化成主动状态,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纵观本节课,体现了教师注重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理念,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探究平台,让学生自主去获取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操作、交流探讨,虽然学生在交流中概念不完善,或者出现知识点的偏离,教师不急于去纠错,还是顺应学生的思维,采用“装糊涂”策略,让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激发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把一个人的思考变为全班共同研究和参与的过程。圆、半径、直径等概念逐步清晰。通过自主探究,既丰富了学生对圆的感知,又发展了学生的几何观念,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渗透应用思想,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要认识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特点,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以选用哪种方式比赛比较公平来引入教学,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需要。最后,拓展又让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篝火晚会大家喜欢围成圆圈?为什么下水道通常都是圆形的?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抛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要为生活服务,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2]张维国.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41-64.

[3]陈坚,唐菁.“圆柱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9-09,70-72.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数学概念
基于多元表征 促进全面理解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三教三探 寻根究底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基于学生心理的数学概念教学探析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